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能夠允許沐英鎮守雲南,為什麼清朝卻不允許吳三桂的存在呢?

雖同處雲南,但沐英和吳三桂可真不一樣,而且所處的時代背景也不同。明朝皇帝能相信沐氏一族,但清朝皇帝可無法相信吳三桂。我們可以從政治、經濟、軍事角度來分析一下。

明朝能夠允許沐英鎮守雲南,為什麼清朝卻不允許吳三桂的存在呢?

政治上——滿漢之分

沐英(1345-1392),演義小說中一般稱之為朱沐英,那是因為沐英是朱元璋的養子之一,而且是最出色的養子,他在平定雲南後,被封為平西侯,世代駐守雲南。朱元璋雖然大殺功臣,但對這個養子是十分信任的。更重要的是,當時的雲南實行的土流結合的方式管理,多數以流官管理,少數民族聚集地以土司的方式管理,也就是說明代雲南多數地區還是在朝廷的管理下,沐英隻是行駐守之責,這與其他藩王的職責差不多。

吳三桂(1612-1678),算是滿清的開國将領,清廷給予的待遇就是裂土封王,雖然朝廷依舊可以派出官員管理雲南,但雲貴督、撫皆受吳三桂節制。最重要的是滿漢之别,當時長江以南的閩、粵、雲、貴諸省存在以吳三桂為首的漢族武裝勢力,這是清廷不能放心的原因,縱觀有清一代,統治者對于滿漢之别是非常看重的。是以三藩的問題是清朝必須解決的問題!

經濟上——自給和索要

駐軍是非常費錢的!

沐英在雲南大體穩定之後,曾上書朱元璋在雲南實行屯田制度,也就是讓軍人出則為兵入則為農,這一下就解決了糧食問題,而且沐英還招引外省百姓來雲南屯田,這極大的促進了雲南農業的發展,給老朱省了不少錢。随着經濟的發展和邊疆的穩定,很多軍戶逐漸成了農戶,根本對朝廷無法造成威脅了。

明朝能夠允許沐英鎮守雲南,為什麼清朝卻不允許吳三桂的存在呢?

我們的平西王可不管這些,清廷須每年支付給三藩以大量銀饷,順治時期,僅雲南一省的俸饷就超過九百萬兩,于是有了“天下财賦,半耗于三藩”的說法,而且老吳還自己鑄造錢币,增強軍事實力,這給清朝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這也是康熙急于動手的原因之一,三藩不除,清廷就要喝西北風了。

軍事上——軍屯與養寇

前文說沐英實行軍屯不僅實作的經濟自足,這也讓軍隊更加安分起來,尤其是在相對和平的時期,軍人有了經濟保障,更不會造反了。而且沐英對于朱元璋十分孝順,養母馬皇後去世後,悲傷過度而咳血,朱标的去世更是直接造成了沐英同年病亡,他的過早離世,也讓朱元璋更加放心雲南了。

清初,吳三桂的兵力是三藩中最雄厚的,所轄五十三佐領的綠旗兵,這就有一萬兩千人,而他私下所養的軍隊超過十萬!在和平時期,這樣龐大的軍隊給清廷造成了直接威脅,這是典型的軍事恐吓!清廷是不會容忍的!

明朝能夠允許沐英鎮守雲南,為什麼清朝卻不允許吳三桂的存在呢?

公元1392年,沐英病逝,被追封為“黔甯王”,這是對他穩定雲貴地區的表彰,其後代來還分出了平西侯和黔國公兩個世代,可見明廷對于沐氏一族信任。公元1678年,老吳倒是過了把皇帝瘾,五個月後就去世了,那個所謂的大周王朝也很快覆滅,還留下千古罵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