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痞子皇帝劉邦的30個逆天過人之舉(1):豐西澤縱徒,稱勞工為“爺”

豐西澤縱徒,是劉邦早年做泗水亭長時做的一件事。《史記》原文記載是: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

這段文字翻譯過來就是:漢高祖劉邦以泗水亭長的身份押送勞工到骊山給秦始皇修墓,在半路上很多勞工逃跑了。劉邦一想,像這樣跑,走到骊山就全部跑光了。走到豐西澤這個地方,劉邦停下來喝酒,趁着夜色将剩下的全部勞工的綁繩解開,對他們說,各位尊公都跑吧,我從此也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這段記載看上去很簡單,沒什麼稀奇的,就是劉邦押送勞工到骊山給秦始皇修墓,走到半路把民工全放了,他自己也抛棄公職,跑到深山老林落草為寇了。就是這點事,看上去沒什麼稀奇的,頂多說明劉邦不在乎老百姓給秦始皇修墳這件事,不在乎做不做泗水亭長,喜歡自由逍遙罷了。其實仔細品味、咀嚼這段文字,還真有不少值得我們對劉邦肅然起敬的東西在裡面。

痞子皇帝劉邦的30個逆天過人之舉(1):豐西澤縱徒,稱勞工為“爺”

劉邦豐西澤縱徒

首先,在這段文字中,劉邦稱勞工為“公”。“公”是什麼,按現在的翻譯,可以做“老子、爺、大爺、您”講,是極尊敬的稱呼。在古代,隻有士大夫以上的人才可以稱公,隻有長輩和恩人才可以稱公。其他人,很難有資格被稱為“公”。尤其是地位低的老百姓,更難被人稱為公。即使現在,公開被人們稱為公的也不過周總理、鄧小平數人,再就是讀書人之間、官員之間可能被稱為公。稱老百姓為公、稱農民工為公的幾乎沒有。可是劉邦就這樣稱勞工為“公”,勞工就是老百姓,甚至是老百姓中的下層。這裡的“公”,不好解釋為老子,最起碼可以解釋為“爺、您”。劉邦說“公等皆去”,完全可以翻譯為“各位大爺走吧”。我們現在稱老百姓、稱農民工為“公”的有幾個?是以說劉邦稱老百姓為公,是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值得我們學習。

劉邦稱勞工為“公”,看上去是不經意間的事,其實這正反映出劉邦從骨子裡有一種同情老百姓、親近老百姓、尊重下層人民的這樣一種情結。雖然有時劉邦嗜酒好色,喜歡打打鬧鬧,那是一種人性,就像人到了年齡,就想結婚一樣,這是人之常情。試想,一個高傲自負、勢利眼、喜歡巴結奉迎上面的人,他能在不經意間稱老百姓為公嗎?

痞子皇帝劉邦的30個逆天過人之舉(1):豐西澤縱徒,稱勞工為“爺”

劉邦沛縣起義

其次,關鍵時刻,敢于為了不損害下層老百姓的利益,而勇于犧牲和放棄自己的前程和利益。這種做法,也是很難有人能做到的。可能有人會說,劉邦放勞工逃跑是被迫的,是勞工跑的沒幾個了,才被迫把勞工全放跑的。這個說法,也是沒有細心研讀古籍、沒有細心考究人性的一種說法。試問,劉邦帶人到鹹陽給秦始皇修墳,中途老是有人跑,劉邦采取預防措施和阻止措施了嗎?你采取了預防和阻止措施,止不住,與根本沒有采取相關措施,任憑勞工逃跑不一樣。這個史書上沒記載,沒記載大機率就是劉邦沒有采取相關措施,沒采取相關措施,就等于劉邦是間接放任勞工逃跑,你一放任勞工逃跑,勞工還有不跑的?等着到骊山找死啊?但是你放勞工跑,完不成官府的任務,後果肯定是嚴重的,丢官事小,丢命事大。

有部電視劇叫《楚漢傳奇》,陳道明演的劉邦,講到這一段,說是遇上大雨,耽誤了行程,按秦法規定到骊山要殺頭,是以劉邦才被迫放跑了勞工,自己也落草為寇。這個劇情與《史記》原意不合。《史記》原文明明記載是劉邦放任勞工逃跑,甚至是故意放跑勞工的,電視劇說成是被迫放跑勞工,是壓低了劉邦的形象。因為主動放跑勞工,更能顯示劉邦的親民性和愛民性。

是以說,劉邦為了維護勞工利益,放任或主動讓勞工逃跑,而不惜丢掉工作、丢掉公職、落草為寇,乃至冒着被朝廷追責、殺頭的危險,也要這樣做,這叫铤而走險。這個勇氣、這個膽略,是沒有幾個人能具有的。他為什麼有這個勇氣、這個膽略,能這樣做呢?還不是他有一種極端同情、極端親近下層勞動人民一種情愫嗎?。

痞子皇帝劉邦的30個逆天過人之舉(1):豐西澤縱徒,稱勞工為“爺”

劉邦其人(陳道明飾)

三、說到這裡,也須有人會說,劉邦抛棄公職,丢掉鐵飯碗,落草為寇,沒幾年他就起事滅秦,做了皇帝了,這叫因禍得福、遇難成祥。他不因這個禍、不遇這個難,他能得到這個福呢?說這話者,是站着說話不腰疼,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說劉邦落草為寇,因禍得福,做了皇帝,隻能說是劉邦摔了個大跟頭意外撿了塊金磚。但是你願為了這個意外,而摔個大跟頭嗎?

說劉邦落草為寇,沒幾年就做了皇帝,是個意外,什麼意外呢?主要是秦始皇早死。秦始皇49歲死,如果秦始皇60歲死,那大機率劉邦這輩子就沒戲了。據史料記載,劉邦隻比秦始皇小2歲。如果秦始皇能活到60歲,由于秦始皇統治力比較強,即使秦朝比較殘暴,大機率在秦始皇活着的時候秦朝還是不會出大亂子滅亡的。秦朝不出大亂子、不滅亡,那麼58歲的劉邦還不是在深山老林一直憋屈一輩子,一直到死?是以說,劉邦放走勞工,其代價是蠻大的,是冒着後半輩子一直在深山老林當野人、一直到死的後果才這樣幹的,他能當上皇帝,完全是個意外。

而有的人,利益稍受點威脅,稍受些損失,就斤斤計較、踯躅逡巡,比起劉邦來,不是差了十萬八千裡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