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怎麼能懶成這樣,甯願餓死,也不想動手幹活。”

“才23歲呢,可惜了,他可是家族男孩子中長得最好看的一個哩!”

“造孽啊!父母從小慣着,十指不沾陽春水。父母去了,他也跟着去了。”

2009年臘月,河南羅山大雪紛飛,寒氣逼人,朱堂鄉的村民們圍繞着一個人七嘴八舌地議論着,歎息着,感懷逝者的離去。

此人名叫楊鎖,23歲在家活活餓死,引起了村裡的巨大轟動,還驚動了電視台的記者來采訪。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楊鎖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如今國富民強、經濟繁榮的太平盛世,隻要有手有腳,就能混一口飯吃。而楊鎖正值年少力強的青壯年時期,怎會餓死于家中?

“哎,他是被懶死的!”面對記者的采訪, 堂兄楊德玉歎息道。

一句話令在場衆人驚恐萬分。聽說過“過勞而死”,嚴重透支身體會導緻猝死。可“懶死”又是什麼說法?楊鎖究竟經曆了怎樣懶惰的一生?

楊家的“小皇帝”

1986年,伴随着一陣熱鬧的歡呼聲,河南省信陽市朱堂鄉的楊家誕生了一個漂亮的男嬰。

“叫楊鎖吧,我們老兩口要把他緊緊鎖在身邊,永遠都不分開!”聽到喜訊的楊父笑得合不攏嘴,連續幾天都激動得睡不着覺。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族中長輩聽聞後,喜不自勝,特地花重金打造了一把長命鎖送予楊鎖,希望他長命百歲,一輩子吃喝不愁,無憂無慮。

不成想,這把鎖終究沒法鎖住楊鎖的幸福與安樂,連命也鎖不住。

作為家中獨苗,再加之父母老來得子,楊鎖無疑成了父母的心肝寶貝,被視若珍寶。

楊家世代務農,家庭條件不好,可父母卻把楊鎖當小皇帝寵着,傾盡一切也要給他創造最優越且舒适的生活。

無論家中農活多忙,一定會留下一人專門照顧楊鎖,把他當成小少爺伺候,吃喝拉撒一樣不落,連走路關門也要輕聲溫柔,生怕驚着這塊寶貝。

艱難的學步經曆

“哎喲,寶貝,慢一點,别摔了,媽心疼!”

在一個涼風習習的傍晚,村民們聚在一塊唠嗑,話家常。

孩子們在空地上追逐打鬧,嬉戲玩樂,偶爾摔倒在地,立馬爬起來,拍拍膝蓋,繼續笑着跑。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然而,有一對母子格格不入。

年滿四歲的楊鎖在平地上顫顫巍巍地學走路,身旁的楊母張開雙臂,生怕兒子磕着碰着,嘴裡不停念叨:“寶貝,慢點!”

“大姐,你家孩子多大了,怎麼還不會走路?”一位中年婦女不解地問道。

“四歲啦,他可是我的命根子,我怕他走路摔着。”楊母一邊回答,一邊緊張地注視着兒子,一刻也不願意離開。

啪嗒,小楊鎖腳下一滑,絆倒在地,哇哇大哭起來。楊母連忙抱起兒子,邊哄邊自責:“鎖兒不哭,都是媽不好……”

自此,楊鎖仿佛長在父母身上一般,從未離開過父母的懷抱,腳也不曾沾地。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每當村民好心勸說:“孩子大了,該讓他學走路了,不能一直抱着。”

楊鎖的父母總是當作耳旁風,反而沒好氣地說道:“我家寶貝跟其他孩子可不一樣,他可是我們全家的希望。不會走路怎麼了,我們樂意抱着他!”

不會走路的日子又持續了兩三年,到了楊鎖六七歲時,體重已達到五十多斤。他每天依偎在父母的懷裡,看着同齡人在奔跑打鬧。

偶爾,他也會好奇地詢問:“爸爸媽媽,其他小朋友又跑又跳,為什麼我就不能下地走路呢?”

