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國,想必不同的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版本,其中最廣泛的莫過于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和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說到《三國志》,後世一直稱其為正史,這部由陳壽編著耗時十年的紀傳體著作,較為完整的記錄了我國古代漢朝末期至晉朝初期近百年的動蕩曆史。而後者,則更傾向于演義小說,從它的普及程度來說,絕對遠超正史,再加之後世又将其進行改編,開展影視化制作,導緻更多的人對《三國演義》中的劉歇業更為熟悉。

人們常說,張飛早年間就是個殺豬的,而關羽也就是個賣棗的,甚至于劉備在發家之前還賣過草鞋,如此看來,這三人也都是普通人,劉備也就算了,畢竟還是皇室血脈,可關羽、張飛二人,又是如何變得武藝高強,萬人難敵呢?
其實,不管是張飛殺豬還是關羽賣棗,這些故事都出自于一些民間傳說,是沒有曆史根據的。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的确有說明張飛以前是殺豬匠出身,但那畢竟是演義小說,并不能成為此二人發迹前的真實背景。要知道,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是參考了大量民間傳說和坊間野史的,其虛構成分究竟有多少,我們尚且不談,但誰要以小說當正史論,可就太淺陋了。
其實,在一些正史記載中,對于張飛和關羽發迹前的職業背景并沒有過于詳細的說明,最多也隻是說,當年黃巾起義時,張飛和關羽應征入伍,習得武藝,後跟随劉備。古往今來,小說家們總喜歡描繪一些草根英雄的故事,例如我們熟知的韓信、常遇春、周勃等,不都是草根起家。
另外說到武藝,古人和我們對于武藝高強的了解或許也有些不同。畢竟,在古代,武藝高強的人不一定就是說這個人武功練就的有多高,興許就是膀大腰圓,能操起常人無法輕易揮動的武器罷了。這一點,單看關羽、張飛的體型,我們還是可以想象的到的。
是以,不管是張飛也好,關羽也好,他們的武藝和功勳都是自己一步步打拼出來的,我們在《三國演義》上看到的背景故事大多也都是小說的杜撰,并不能說明此二人以前真的就是殺豬匠、賣棗商,至于他們武功高強的原因,想必也沒有演義中吹噓的那麼高深,無非就是人高馬大,身強體壯,又在多年的實戰中積累的成果罷了。對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