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早年的好友湯和為何不在明朝開國六公之列?

在開明功臣中,湯和是一個極為特殊的人。

他是朱元璋的發小,也是朱元璋參加造反的“領路人”,更少有的,得以善終的功臣。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湯和也是獨當一面,領軍讨平方國珍、陳友定,可謂功勳卓著。

然而,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時,湯和卻隻被封為侯。

論資曆,他是開國功臣第一。

論戰功,他獨當一面,平定方國珍、陳友定,也名列前茅。

比不過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還好說,為何連鄧愈都能排到湯和前面呢?

戰功不小,失誤多

湯和駐守常州,屢挫張士誠;又擔任征南将軍,平定方國珍、陳友定;其後,又揮師北上,随徐達西征。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早年的好友湯和為何不在明朝開國六公之列?

截至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之前,湯和的戰功看起來是很大的。

然而,湯和的重大失誤也不少。

平定陳友定,是秋風掃落葉,擊敗對手的難度不大,難點在于招降納叛,徹底平定,盡快抽身參與北上作戰。

湯和确實在很短的時間内就取得了重大勝利。

1367年十一月出兵,正月就擒拿了陳友定,效率不錯。

然而,在處置陳友定殘餘部隊時卻出現失誤,導緻陳友定餘部複為亂。湯和再去征讨時又遭遇秀山賊的襲擊,折損二指揮,遭遇失利。

最後,朱元璋不得不讓李文忠替湯和擦屁股,直到當年閏七月攻取諸山寨,才徹底結束平閩戰争。

其後,湯和又受命在明州造船,運糧到直沽,以支援徐達、常遇春北伐。

然而,由于飓風影響,湯和被迫将糧食改運鎮江。

幸虧徐達、常遇春的北伐摧枯拉朽,沒有頓兵城下,才沒有引發糧運困難。

其後,湯和參與西征。

然而,湯和用兵不當,孤軍深入,在山西韓店為王保保所敗,使剛剛逃離大都的元順帝為之振奮,部署反撲。

幸虧徐達善于用兵,将計就計,借力打力,才使西征取得大勝。

也就是說,湯和雖然說起來功勞很大,幹成了許多大事,但實際上都幹得不漂亮。

《明史》說湯和是因平定陳友定時的失誤,“故不得封公”。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早年的好友湯和為何不在明朝開國六公之列?

實際上,湯和的失誤絕不隻一個,要不是隊友厲害,湯和前述幾次失誤,都會壞事。

好酒失言

此外,湯和雖然多智,但好酒,而且常常口出狂言。

在守常州時,他曾有事求于朱元璋,沒有得到準許。

結果,湯和酒後狂言:我現在守此城,如坐屋脊,幫誰誰就能得利!

朱元璋聽聞此事,很不高興。

可以說,換做别人,朱元璋早就收拾了。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早年的好友湯和為何不在明朝開國六公之列?

好在朱元璋對湯和知根知底,知道哥們就是酒後亂言,才沒有多加追究。

然而,不追究,不代表朱元璋不記得這件事情,對你的恩賞肯定有影響。

這事,還真不怪人家朱元璋小心眼。

酒後妄言的毛病很多人都有,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胡說八道,非大将所應為。

功勞被比了下去

在開國六公中,李善長類似蕭何,徐達、常遇春是頂級大将,這三位明顯高一個檔次,湯和是無論如何比不上的。

此外,李文忠、馮勝、鄧愈,則是靠戰功把資曆更老的湯和生生比了下去。

到西征時,李文忠為左副将軍,馮勝為右副将軍,位已在鄧愈、湯和之前。

征伐山西後,朱元璋下诏,明确規定,馮勝在常遇春之下,湯和在馮勝之下。

資曆略淺的鄧愈,在很長時間内位在湯和之後。到西征之初,鄧愈的地位與湯和基本相當。

然而,洪武三年,就是朱元璋大封功臣的前幾個月,鄧愈狠刷了一波功績。他先是随徐達一起在甘肅大敗王保保,俘敵8萬餘,随後又獨自率軍深入數千裡,連敗北元軍,招降吐蕃,使河州以西皆納入大明版圖!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早年的好友湯和為何不在明朝開國六公之列?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鄧愈的戰功由此徹底甩開了湯和!

是以,大明封六公,倒不是什麼名額有限,六公的功績确實明顯高出一個檔次!

能力确實不算突出

後來的事實也表明,湯和的能力放在開國名将中确實有不少差距。

大封功臣後的次年,湯和為征西将軍,率領廖永忠等人讨伐割據四川的夏政權。

然而,湯和對瞿塘的嚴密防禦估計不足,進展緩慢。

老規矩,還得靠隊友幫忙。

傅友德自陝西走陸路出擊,迅速打開了局面,并通知湯和,要湯和快攻。

然而,由于江水暴漲,湯和又駐師不前,想鄧水稍平後再進軍。

結果,當湯和慢慢悠悠進軍時,他的副将廖永忠已經先行一步,連戰連捷了。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早年的好友湯和為何不在明朝開國六公之列?

平夏戰争,征西将軍湯和本是主将。然而,論功之時,“傅一廖二”,沒湯和什麼事情。

次年,湯和又随徐達北伐,結果在斷頭山戰敗,又折一指揮。

直到洪武十一年,湯和守延安有功,才得以晉公爵,成了信國公。

洪武年間,湯和雖數戰有功,但比起北伐的徐達、李文忠,平定遼東的馮勝,克服雲貴的傅友德,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藍玉,湯和的功績确實太小了。

湯和不是沒有機會,隻是···能力确實有限。

因禍得福,得以善終

湯和畢竟與朱元璋相知多年,對朱元璋的想法是能摸得準的。

徐達、李文忠去世後,朱元璋“意不欲諸将久典兵”,不想再讓大将長期帶兵了。

在朱元璋發話前,湯和已經敏銳地意識到危險,遂主動請辭:臣老了,不能再擔負重任了,請讓我回去養老吧!

朱元璋大喜,立刻準許,好生賞賜。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早年的好友湯和為何不在明朝開國六公之列?

此後,藍玉、馮勝、傅友德等人陸續被殺,湯和得以善終。

湯和之是以得以善終,絕非隻是因急流勇退的明智。

洪武年間,由于能力有限,在中後期的戰事中,湯和較少被賦予重任,是以在軍中的影響力也就小了。

像李善長、馮勝,都是在賦閑之後被賜死的。

威脅不大,才是免于被害的關鍵!

湯和資曆老,戰功不小。

然而,他雖有智勇,但在開國文武中,湯和的能力确實不算突出。

是以,盡管他又是征南将軍,又是征西将軍,南征北戰,但戰功并不突出,未能成為“開國六公”之一,是十分正常的。

雖然靠着累積戰功,湯和到洪武十一年時仍能晉為公,但他算是眼睜睜看着别人蹿升到他的前面去了。

然而,正因如此,湯和的威脅不大,能夠得以善終,算是因禍得福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