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要預測2022中國汽車市場的熱搜詞,“新能源汽車”一定是當選機率最大的選項之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分析稱,預計2022年新能源汽車預計銷量是500萬輛,同比增長47%。
事實上,随着智能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的疊加、商業模式的創新,加上增換購需求的日益增長,導緻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增換購的主要目标。這意味着,2022年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争會更加嚴峻。
“下一個百年屬于智能網聯汽車,沒有比這更好的時機。風起時,你恰好在現場,在風口,在賽道上,這就是幸運。”正如北汽藍谷董事長劉宇所說,“以産品定義為核心,整合内外部資源,關注目标客群,擊穿特定場景”。是北汽藍谷一以貫之的業務主線, 而“打造面向下一代的世界級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則是北汽藍谷賦予極狐的使命。
據介紹,2021年,北汽藍谷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提升前沿技術儲備,拓寬了企業的“技術護城河”。在2020年研發投入15.82億元、研發占比30.04%的基礎上,2021年1-9月,北汽藍谷實作研發投入6.52億元,同比再增長54.5%。
随着巨資打造的試驗中心二期投入使用,北汽藍谷的研發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據透露,由北汽藍谷研發的全備援架構電動平台BE21,以及其電子電氣EE架構、底盤技術等相關知識産權,已實作向海外企業的技術輸出,開創了中國汽車行業的先河。
“2021年,大量整車企業對電動化的态度發生了重大轉變。全球汽車駛入電動化轉型快車道,而中國走在了世界前列。”有業内專家分析說,随着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加快了電動化轉型的步伐,新能源汽車進入産業生态化時代,企業不僅要全力掌握核心技術,更要善于整合産業鍊各領域的優勢技術資源。
正如經濟學家馬光遠所說,新能源、智能化和數字化不僅沒有淘汰汽車行業,而是極大加速了汽車世界的程序,“汽車将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人類和外界連結的重要終端”。
随着智能電動汽車成為融合三電核心技術、智能平台架構、智能輔助駕駛、智能網聯、網際網路大資料技術的超級智能化終端平台,汽車主機廠也必須轉變營運思維,以建構符合汽車智能化時代需求的産業鍊生态。
“隻有打造高度協同發展模式,才能共同打造具備行業領先優勢的世界級智能電動汽車。”北汽藍谷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近年來的多方運作,北汽藍谷已經與華為、百度、麥格納、滴滴、甯德時代等産業鍊夥伴攜手,建立起面向行業未來的産業共同體。
她告訴記者,自2017年至今,北汽藍谷與華為已4次簽署合作協定,不斷深化雙方合作。雙方聯合設立了“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并不斷完善合作管理機制、加強産品研發、聯合品牌營銷,形成了互為優先的夥伴關系。
按照東吳證券的分析,科技企業跑步入局将進一步加速汽車智能化水準,而高端智能電動汽車逐漸成為市場中的風向标。
記者了解到,作為北汽藍谷着力打造的高端品牌,極狐品牌推出了阿爾法S、阿爾法T,其高品質特性逐漸得到市場認可。2021年第三季度的統計資料顯示,阿爾法S、阿爾法T傳遞量環比增長183%。同時,通過在車展等各種場合舉辦“技術日”活動,極狐讓其“極智安全”的車身架構、電池科技以及智能化屬性深入公衆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5月,北汽藍谷定增募資55億元,全面發力“新四化”,強化自身技術競争力,資金主要投入極狐品牌高端車型開發及網絡建設、5G智能網聯系統提升,以及換電業務系統開發。
“2022年,合資品牌、外資企業将集體加大産品攻勢,同時随着新能源汽車補貼将于明年退坡,新能源汽車産業将正式邁入市場驅動的階段,新能源汽車市場或将迎來新一輪大洗牌。”有分析人士認為,北汽藍谷在2021年削減中低端産品序列,加速極狐品牌高端産品投放的高端化布局,為2022年的高端新能源車市場備好了“彈藥”。
“造車其實是一場馬拉松,需要比拼企業的體力和耐力。尤其是那些宣稱要做使用者型企業的新造車企業,更大規模的量産傳遞往往意味着更大挑戰的開始。”他提醒說,2022年汽車業“電動化”的潮流将愈發明顯,并将繼續更新,而更多中國汽車品牌需要抓住這樣一次千載良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