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燕懿公、燕惠公時代,齊國高氏與燕國有淵源

燕懿公、燕惠公時代,齊國高氏與燕國有淵源

跟大多數燕國君主一樣,燕懿公也是一位記載欠缺的君主,他是燕國第二十五任國君,在位僅僅有四年,就把君位留給了兒子燕惠公。這個燕惠公就比較重要了,史書中雖記載不多,但分析其中之細節,可看出齊燕關系之端倪。

那段時間齊國很亂,先是齊靈公時期齊國的儲君之争激烈,其後又是齊後莊公為崔杼弑殺,終于迎來了齊國曆史上有名的國君齊景公。在齊國這段變亂曆史中,高氏的身影比較活躍。

從高傒輔佐齊桓公而後,高氏就牢固把持着齊國朝堂高層的權力,高氏世代相襲,子孫繁衍生息,在齊國已是成為最大的權臣家族,甚至比管仲、鮑叔牙之後還要繁盛。

高氏家族這個時期分成了幾個支脈,其中有個支脈叫高止家族的,雖是齊國的大夫,也有獨立的封地,但這個人絕非是安分守己之輩,當年齊國崔杼、慶封專權之時,齊景公為掌握權力,就發展了親族子弟公孫竈與公孫虿,成為齊景公的左膀右臂,其後即為齊國公族力量複興之時。

燕懿公、燕惠公時代,齊國高氏與燕國有淵源

高止的飛揚跋扈和自以為是,顯然就影響到公族的利益。公孫竈與公孫虿即将高止放逐,而放逐的地方是哪裡呢?正是燕國,燕國此時恰當燕惠公時代。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至少在燕惠公時代,燕國依然隻是齊國的邊陲,是齊國主要城市之外的邊緣區域,不受重視。

公孫竈與公孫虿選擇放逐高止到燕國,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當時齊國的公族們與燕國的關系是比較好的,而燕國也是齊國的最好附庸者,才會幫助齊國嚴厲的管控那些流放者。二是燕國雖在燕前文公時代有所發展,但在國力上可能還遠遠不能與齊國相比,就算此時齊、晉兩國相争,但燕國還麼有發展到可以威脅齊國的地步。

高止剛剛到燕國的時候,恰當燕惠公元年。燕惠公是否善待高止,還是按照齊國的要求嚴密監控高止,目前尚沒有明确的證據。但史書中曾對高止到燕國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齊國放逐,則是齊國公孫竈與公孫虿等親族子弟與燕國有所交往。一種是高止逃奔燕國,則是高氏與燕國有淵源。但高止自從到燕國後,其後史書就再無片語,而是高止的兒子在齊國的封地上發生叛亂的事情,即可能說明,高止被放逐的可能是比較大的。

燕懿公、燕惠公時代,齊國高氏與燕國有淵源

燕惠公這個人,史書中說的是“莊送霸主,惠羅寵姬”,就是說燕惠公這個人有很多寵臣和寵妃,顯然是個聲色犬馬的人物。但燕惠公至少也是個懂得江湖規則的君主,是以對待齊國的放逐之臣,多半不會有太多善待之意,是以後來燕惠公也得到齊國的支援。

燕惠公對燕國的管理,顯然陷入了親小人遠賢臣的格局,導緻燕國大夫們發動了對燕惠公的戰争,燕惠公無力抵抗隻能選擇逃亡。而逃亡的所在地,正好就是齊國。在齊國燕惠公受到了善待,在齊國差不多待了四年多時間,就在這四年多時間裡,齊國齊景公聯絡列國,積極為燕惠公複國做準備。

晏嬰賢臣說“不入。燕有君矣,民不貳。吾君賄,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嘗可也”,不建議齊景公幫助燕惠公複國。晏嬰顯然對這位來自北方的燕惠公沒有好感。但這不重要,因為齊景公願意,是以燕惠公後來還是在齊、晉練過的幫助下,成功地回到了燕國,燕國、齊國兩國之間的關系,依然良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