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成為機器的安迪·沃霍爾先生:花花世界迷人眼,波普藝術挑重任

哈喽,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比較靠近我們的現代藝術——波普藝術。

想成為機器的安迪·沃霍爾先生:花花世界迷人眼,波普藝術挑重任

說到波普藝術,其實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很多文創産品、海報貼紙等都可以看到這種藝術的應用。

​波普藝術開始于1956年。我們今天看波普藝術可能覺得這是啥呀,不就是模仿複制嗎?花花綠綠的整得好俗氣,一點兒也不高端上檔次。

想成為機器的安迪·沃霍爾先生:花花世界迷人眼,波普藝術挑重任

其實不然,波普藝術這種大衆藝術甚至可以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敏銳地意識到它所處的社會暗藏的危險與邪惡,是以它勇擔改變世界的艱巨任務。

1957年,非常有遠見的英國畫家漢密爾将流行文化定義為:

“為大衆而設計的流行、短暫、可消耗(容易被遺忘)、低成本、大量生産、年輕(針對青年)、诙諧、性感、噱頭、刺激性、大事件。”

當時,美國流行的藝術是以波洛克為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

想成為機器的安迪·沃霍爾先生:花花世界迷人眼,波普藝術挑重任

抽象表現主義藝術意在擺脫架上繪畫,拿塊白布鋪地闆上,随意自由地滴撒顔料,繼而完成無意識、自發的創作,同時也是一種内心情感的外在折射。

想成為機器的安迪·沃霍爾先生:花花世界迷人眼,波普藝術挑重任

​而波普藝術恰恰相反,它要的是貼近生活、貼近大衆,通俗易懂地展現。

它要對抗傳統觀念裡的“精英”藝術,将藝術改造為模仿大衆流行的通俗文化。

波普藝術常利用廢棄品、廣告海報、大衆消費品等二次加工,拼貼​組合成一件藝術品。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資深波普藝術專家安迪·沃霍爾啦。​

想成為機器的安迪·沃霍爾先生:花花世界迷人眼,波普藝術挑重任

​他不僅在紐約社交圈、藝術界大紅大紫,頗受歡迎,還搞了不少副業:電影制片人、作家、搖滾樂作曲者、出版商,可謂多方面人才。

​不過他拿的人生劇本其實是“逆天改命”:

出身貧窮,小時候得了“風濕性舞蹈症”,三年内三次精神崩潰;

因​神經系統疾病後遺症,即使成為大藝術家也一直深受容貌焦慮影響。

​沃霍爾的波普秘訣在于:重複。

大家不要小看這兩個字,“重複​”也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這位藝術家聲稱:“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釋說:“我想這也是反複做同一件事吧。”

想成為機器的安迪·沃霍爾先生:花花世界迷人眼,波普藝術挑重任

不僅如此,他還大膽地嘗試了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術、照片投影等各種複制技法。

想成為機器的安迪·沃霍爾先生:花花世界迷人眼,波普藝術挑重任
想成為機器的安迪·沃霍爾先生:花花世界迷人眼,波普藝術挑重任

​巧合的是,上面提到的波洛克有一句名言:“想成為自然”,而沃霍爾說:“我想成為一台機器”。

他在畫中刻意機械、單一地重複,抹去個人感情​和個性特征,所要傳達的其實是當代高度發達的商業文明社會中人們内在冷漠、疏離、迷惘、空虛的感情。

想成為機器的安迪·沃霍爾先生:花花世界迷人眼,波普藝術挑重任

就連他作品裡使用五顔六色、鮮豔的色彩​也不是如同野獸派一樣為了表達内心情感,而是為了模仿流行文化的調色闆。

無論是安迪·沃霍爾還是波普藝術,​都聰明地選擇了消費社會這個大背景并加以利用,進而實作“藝術源于生活”的突破。

想成為機器的安迪·沃霍爾先生:花花世界迷人眼,波普藝術挑重任

以前文為背景,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有人說​“我要買一個沃霍爾!”大家猜猜沃霍爾會作何感想呢?氣憤還是開心?

想成為機器的沃霍爾:當然是開心啦!

前面這句話意味着:不是購買由安迪·沃霍爾制作的這幅或那幅作品,而是“一個沃霍爾”。

也就是說,藝術作品,即他們購買得到的物品,與智力或審美無關。

唯一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具有社會聲望的“品牌産品”,同時具有經濟效益。

這可真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啊!

這裡是芝士可樂兒,分享藝術,歡迎大家點贊、分享、關注,留言互相交流學習~如果大家有感興趣的作品、藝術家可以評論告訴我哦,我會努力盡快為大家安排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