楊母笑了笑,抱緊懷中的兒子,溫柔地說道:“你看他們,經常摔倒,多疼!鎖兒在媽懷裡,安全得很呢!”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然而,年邁父母的體力顯然跟不上楊鎖體重增長的速度。很快,楊鎖父母抱兒子越來越吃力,走起路來更是大口喘氣。

于是,楊父突發奇想,他找來一個大籮筐,開始用扁擔挑着兒子走路。

每當楊鎖出門,村裡人都會駐足觀看,并議論紛紛。直到楊鎖八歲,父母再也挑不動時,楊鎖才學會走路。

吃飯風波

走路問題解決後,吃飯問題也随之而來。作為家中的“小皇帝”,楊鎖從來不用動手吃飯,而是由父母一口一口喂着吃飯。

家中條件落後,楊鎖父母頓頓清湯寡水,喝粥配鹹菜。可對于寶貝兒子,他們卻獨獨準備了上等的吃食。

楊鎖頓頓都要吃肉,對青菜碰都不碰,養成了極為挑剔的飲食習慣。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一次,楊父帶楊鎖去參加村裡的宴席。楊鎖見桌上沒有自己喜歡的食物,便嚎啕大哭,對着父親撒潑打滾:“我不要吃這些,我要吃雞腿!”

楊父見狀,不僅沒有生氣,反而當着所有賓客的面離席,騎自行車飛奔去鎮上買雞腿。

當楊鎖見到那烤得流油的雞腿時,這才收起眼淚,喜笑顔開起來。

然而,下一幕更是讓在場的所有賓客目瞪口呆。楊父一隻手拿着雞腿,另一隻手慢慢地将其撕成細細的條狀,喂到兒子口中,時不時還要為兒子擦去嘴角的殘渣。

圍觀群衆看着這一幅父子情深的場景,下巴都要掉到地上,忍不住道:“他都這麼大了,怎麼不讓他自己吃!”

“沒事兒!看着孩子吃得這麼香,我喂得很高興。”楊父笑着說。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就這樣,在楊鎖10歲時,當同齡人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吃飯,甚至幫父母收拾碗筷時,他還在被父母追着喂飯。

在父母的過度溺愛下,楊鎖養成了自私蠻橫、嚣張跋扈的性格,隻喜歡一個人吃獨食,從來不知“分享”為何物。

一次,楊父給兒子買了兩個香噴噴的豬油馍。而後,楊鎖一邊拿着豬油馍,一邊與小夥伴玩耍。

身旁的孩子早就對豬油馍垂涎三尺,很想吃上一口,但礙于楊鎖任性的性格,不敢開口要。

不一會兒,楊鎖吃膩了,随手将一個豬油馍丢在地上。小夥伴見狀,連忙叫停:“楊鎖,别浪費,另一個豬油馍能不能給我們吃!”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豬油馍

聽到小夥伴的哀求,楊鎖絲毫沒有同情心,用力将剩下的豬油馍甩在地上,甚至擡腳踩了兩下。

小夥伴們氣得直跺腳,放言道:“楊鎖,你浪費糧食,我們不跟你玩了!”

“不玩就不玩,誰稀罕!”楊鎖神氣地撇嘴,扭頭揚長而去。

拎不清的父母

“我乃楊德龍,是真龍轉世!”隻見一個屁大點的孩子趾高氣昂地在班級上叫喊,眼神睥睨一切,唯我獨尊。

“楊德龍”是楊鎖給自己取的别稱,他希望自己像條“龍”一樣威武神氣。

上國小後,楊鎖早已被父母驕縱得不知天高地厚。在同齡人面前,楊鎖總是自視清高,認為别人比自己矮一截,凡事都要讓着自己。

由于被父母伺候習慣了,楊鎖懶得動手做一切事情,包括學習與寫作業。久而久之,楊鎖的成績總是吊車尾,成了班上的後進生。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為了鼓勵楊鎖好好學習,老師耐着性子一遍遍鼓勵他:“楊鎖,人的腦子就像一台機器,如果不經常動,會生鏽的。你的腦子非常聰明,要經常動動腦筋呀。手腳也要動起來,麻利點。”

誰承想,楊鎖不僅沒将老師的忠告銘記于心,反而回家向父母告狀。

楊家父母也是拎不清的人兒,一緻認為兒子受了欺負,便沖去學校找老師理論:“我兒子很聰明,不寫作業又怎麼樣,他聽一遍就記住了!”

老師無奈地打開楊鎖的書包,将裡面的零食全部倒出,歎了口氣,道:“學校不能帶零食的,再說他包裡都是零食,書都帶不全,怎麼好好學習!”

