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将前一事無成,幾句話折服蕭何,蕭何為何認定韓信有将帥之才?

古諺雲:“千軍易得,一将難求。”曆史上有不少國家得一将而興,失一将而亡的例子。其中著名的還當數蕭何追回韓信,将原本身為治粟(管理糧饷)都尉的韓信推舉為大将軍的故事。

韓信受薦前,劉邦正窘困于巴蜀之間,雖然他在滅亡秦朝的戰争中率先攻入鹹陽,但是已實際成為諸侯領袖的項羽并沒有遵守事先的約法,僅僅将劉邦封為漢王。

邊遠之地的巴蜀,雖然經過秦的開發,但遠稱不上富庶發達;此時,巴蜀的外部又有強大的楚國虎視耽耽。是以手下覺得跟劉邦再混下去前途渺茫,紛紛逃走,光是将領就逃走了數十位。

封将前一事無成,幾句話折服蕭何,蕭何為何認定韓信有将帥之才?

就在這種内外交困,包括劉邦本人都毫無辦法的情況下,韓信的出現就如劉漢政權的救星一般,一朝得到重用,便打破了僵局。

韓信拜為大将後,獻《漢中對》,漢軍揮軍東出,拉開楚漢之争的序幕。

韓信本人的軍事才能也不負所望。作為軍事統帥的他,幾乎打下了漢朝天下的三分之二。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擊齊、滅楚,幫助劉邦赢得了楚漢戰争的勝利。

而就是如此一個千古名将,一力扭轉劉漢政權危局的人物,他的出場卻過于突然,突然在他的前半生毫無半點功勳。這不免讓人好奇,蕭何是如何看出其才能的?

一、一事無成,蕭何奇之

時值漢軍進入巴蜀之後,漢軍麾下帶兵打過仗的将領跑了幾十位,蕭何無動于衷;但一個管糧食的都尉跑了,蕭何卻連夜将他追回來,這讓劉邦很不解。

畢竟,韓信此人雖然身懷利器,但在拜為大将軍之前,一直沒有施展其才能的機會,而且還相當落魄。

封将前一事無成,幾句話折服蕭何,蕭何為何認定韓信有将帥之才?

早年的韓信身為平民,沒有善行可推舉為官吏,不懂得經商謀生,窮得經常需要寄食于别人。

直到陳勝、吳廣、項梁等人起義,他立馬拿着劍投效項梁,但在軍中沒有卓越的功績,默默無聞。

項梁戰敗身死後,他又歸于項羽,項羽讓他做了郎中。郎中官職能夠呆在領袖左右,對于韓信這般足智多謀的人,本是一個建功的好機會,但韓信每次向項羽獻策,都被項羽無視。郁郁不得志的他最終離開了項羽,投奔劉邦。

當然,他在劉邦處起初也沒有受到重視。在劉邦軍中,他經過夏侯嬰的推薦,僅僅隻是做了管理糧食的官職很小的後勤管理人員。

可以說直到任治粟都尉為止,韓信的社會實踐全部以失敗告終。對于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人物,既沒有任何成績可以證明自己,更不要說作為将領上過戰場,可見蕭何将其舉薦為一國的大将軍,顯然是很大膽的決定。

對于他能獲得蕭何賞識的原因,曆史書上的記載非常的簡略,僅是說“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封将前一事無成,幾句話折服蕭何,蕭何為何認定韓信有将帥之才?

可見蕭何在認識的韓信之後,也僅僅從語言途徑察覺到他的異于常人之處。那麼,韓信在言語中會流露出什麼資訊?他和蕭何說過的話,史書上雖然沒有記載,不過我們從儲存下來的《漢中對》中可以看出端倪。

二、韓信異常的洞見力

其實,韓信向劉邦獻了《漢中對》後,劉邦馬上也有相見恨晚之感。通俗地講,《漢中對》的内容如下:

韓信授大将軍後,和劉邦對談,告訴劉邦,說:“項王現在雖然比大王強大,但不是沒有弱點。

封将前一事無成,幾句話折服蕭何,蕭何為何認定韓信有将帥之才?

第一,項王發怒大喝,千人都顫抖着俯伏在地;卻不能任命有才能的将領輔佐自己,是為匹夫之勇。

第二,項王恭敬慈愛,言語和順,人有疾病,他便面帶愁容的賞賜食物撫慰對方;但是人有功勞理當封爵的時候,他卻不舍得把官印給對方,是為婦人之仁。

第三,現在項王已經是諸侯的領袖,不在關中建都卻傳回彭城,違背義帝的約定,并大封親信為王,諸侯們已經感到很不滿。

第四,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也都自己回到領地自立為王。項王打仗時所過之地都被蹂躏,天下人害怕他的同時也怨恨他。是以他的這種強大沒有堅實的根基。

是以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便能戰勝項王。

況且,封于三秦之地的章邯、董翳、司馬欣,原本作為秦将的時候帶領秦國子弟打仗,死傷不可計數,最後又欺騙他們投降,讓20萬人被坑殺,秦國的老百姓們恨他們入骨。大王進入武關時,秋毫不犯,廢除苛法,與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沒有不擁戴大王成為關中之王的。

封将前一事無成,幾句話折服蕭何,蕭何為何認定韓信有将帥之才?

但項王卻違背約定,讓您去了漢中,是以秦國老百姓埋怨項王。大王現在隻要大軍出征,三秦的土地一聲号令就能夠拿下。”

這段話不止指出了打破當下僵局的關鍵,韓信自身的過人之處也展露無遺。

三、蕭何舉薦了一個大才

兵法雲:“變動無常,因敵轉化。不為事先,動而輒隨。故能圖制無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極,密定九夷。如此謀者,為帝王師。”

封将前一事無成,幾句話折服蕭何,蕭何為何認定韓信有将帥之才?

總結《漢中對》,可以看出韓信其人有敏銳的洞見力,具體特點如下:

第一,敏銳地觀察到敵人的優缺點。韓信知道項羽武勇恭敬的表面下,不擅于讓有才幹的人輔助自己,不懂得維系已經效忠于自己的人才,是他的一大弱點。

第二,判斷天下大勢的走向。韓信看到項羽雖然成為了諸侯中的領袖,但卻無法真正地統合諸侯們。諸侯之心不是聚合的,而是分散的。

第三,能注意到民心的走向。韓信知道天下人隻是害怕項羽,但并不擁戴他。是以表面上看上去項羽是霸王,卻沒有足夠牢固的統治根基。

第四,善于因時制宜。項羽将章邯、董翳、司馬欣封于三秦之地,目的是為了防範劉邦,韓信卻反而是以看到了取勝的契機,判斷大膽而準确。

封将前一事無成,幾句話折服蕭何,蕭何為何認定韓信有将帥之才?

以上五點,都是在戰場之外便能看出來的人的特質,韓信有這種才能,具有高超識人能力的蕭何激賞他也就不是偶然了。

最終,這位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天才,在踏上了發揮他才能的舞台後,不僅實作了自身的逆襲,也改變了曆史的走向,反過來成就了蕭何的識人之名。“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經典,也自此成為了千古美談。

文/大飛

參考資料:

1、《史記-淮陰侯列傳》

2、《史記-蕭相國世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