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小人物值得大家注意,這個人就是張五哥,他也是機緣巧合下認識了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等人,又蒙冤入獄,最後獲救後成為了康熙帝的禦前侍衛,并最終服侍兩任皇帝後,請辭為老十三胤祥守陵。
縱觀他在劇中的所有表現,其實處處透露心機,其中一次跟康熙帝雪中散步,為什麼他的回答讓康熙帝很高興呢?

一、初次登場
其實張五哥的初次登場,就疑點重重,不僅在于他在幫助一夥外地人,更在于他的這個舉動:
在他明知老四胤禛等人殺害的是胡教頭的人後,他并沒有選擇報官,或者是通知莊主劉八女,而是直接參與了毀屍滅迹:
“這房間後面就是河!”
這就是張五哥的高明之處,其實他也在豪賭,賭的就是老四胤禛他們不會殺人滅口,畢竟自己目睹了整個殺人經過,也就是這時候起,他的命運其實就已經跟老四胤禛等人聯系在一起了。
之是以他要這樣做,完全在于他的身份之神秘,這個身份的神秘,有幾處細節可以表明:
比如胡教頭對他說的話是:
“好小子有種,老子早想收拾你了!”
這說明,他早就跟胡教頭有仇了,這次是新仇舊恨一起算!而胡教頭,是什麼人,為什麼一直忍着,直到現在才肯跟張五哥撕破臉呢?
其次,張五哥功夫了得,在過去的情況下,他練就的這身本領,難道是為了種莊稼?
更蹊跷的是,阿蘭竟然知道當晚借宿的是十三阿哥胤祥,不然她怎麼知道到老十三胤祥的府上求助呢?
結合這些迹象,楊角風推斷,張五哥一家,肯定跟朝中某些人物有聯系,而這個人,極有可能就是康熙帝!也就是說,康熙帝當年在江夏鎮留宿,極有可能跟張老漢有接觸,不然張老漢不會知道這麼多事。
而且張老漢必然有辦法跟宮裡聯系上,也就是說老四胤禛等人到了江夏鎮,張老漢一家已經知道了,不然哪有沒有出閣的大姑娘直接露面伺候幾個大男人的?
二、
當然,在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中,阿蘭是劉八女培養的,目的也是為了籠絡大官用,但是劇中給做了相應改編,但是阿蘭能找到老十三胤祥府上,也有可能是老八胤禩告訴她的。
後來張五哥蒙冤入獄,之是以能蒙冤入獄,也就說明這一家人隐藏的很深,不然的話,劉八女等人不敢對他們下手。
另外一種可能性,則是張五哥刻意要頂罪的,一方面是為了救自己父親,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要混進京城,畢竟已經跟胡教頭撕破臉了,江夏鎮自然是待不下去了。
這也是他的置之死地而後生政策,勇氣之大,令人咋舌!
當然,他的豪賭又赢了,康熙帝親自到法場救了他,甚至為了給他翻案,連太子的臉面都不顧了。
最終,張五哥被救,再加上老十三胤祥的推薦,他順利的成為了康熙帝的禦前帶刀侍衛。
有很多人這裡不能了解,認為康熙帝是不是太随便了,怎麼可以這麼随便就讓一個漢人在他面前帶刀?
這也就印證了我們前面的猜測,極有可能康熙帝見過小時候的張五哥,也認識張老漢,對他們一家印象深刻。其次張五哥的命是自己救的,對他是恩人,張五哥又是一個感恩之人,用他放心!最後,張五哥武藝高強,為人憨厚老實,當時頂罪是為了救父親,一個有孝心的人,自然也有忠心!
而張五哥确實在康熙帝心中印象不錯,尤其是那次雪中散步,康熙帝問他皇子中誰是最好的人,他不假思索就回答十三阿哥。
本來康熙帝以為他心中認為老十三胤祥最适合當太子,結果張五哥卻說他不适合當太子,這讓康熙帝大為感動。
畢竟這年頭能跟康熙帝說真話的人少之又少,這也是張五哥的為人之道,面對皇帝一定要說真話,這樣才能獲得足夠的信任,而且這次說真話,康熙帝給的賞賜,就是放出老十三胤祥。
三、
其實我們分析康熙帝跟張五哥的這段對話,就會發現張五哥非常的聰明:
康熙帝問哪位皇子最好,此時張五哥沒有别的選擇,隻能選擇老十三胤祥,為什麼這樣說?
此時的老十三胤祥已經被圈禁,如果張五哥選擇了其他皇子,給康熙帝的感覺就是這人忘恩負義,自然也做不成禦前侍衛了。而回答老十三胤祥,就像康熙帝了解的第一層那樣:
“因為他救過你?”
這是第一個理由,但是張五哥還給了第二個理由:
“心懷坦蕩,為人仗義!從來不暗中算計人!”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其實就是一方面褒獎老十三胤祥,一方面抨擊其餘皇子,那就是不心懷坦蕩,不為人仗義,暗中喜歡算計人了!
當然,這樣說是有後果的,果然康熙帝也聽出了話中的意思,認為張五哥這是要支援老十三胤祥奪位,結果張五哥又給了康熙帝一個驚喜:
“人最好,并不一定就應該做太子。”
後來他又說了,老十三胤祥為什麼不适合做太子,總結起來就幾個理由:
選太子,一定要選人直的,而且會變通的,關鍵要有堅強意志,且不輕信别人。顯然符合這一條的隻有老四胤禛,就等于張五哥暗中提醒了康熙帝,選太子可得選好了啊。
這就是張五哥的聰明之處,一方面明着報老十三胤祥的恩,一方面深得康熙帝的喜愛,另一方面也給自己以後的路提前在老四胤禛那打下基礎。
四、
可是如果我們定義張五哥就是一個小小的侍衛,他能想出這麼好的方式向康熙帝提出意見嗎?
是以,張五哥這個人其實高深的很,他的背後會沒有人指使?
這個問題,這裡不解釋,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吧!
後來的張五哥大家也知道了,在雍正帝即位的當晚,他就拿着金牌令箭放出來老十三胤祥,為雍正帝的順利即位貢獻力量。
再後來老十三胤祥去世後,他就主動提出了辭職,要給老十三胤祥守陵,關于這個問題,其實他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自己這麼多年立身之本,就是知恩圖報,不管是對康熙帝還是對雍正帝,他都知道這個理。但是作為這個知恩圖報的根基,其實是在老十三胤祥身上,如果他不報恩,一方面自己良心不安,另一方面其他人也會有看法。
其次,這麼多年的鬥争,也讓他看透了,自己的靠山一倒,自己又多少知道一些雍正帝的秘密,再留在他身邊當差,心裡沒底,是以,他提出守陵,也是為了自保。
最後,張五哥也算是完成了使命,此時的雍正帝已經沒有任何對手了,老八胤禩一夥已經徹底被打趴下,弘時都被賜死了,新政也在順利執行。張五哥也厭煩了這些事,也看出雍正帝的臉色不好,命不久矣,畢竟天天跟在身邊,連老八胤禩都能看出雍正帝命不久矣,更何況張五哥了。
新上任的皇上會不會對自己下手,張五哥心中并沒有底,與其無底,不如去守陵,在人生的最高點隐退,也算是能得以善終,畢竟在《雍正王朝》中能看破這一點,能善終的人不多。
或許張五哥在這一刻想到了邬思道吧,不過,放棄,也是需要勇氣的!
當然,不小心說多了,回到題目,康熙帝之是以高興,就在于他被套路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