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琏代替黃維能改變戰局?官兵在推卸責任,蔣介石已經無兵可用

對于淮海戰役的結果,長期以來人們都有一個觀點:如果胡琏代替黃維擔任12兵團司令,那麼戰局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情形了。這種觀點并非源于後人的總結,而是出自12兵團的官兵。

他們認為黃維在用兵和用人方面的能力都遠不如胡琏。

這種說法也許有一定的道理,可他們卻選擇性地無視了某些問題。無論是黃維、胡琏,抑或是杜聿明,甚至是蔣介石都無法解決一個難題:

在事關生死存亡的時刻,有誰願意派出自己的部隊去解救他人?蔣介石也真正地到了無兵可用的地步。

胡琏代替黃維能改變戰局?官兵在推卸責任,蔣介石已經無兵可用

黃維

黃維兵團為什麼會被包圍?作戰太積極。與邱清泉和李彌相比,黃維盡了最大的努力想去營救黃百韬。正是因為這種積極的态度,才使他們漸漸地成為了一支孤軍,一步步落入中原野戰軍布下的口袋裡。

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如果胡琏統領12兵團,會避免這個局面出現嗎?

胡琏擔任的是12兵團副司令,盡管他對這個任命非常生氣,一度以去上海治牙為由脫離戰場,可相比黃埔四期的資曆,他的升遷速度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和張靈甫一樣,蔣介石萬般信任胡琏,除了“黃埔系”的因素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對開展内戰非常積極。

胡琏代替黃維能改變戰局?官兵在推卸責任,蔣介石已經無兵可用

胡琏

解救黃百韬兵團是蔣介石下的死指令,即使像邱清泉和李彌那樣存有私心,也在一次次軍令的催促下不得不加快行軍速度。假如胡琏擔任12兵團司令,也會“陰奉陽違”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他可能連18軍軍長都當不上。其實,對于國民黨來說,黃維兵團被包圍遠沒有到戰局崩潰的時候。盡管兵團各級指揮員都覺察到了危險,可還沒有對黃維失去信心,開始對黃維出現信任危機的是110師戰場起義。

胡琏代替黃維能改變戰局?官兵在推卸責任,蔣介石已經無兵可用

黃百韬

12兵團下轄4個軍(另有一個快速縱隊),即10軍、14軍、18軍和85軍。前3個軍都出自原18軍,是陳誠的嫡系部隊,隻有85軍是何應欽的隊伍。最終,廖運周率領85軍110師起義(師部、直屬隊和兩個團共5000餘人),這也成為了12兵團官兵诟病黃維不會用人的主要原因。“徐州剿總”司令劉峙也在戰後說過:“110師的事情給12兵團官兵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大多數官兵認為黃維過于信任廖運周,“要槍給槍”、“要炮給炮”,還讓他作先鋒,這就屬于推卸責任的言論了。當12兵團被包圍後,黃維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出去。

這個時候,黃維最擔心就是各位軍、師長心中的“小算盤”:誰願意損失自己的部隊去成全别人。

是以,他才從4個軍中分别抽出1個師,去打開一個缺口。

胡琏代替黃維能改變戰局?官兵在推卸責任,蔣介石已經無兵可用

廖運周就是在這個時候找到了黃維:

110師願意當兵團的先鋒,兄弟部隊跟在後面。

可以說,黃維對廖運周的“義舉”非常感動,還拍着他的肩膀說:“還是同學好……”(廖運周是黃埔五期的畢業生)

如果有人覺得黃維用人不當,在這種生死攸關的時刻就應該提出質疑。

相反,沒人提出反對意見。有人願意打頭陣,其他3位師長誰會反對?

是以,即使此時是胡琏擔任司令,他既無法阻止廖運周準備起義的決心,也大機率不會拒絕110師主動請纓。

胡琏代替黃維能改變戰局?官兵在推卸責任,蔣介石已經無兵可用

廖運周

用人不當,用兵也猶豫不決,這就是12兵團官兵诟病黃維最多的一面,也就是突圍的方向。當時,12兵團共有3條路可供選擇:

第一條:向西面的蒙城、渦陽方向突圍,這是胡琏的建議。

第二條:向雙堆集東南方向突圍,與李延年兵團彙合,這是12兵團一直努力的方向。

第三條:固守待援。

胡琏代替黃維能改變戰局?官兵在推卸責任,蔣介石已經無兵可用

左一為李延年

雖然都可以叫作突圍,但是向西和向東南方向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概念。在東南方向,盡管李延年兵團被華野頑強地阻擊在曹老莊地區,可隻要黃維兵團打出缺口,兩個兵團彙合,對于華野、中野來說都是巨大的危險。是以,12兵團的官兵在這一線作戰,無論仗打得多麼艱難,都不會出現各自逃竄的局面。

相反,如果向西突圍,那基本就是各自逃命了。從後來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撤退時的混亂不堪就可以知道,那就是潰逃(孫元良兵團沒怎麼打就損失過半)。事實上,從中野四縱(陳赓擔任司令員)在1948年11月18日開始誘敵深入,到12月15日黃維兵團被全殲,中野、華野足足用了28天的時間。

黃維兵團能堅持如此長的時間,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過早地分散突圍。

是以,如果黃維采納胡琏的意見,很可能重蹈杜聿明集團的覆轍。

胡琏代替黃維能改變戰局?官兵在推卸責任,蔣介石已經無兵可用

最後來說說“固守待援”這條路,其實這也是一切問題的根本所在。

在黃百韬兵團被殲、黃維兵團被包圍後,國民黨内部産生了嚴重的分歧。蔣介石想救,杜聿明希望再增調5個軍的兵力。但是,蔣介石卻明明白白地告訴杜聿明:“5個軍肯定沒有,想辦法調2-3個軍。”事實上,直到黃維兵團已經覆滅,一個以川軍為主的20軍才抵達徐州戰場。

胡琏代替黃維能改變戰局?官兵在推卸責任,蔣介石已經無兵可用

蔣介石和杜聿明

蔣介石最初想抽調胡宗南的第一軍,可胡宗南以“和西北野戰軍對峙”為由沒有同意,他本人根本也不想攪“徐州剿總”這趟渾水。接着,蔣介石又準備用宋希濂的14兵團增援徐州,可14兵團與黃維兵團一樣,隸屬于“華中剿總”,由白崇禧管轄。中央軍與桂系的沖突由來已久,白崇禧拒不放人。至于傅作義,東北野戰軍已經南下,華北地區的50萬國民黨軍面臨着聶榮臻和林彪大軍的夾擊,自顧不暇。

也就是說,蔣介石在黃維兵團被殲滅之前,已經無兵可用。

客觀地說,盡管“固守待援”确實有突圍的可能,可前提是杜聿明的三個重兵集團思想統一,最終的結果卻是又一次被殲滅。

胡琏代替黃維能改變戰局?官兵在推卸責任,蔣介石已經無兵可用

白崇禧

1948年年底,當國民黨軍已經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内部還在勾心鬥角。反觀解放軍,在對黃維兵團發起總攻之前(多數是中野的部隊),陳毅特意向華野各級指揮員釋出了作戰條例:“

所有的俘虜、武器、彈藥和糧食全部歸兄弟部隊……

”在發起總攻時,華野的一個縱隊給中野當預備隊,中野的指戰員都喊出了:“

向兄弟部隊學習的

”口号(黃百韬兵團由華野殲滅)。

是以,12兵團的覆滅不在于是黃維挂帥,還是由胡琏統兵。人心不齊,各自打着“小算盤”是任何一個人都解決不了的難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