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居家隔離脫臼了咋辦?龍崗三院骨科醫生線上視訊教學,助4歲寶寶複位

“漢仔,我家寶寶左手脫臼了,請幫忙看看怎麼辦。”1月13晚上八點半,在保安社群居家隔離的李媽媽焦急地向社群從業人員求助,半個小時後,龍崗區第三人民醫院(以下簡稱“龍崗三院”)骨科主任嚴瑾加上李爸爸微信,問清具體情況後決定視訊示範教學複位手法,不到15分鐘,寶寶的下胳膊就能夠擡起來,複位成功。

居家隔離脫臼了咋辦?龍崗三院骨科醫生線上視訊教學,助4歲寶寶複位

▲寶寶已恢複良好

原來,李媽媽一家正在居家隔離期内,4歲的寶寶不慎摔倒時,爸爸情急之中趕緊用力拽着左手上提,結果寶寶左肘關節不能動彈了,用右手護住左手不給别人摸,且一直哭鬧不停,隻能找到社群從業人員求助。

當社群服務人員通過保安社康與龍崗三院聯系後,醫務科副科長許衛平和骨科主任嚴瑾等相關人員在“院感防控”的限制下,首先想到的解決方案有兩個:一是醫生上門診斷檢查,但是如果寶寶脫臼問題比較嚴重,還是需要再送到醫院來拍片;二是直接醫院派車将脫臼的寶寶接到醫院,但防疫狀态下人力、物力如此緊張,而且來到醫院也需要開通綠色通道做防疫處理,以防出現交叉感染。

居家隔離脫臼了咋辦?龍崗三院骨科醫生線上視訊教學,助4歲寶寶複位

▲嚴瑾主任為在院兒童複位

有沒有更快更好的解決辦法呢?“我先跟家長聯系,利用遠端視訊看下小孩的具體情況,再做判斷。”龍崗三院骨科主任嚴瑾說道,“臨床見得多了,了解受傷原因和受傷姿勢後,基本就對診斷心裡有個數了,如果是比較簡單的兒童桡骨小頭半脫位,徒手就能複位。”

遠端視訊“直播”小朋友的情況後,嚴瑾判定為兒童常見的桡骨小頭半脫臼,俗稱“牽拉肘”,“如果是非疫情期間,患兒可以來到我跟前,三兩下就可以複位,但是現在有距離的限制,讓其他人操作不一定有把握,還好家人看起來比較配合好溝通,是以決定當面教學。”就這樣,嚴瑾拿自己同僚做示範,“伸肘旋後,屈肘旋前,同時拇指壓住脫位關節,伸屈過程中如能感到輕微的彈響聲,就說明複位成功。”

寶寶的小叔有模有樣地模拟,很快就學會了,嚴瑾看手法基本正确後,在視訊裡“盯”着小叔給寶寶複位。聽到“咔”的一聲,寶寶脫臼的左肘關節複位了,為再次确認,嚴瑾讓寶寶胳膊擡起來,能高于頭,能抓頭發,活動自如。

“感謝嚴主任耐心指導,一點辛苦錢也算是學到一項技能,還請領取。”寶寶的家人向嚴主任發來感謝和紅包,“不必客氣,共克時艱。”嚴瑾婉拒道。

科普小常識:

小朋友在家或路上摔倒了應該怎麼辦?

如果小朋友摔跤了,家長應順勢輕輕地攔腰,抱住胸腹部,避免過度用力牽扯手臂,以防止脫位發生。

小朋友摔倒後如果不慎處理,非常容易引發脫臼。脫臼,就是由于外力導緻了正常的關節脫離了正常的解剖結構,又叫錯位。小兒最常發生錯位的地方是肘關節,叫桡骨小頭半脫位。小兒桡骨小頭半脫位應該引起重視,疾病好發于5歲以下的小孩,孩子肘關節的正常解剖結構發育還不完善,避免過分的牽拉,比如經常有爸爸媽媽喜歡牽着孩子打秋千,有時候牽拉孩子前臂,過分用力等一定要避免。

如果出現了脫位,家長不要過于緊張,孩子最關鍵的表現為胳膊不能屈曲,手不能擡高,有時候家長誤以為是肩膀處胳膊掉了,其實不是,是主關節損傷了。家長應該帶孩子及時去醫院拍片子、整複、固定。

來源 | 晶報APP

記者:李海若

通訊員:鄭紅豔

編輯:周曉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