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運修,一個應該被後人記住的年輕愛國志士的名字。他參加抗日殺奸團,鏟除賣國求榮的漢奸。他年紀輕輕練就一手好槍法,讓日僞聞名喪膽。他嫉惡如仇視死如歸,面對敵人圍攻毅然以身報國,留下英名激勵無數後來人。
刺殺賣國文化漢奸
1940年7月7日,日僞北平當局決定在中山公園召開“慶祝皇軍聖戰三周年”的慶祝會,大會由僞新民會的機關報《新民報》編輯局局長吳菊癡主辦。
得知消息,一支由青年學生組成的秘密地下抗日鋤奸組織——北平抗日殺奸團,決定刺殺吳菊癡,以示懲戒。負責完成這次任務的就是身為“抗團”骨幹的書生槍手馮運修。
“慶祝會”結束後,吳菊癡前往和平門外同和軒飯莊,出席著名評劇演員白玉霜招待新聞界的餐叙。大約一小時後,吳菊癡和僞《新民報》女記者白潔如分别乘洋車回報館。
行動指揮人李振英和馮運修立即騎自行車尾随。見有機可乘,馮運修猛蹬兩步,靠近吳菊癡的黃包車,單手持槍,對準吳菊癡的腦袋連開兩槍,然後迅速撤離,吳菊癡重傷斃命。
日僞圍攻壯烈犧牲
刺殺吳菊癡的行動,使北平日僞當局加緊了對“抗團”的偵破。
1940年8月7日淩晨,日本憲兵隊包圍了馮運修在受壁胡同甲12号的住所。警覺的馮運修立即取槍走出卧室,将他保管的“抗團”材料、檔案拿到廚房進行焚毀。日僞軍警破門而入,發現了藏在廚房裡的馮運修,喊話叫他投降。馮運修不予理睬,繼續燒檔案。日僞軍警沖向廚房。馮運修開槍還擊,擊傷兩名軍警,乃至敵人放棄了活捉“刺客”的企圖,亂槍掃射。
馮運修的槍聲漸漸停止後,日僞特務戰戰兢兢地走進廚房,發現馮運修右手中彈,換成左手持槍,身中數彈,已奄奄一息。
為了擷取口供,日僞警察将馮運修送到南邊不遠的中央醫院。此時的馮運修傷情劇烈、已經不能說話了。1940年8月8日夜,馮運修犧牲在中央醫院。
北京足迹
曾住受壁胡同
馮運修是天津中日中學學生。1937年加入抗日殺奸團;1938年6月,參加火燒天津最大的百貨公司——中原公司行動。
馮運修在京居住在受壁胡同,就是今天的西四北四條,位于西城區中部,東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趙登禹路。明代稱熟皮胡同、臭皮胡同,屬鳴玉坊;清代屬正紅旗地界兒。1911年諧音為受壁胡同。因地處西四北西側北數第四條胡同,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西四北四條。
1940年,馮運修考入北平輔仁大學,可惜8月8日犧牲,未能入學。
殺奸團盡是名門之後
抗日殺奸團是1937年冬由天津愛國學生自發建立的一個秘密的抗日鋤奸組織,團訓為“抗日殺奸,複仇雪恥,同心一德,克敵緻果”。其成員多是天津耀華中學、南開中學、彙文中學等十幾所學校的初、高中學生。一些成員出身名門望族,如僞滿洲國總理鄭孝胥的孫子鄭統萬、孫女鄭昆侖,國民黨孫連仲将軍的兒子孫湘德、女兒孫惠書,民國元老、總理熊希齡的外孫女馮健美,達仁堂的大小姐樂倩文等等。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