“吃點東西怎麼了,我的娃在學習時餓了,難道要空着肚子繼續學嗎?”楊家父母顯然不将老師的勸誡放在眼裡,反而為自家兒子拼命辯解。

老師聽完,瞬間啞口無言,不願再對牛彈琴。自此,隻要楊鎖沒有闖特别大的禍,老師再未單獨找過楊鎖父母。

除此之外,老師還安排楊鎖單獨一個人坐,随便他上課做什麼。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國小畢業後,楊鎖嫌讀書無聊,拼命和父母鬧脾氣。一向百依百順的父母欣然同意,為兒子辦理了中學退學手續。

自此,楊鎖成了徹頭徹尾的“宅男”,一天到晚宅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不動手做家務,将“懶惰”踐行到了極緻。

父母雙亡

1999年,楊父罹患肝癌,不幸離世,而楊鎖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父親下葬的那天,楊鎖一改往日的刁蠻任性,痛不欲生地哀嚎起來。

親戚朋友本以為楊鎖會“浪子回頭”,一夜之間長大。不料,這一切都是假象。

沒過幾日,楊鎖又恢複了往常的“少爺”模樣,繼續過着被母親伺候的生活。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楊鎖回家

村裡人好心勸說楊母:“他爸都走了,你該教楊鎖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讓他承擔養家的責任。”

楊母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說:“孩子沒了爸,已經很可憐了,我得更疼他!”

就這樣,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了楊母身上。一日,積勞成疾的楊母倒在田裡,被村裡人送回家。

一身疲憊的楊母不得不委事先串通的人子:“鎖啊,能不能去地裡看看?”

“我不去,我哪會種田!”楊鎖果斷拒絕。楊母見兒子如此絕情,忍不住罵了一句。

誰承想,玻璃心的楊鎖竟然對着病床上的老母一頓好打,嘴裡還罵罵咧咧的。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楊鎖父母之墓

這一打,将楊母對兒子的全部期望打得支離破碎,更将楊母徹底打醒。

不久,楊母在村頭洗衣服時,兩眼一抹黑,直接栽到了河裡,當場身亡。

自此,楊鎖從一位不知人間疾苦、不懂父母辛苦的“農村少爺”徹底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家寡人” ,他又該如何自處?

懶惰的結局——死亡

最早發現楊鎖屍體的是他的堂兄,名叫楊德玉,是個包工頭,家境殷實。

楊鎖共有八個堂兄弟,都長得不甚好看。但從小嬌生慣養的楊鎖卻是其中最英俊的,也是最沒出息的。

父母相繼離世後,楊鎖并未幡然醒悟,而是将“懶惰”進行到底。

他将家中值錢的物件全部變賣,換來面包、餅幹、薯片等開袋即食的食物。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楊鎖在家中坐吃山空,已經沒有任何經濟與食物來源。為了活下來,楊鎖到村裡挨家挨戶讨飯吃。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在外乞讨的楊鎖

村裡人見楊鎖父母雙亡,孤苦伶仃,也會送些米面糧食與雞鴨魚肉給他。

可懶惰成性的楊鎖隻吃現成的東西,眼睜睜看着新鮮食物壞掉,也不願動手處理。

堂兄楊德玉見楊鎖的生活如此落魄,心中不忍,為他找了份建築工地上的活。

然而,楊鎖卻嫌工地過于悶熱,趁着午休間隙溜之大吉,将堂兄氣得夠嗆。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堂兄楊德玉

而後,村裡人合力替楊鎖找了份飯店的工作。可楊鎖拼命找機會偷懶,還常常躲在廚房吃後廚預備給客人的雞腿,氣得經理當即解雇了他。

最後一次,楊德玉為楊鎖找了份清閑的保安工作,本以為這一次他能夠定下心來,老老實實生活。可沒過兩天,楊鎖又消失地無影無蹤。

此後,楊鎖将自己徹底“鎖”在家裡,不換衣服,也不洗澡,連廁所都懶得去,直接就地解決。

肚子餓了,就躺下來睡覺。實在餓得不行,就撿别人丢掉的食物充饑。

就這樣,曾經精神抖擻、白白淨淨的年輕小夥徹底淪為了滿頭肮髒長發、全身黑不溜秋的懶漢。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忍饑挨凍的楊鎖

2009年,春節前夕,堂兄楊德玉拿了好些年貨來到楊鎖家,準備讓他過個好年。

推門一看,23歲的楊鎖早已斷氣身亡。經法醫鑒定,楊鎖已死多日,死因是過度饑餓。

而楊鎖的家中,幾乎空無一物,家徒四壁。原來,整個寒冬,楊鎖都是靠焚燒家具取暖的。

楊鎖的事迹傳播後,社會新聞的記者争先來村中采訪,并将他的真人真事刊登在報紙上,标題便是“真的有人懶死了”。

河南懶人楊鎖:7歲不會走路,23歲在家中懶死,死前靠燒家具取暖

楊鎖事件登上報紙

2010年,演員陳姗姗對楊鎖的故事感觸頗深,便以他的一生為背景,拍攝了紀錄片《罪愛》,希望衆人引以為戒。

楊鎖的悲劇,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父母。楊父楊母以“愛”之名,過度溺愛與捧殺兒子,最終親手葬送了楊鎖的一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