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屠戮開國功臣将領,策劃了著名的“洪武四大案”。其中“藍玉案”為四大案之首,被誅連殺害的将領超過1.5萬人。最後藍玉更是落得個“剝皮食草”的下場,其中原委,究竟為何?
斬除荊棘
正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在古代,多數開國君主采取的便是殺戮功臣的政策,其中典型者正如明太祖朱元璋。而朱元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便是為他的繼任者“斬除荊棘”。

▲明太祖朱元璋
因為從小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當時的太子朱标為人宅心仁厚。在朱元璋大肆屠殺開國功勳之時,太子朱标感到非常難過,于是勸谏朱元璋不該株連如此之廣。
明人徐祯卿在《翦勝野聞》中寫到,朱标勸谏朱元璋若是殺人太濫,恐要傷了和氣。朱元璋聽了之後,并未說話。直到第二天,朱元璋讓侍從拿了一根滿是荊棘的木杖,随即丢在地上。這時候朱元璋讓太子朱标撿起來,朱标不明是以,但隻好照辦。
▲懿文太子朱标
朱标拾起木杖,但是被荊棘紮傷了手。這時候朱元璋命侍從将木杖上的荊棘除掉,再次丢到地上,讓朱标拾起。這時候朱元璋對太子朱标說到:“這些荊棘不除,你将來如何順順利利繼承這皇位呢?”
在朱元璋看來,太子朱标生性軟弱,如果自己不在生前替他解決這些難題,怕他将來繼位後沒有這個能力控制這些開國将領。
但天不從人願,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悲痛不已,為了防止動蕩,當年九月,他随即立朱标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然而朱允炆與朱标性格極為相像,仁慈寬厚,是以朱元璋還是擔心他駕馭不了功臣的問題。
▲建文帝朱允炆
涼國公藍玉就是在次年,即洪武二十六年被滅族的。藍玉以謀反罪論處,這次案件牽連甚廣,包括傅友德,馮勝等公候在内,一律遭到了處決。被株連人數超過1.5萬餘人。
藍玉為何惹惱朱元璋
藍玉是明朝的開國将領,此人骁勇善戰,當初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立過不少汗馬功勞。在洪武二十一年藍玉被拜為涼國公,說明當初朱元璋對他是非常賞識的。
當時太子朱标的嶽父是常遇春,而常遇春又是藍玉的姐夫,是以說,藍玉其實還是朱元璋的親家。
至于藍玉最後為何落得慘死的下場,除了朱元璋忌憚他的勢力,也因為他後期越來越居功自傲,可以說很大部分原因是被自己“作死”的。
藍玉暗地裡養了很多莊奴,這些人仗着藍玉的權勢暴虐兇橫,甚至還去搶東昌的民田,禦史奉命追查此事,竟然被藍玉一股腦趕跑,這樣做簡直是目無王法,這是惹惱朱元璋的開端。
再後來藍玉外出征伐元軍,半夜才歸來,這時候的喜峰關的城門早已關閉。藍玉仗着功高,不管不顧,開始“哐哐”敲關門,這時守門的将領們正待弄清原委,而此時的藍玉卻等的很不耐煩,他直接命人撞破關門,長驅直入。這件事讓朱元璋知道之後,他更是氣憤。
接下來更加胡作非為的事又來了。藍玉在驅逐了元朝皇帝之後,見元妃美豔動人,不分由說的就強行占有了元妃,元妃性情剛烈,随即就上吊自殺了。
即便元妃是俘虜,但卻是級别最高的皇妃,藍玉沒有經過朱元璋的同意,就擅自胡作非為,這是犯了僭越的大罪。
不但如此,藍玉将他的軍隊當成自己的一樣,未經朱元璋同意就擅自罷免或者提拔軍官。種種惡行下來,朱元璋早就想将藍玉處之而後快。
再加上太子朱标病逝,對這個親家藍玉,朱元璋就更沒有什麼好顧忌的了。很快,藍玉便迎來了他的悲慘結局,被“剝皮實草”,可見朱元璋對他有多痛恨。
令人發指的酷刑
“剝皮實草”是明初一種令人發指的酷刑。從一個活人的脊椎處下刀,慢慢将背部的皮膚與肌肉分離開來,最後将一張人皮完整的剝下來。然後将剝下來的人皮填入稻草,制成人皮稻草人示衆。
藍玉最後遭受的便是這樣的刑罰,并且朱元璋還将藍玉的人皮送給了他的女兒蜀王妃,以示警告。
除了剝皮實草的酷刑之外,朱元璋自己還發明了不少慘絕人寰的酷刑。如“鏟頭會”,“洗刷”。
所謂“鏟頭會”就是将幾十個罪犯一起活埋地下,最後露出頭。在行刑的時候,劊子手拿着刀具就像拿着炒菜鏟子一樣,一個一個鏟掉罪犯的頭。
所謂“洗刷”就是将犯人赤身綁在鐵闆上,然後用開水澆過犯人的全身,最後用鐵刷子狠狠的刷去皮肉,場面真是令人觸目驚心。
朱元璋專用這些酷刑來懲治貪官污吏,雖然做法太不人道,但是卻是帶來一些積極的效果。以緻朱元璋治理的明朝初年,大多數官吏都是較為廉潔的。
人類曆史是不斷向着文明社會發展的,但是程序中難免會有些許曲折。他的暴虐行徑正如奴隸時代的商纣王,但是其中卻有着天壤之别。纣王虐人以取樂,而朱元璋的最終目的卻是為了整頓吏治。這也印證了曆史終究是不斷向前的。
參考資料:
《朱元璋傳》(吳晗)
《明史·藍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