前言
漫漫人生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充斥着坎坷與磨難。但無論如何,請你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一定要朝向正确的方向前進,如若不然,你的人生或許會成功,但卻在曆史的豐碑上印刻下恥辱的印記。在我黨早期發展之路上,曾有這樣一人,他曾是一大的代表,卻對革命前途沒有信心,後來還投敵賣國當了漢奸,雖說也曾榮華富貴享用不盡,卻終究遺臭萬年,他就是李公博。

早期的革命先驅
1892年,陳公博生于廣州,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擔任清朝的武官,是以家境優越,他從小有一個非常不錯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15歲以前,他一直接受正統的漢學教育,其導師梁雪濤自命為“康梁傳人”,在給學生們授課時,經常會說一些康梁維新變法的事宜,這對陳公博接受新思想有了啟蒙的作用。
1917年,來到北大校園的陳公博受到新思潮的沖擊和洗禮,從北大畢業後他來到廣州,投入到馬列思想的宣傳中,他創辦的《廣州群報》,曾在廣州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動,也為我黨建立廣州支部奠定思想基礎。
1921年3月,陳公博與陳獨秀等人在廣州建立黨支部,四個月後他還作為廣州代表來到上海參加一大,不過會議中在某些觀點,他與其他黨員産生分歧,進而對馬列思想的正确性有了疑惑。
在他正打算出國留學,進一步深造時,正逢陳炯明叛亂,中央要求廣州支部斷絕與陳炯明的聯系,陳公博卻公開表示支援陳炯明,遭到中央的批評,最終導緻陳公博脫黨去國外留學。
投敵叛國成第二号大漢奸
1925年回國後的陳公博加入了國民黨,後在汪精衛的提攜下,漸漸進入上司核心,作為新入黨員就有如此高的地位,他非常感激汪精衛對自己的重用和栽培,從此一直追随汪精衛。
抗戰爆發後,對中日戰争抱有悲觀情緒的汪精衛,開始與日本人接觸,并在日本的支援下,建立南京僞國民政府,1940年3月,陳公博來到南京後,被任命為僞立法院院長、僞軍委會政訓部部長等要職。
後來随着地位的提高,已成為汪僞政府中的第二号人物,1944年3月,汪精衛赴日治病,走之前根據他的提議,由陳公博代理僞國民政府主席一職,行使職權,後來汪精衛病逝日本,陳公博就成為僞國民政府的代主席,此時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不過僅僅一年不到,日本就投降了,陳公博知道自己的末期到了,為了逃避懲罰,他帶着家人跑去日本,但在全國人民嚴懲漢奸的呼聲中,陳公博最終被引渡回國,1946年4月,經江蘇高等法院審判,判處死刑,1946年6月3日被執行槍決。
陳公博家人的結局
當初他的妻子李勵莊也被引渡回國,當丈夫被處以極刑後,李勵莊帶着兩個兒子,惶惶不可終日,害怕刑罰會有一天降臨在她們身上,所幸國民政府并沒有找出李勵莊參與出賣民族利益的證據,沒有追究她們的責任,也讓她們恢複了人身自由。
但整日提心吊膽的李勵莊最終決定帶着兩個兒子去國外謀生。
來到美國,兩個兒子後半生的境況大不相同,長子陳邁低調生活,逐漸消失在世人的視線中,而陳幹卻幹了一番大事業。
陳幹在美國入學後,一直認真學習,日夜苦讀,畢業後應聘于西屋電氣公司,通過十餘年的努力,成為公司的高管,後來他憑借自己多年的經驗和積累的積蓄,又創辦自己的公司,成就億萬家産,也讓母親有了一個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