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衆所周知,中國古代是男權社會,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在外面建功立業,女子則需要做“相夫教子的本分”,但凡事總有例外。事實上在中國曆史當中,也有很多巾帼英雄,例如中國一代女皇帝武則天,她的一生就充滿了傳奇色彩。黃光任在《女皇》中寫道: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絕古今。黃光任在詩詞中,更是高度贊賞武則天。

與此同時,武則天也時常受人議論。武則天生前,讓大家“敢怒不敢言”,很多人都在背地裡議論她;在武則天去世後,世人依舊對其津津樂道,武則天也有很多秘密想讓人探尋。在此之前,陝西的墓穴就有一處巨大發現,并且為我們揭露了武則天真面目,開館後就連專家都倒吸口涼氣。
武則天真面目被揭,令專家倒吸一口涼氣
世人對于武則天的看法褒貶不一。在林語堂筆下的《武則天傳》中記載着武則天:她驕奢淫逸、虛榮自私,是最剛愎自用的婦人。她野心太過強大,也太過清醒和理智,為了皇權,她啟用酷吏,實行恐怖政策,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襁褓中的女兒和兩個親生兒子的性命,更無須說無數夫家或娘家親族的鮮血。而在陝西的這座古墓出土之後,更是讓世人被她的狠毒所震撼。
武則天在登上皇位之後,便成為“明察善斷”的決策者。武則天的這種殺伐果斷确實能夠推動曆史的發展,然而武則天手段卻十分的殘忍,是以很多人對于武則天持批判态度。在一些史料中,還有文人記載武則天為奪得皇位,不惜殺害自己的親生兒子,這一系列的評價,讓很多文人們十分厭惡武則天。然而,文人的一面之詞并不能夠代表曆史,想要揭示真相,則需要一些“真憑實據”。
而上世紀90年代,陝西的一處古墓中,卻成為揭露武則天真面目的最佳證據。這座閻莊古墓卻清楚記載:"積痗俄侵,纏蟻床而遘禍,浮晖溘盡,随鶴版而俱逝"。這也記載着李弘的死亡原因,是以有專家得出結論:李弘去世之後,其家令閻莊也遭受了牽連。李弘是武則天的兒子,當時武則天陷害王皇後之後,就使李弘成為嫡子,并且能夠處理皇家的政務。
可是李弘從小就深受儒家學說的影響,為人和藹,李弘在參政的時候一點都不夠嚴厲,是以朝野上下之人皆不對他抱有太大的希望。更不幸的是,李弘在24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但人們為何把這看似正常的死亡,歸結于武則天身上呢?
原來,武則天一開始之是以将兒子李弘推上太子之位,完全是為自己日後奪權所準備。可武則天沒想到,李弘在朝中的勢力越來越大,甚至能夠危及自己的地位,是以她與李弘的隔閡越來越大。此時的武則天已經有想要廢除李弘太子之位的想法。此外,在朝中與李弘有關聯的大臣,也是武則天打壓的對象。
與此同時,雖然古代的醫療技術并不發達,可是很少有兩個人能在短時間之内,以相同的原因去世。但是李弘卻和要好的官員,因為相同的原因去世。再加上當時武則天想要謀權的背景,不由得讓人懷疑是武則天為了擁有皇位,不惜殺害了自己的兒子。面對武則天的這種狠毒心腸,就連專家們都倒吸了一口涼氣。在男權社會之中,武則天成為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上位之路非常艱辛。
武則天的“鐵血手段”,既推動曆史發展,也讓人膽寒
此外,武則天在位的時候,确實能通過自己的“鐵血手腕”,推動曆史的發展,為大唐的盛世太平做準備。但武則天為了權力去利用愛情,并且抛棄了骨肉之情,這一點讓世人诟病。在曆史之中,有很多與武則天一樣的女性,都能夠推動曆史的發展,并且為國争光。佚名在《 木蘭辭》中寫道: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從軍”的故事人盡皆知,花木蘭更是女性英雄的代表人物。
但與武則天不同,花木蘭是用自己的勇敢、忠誠而赢得了世人的贊賞。武則天的上位之路卻充滿着血腥,更是沒有念及一點點親情,是以她的行為飽受诟病。武則天成為我國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确實受人尊敬,但她的種種做法也同樣讓人膽寒。時至今日,看到武則天的“鐵血”做法時,依舊讓世人不解。
參考資料:
《女皇》
《 木蘭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