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元宇宙的鑰匙
剛剛過去的 2021 年,可以說是「元宇宙元年」,廣場舞大媽都要追着自己孩子問元宇宙到底是啥。而那些解釋不清的同學,通常會用兩部電影打比方,一個是斯皮爾伯格的《頭号玩家》,一個是沃卓斯基兄弟(現在是姐妹)的《黑客帝國》,而通常後者被認為是元宇宙的最終形态——腦後插管(腦機接口)。
可以想象當華納宣布将拍攝《黑客帝國:矩陣重新開機》(The Matrix Resurrections,以下簡稱《黑客帝國 4》)時,人們的期望會有多高。
1 月 14 日,本周五,《黑客帝國 4》正式登陸國内院線,而由于早已在國外上映,國内也已經有清晰盜版視訊放出,是以 IMDB 和豆瓣都已經有了大量評分。而如果從兩家網站雙雙 5.7 分的評分來看,顯然觀衆并不滿意。
時間推回到 2000 年,一個看過《黑客帝國》的同學對着筆者親自演繹片中叛徒塞弗吃牛排的台詞:「我知道這塊牛排并不存在。我知道當我把他放進嘴裡時,母體就會告訴我的大腦,這東西鮮嫩多汁。」大概所有在那時候看過這部又名《22 世紀殺人網絡》電影的人,都被其唬人的雜糅哲學和驚人的視覺效果折服。
畢竟,那時候矽谷的「.com」泡沫席卷美國即将爆炸,在中國門戶開始嶄露頭角,馬雲剛剛拿到孫正義的大錢躊躇滿志,馬化騰還在假裝女生使用者為剛剛誕生的 QQ 提高日活,對于《黑客帝國》描寫的終極網絡世界,人們除了感歎「子彈時間」,可參照的并不多,遠沒到現在元宇宙吹捧者奉《雪崩》為聖經的地步。
20 年後的現在,雖然科技還沒發展到腦後插管,但是智能手機已經占據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成為連接配接人和網絡的臍帶。從這個角度來看,最新一部的黑客帝國大電影,或許能像當年首部曲那樣,能夠給出某些這些哲學上的啟示,或者指向性,再不濟也要繼承當年的「酷」勁兒和特效水準。
可惜,當導演拉娜·沃卓斯基給出的是,兩個年齡加起來快要一百歲的男女的愛,是抵抗母體的唯一答案的時候,觀衆選擇不接受。
影片前三分之一有個遊戲公司全員撤離的鏡頭,迎着基努·裡維斯飾演的尼奧走來三個人,最右邊的正是當年「子彈時間」特效的創造者,前工業光魔技術大拿 John Gaeta。這位大神後來跳槽到當年最火的 AR 公司 Magic Leap,後來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Magic Leap 花光超過 20 億美元投資,成為「元宇宙先烈」。
不知道《黑客帝國 5》上映的時候,元宇宙會不會已經實作了?

盒馬尋找春天
過去的一年,對于「賣菜」的來說并不太友好,這裡特指曾經轟轟烈烈的社群團購,和複活的生鮮賽道。
本周,叮咚買菜、美菜網等生鮮公司分别傳出大幅度裁員消息,尤其是主打 B 端生鮮配送的美菜,在之前傳出裁員 50% 之外,又傳出裁員 40% 的消息,如果消息屬實,裡外裡砍掉了 70% 的美菜,為了上市真的太拼了。
另一方面,即便是背靠巨頭的生鮮小巨頭,面臨的挑戰可能并不比友商好太多。近日,根據彭博社消息,阿裡旗下的生鮮公司盒馬正在與投行合作,列出一份潛在戰略和财務投資者的獨家名單,這些投資者将被邀請加入這輪融資,該輪融資可能會在 2 月份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這項融資計劃還處于審議階段,還不确定是否實施,同時 100 億美元的估值也是初步拟定,可能會随着後續談判的進展而進行調整。
對于這個消息,有内部人士表示「沒聽說這個消息」,也有行業人士笃定此事屬實。但無論如何,可以看出巨頭對生鮮賽道的看法已經改觀。
近兩年社群團購正火的時候,阿裡并沒有及時下場和美團、滴滴那樣進軍菜市場,而是依照慣例通過投資十荟團等公司來試水。另一方面,阿裡旗下包括盒馬、菜鳥等多個條線其實都在社群團購上有動作。
2021 年 3 月,媒體消息稱阿裡成立 MMC(買買菜)事業部,負責人由阿裡 B2B 事業群總裁戴珊兼任。此舉被看成阿裡正式進軍社群團購的信号。而 MMC 成立之後,社群團購面臨來自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壓力,出現潰敗之勢。
不久前,2021 年 12 月的最新架構調整中,戴珊作為集團總裁,分管大淘寶(包括淘寶、天貓、阿裡媽媽),B2C 零售,淘菜菜,淘特和國内貿易(CBU)等一層組織,共同形成「中國數字商業闆塊」。值得注意的是,新生的「中國數字商業闆塊」中,并未提到盒馬。
在阿裡體系生長 6 年之後,盒馬在國内已經開設 257 家門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瞄準的是購買力較強的白領人群,這也讓盒馬與一般的生鮮配送友商不同,免于社群團購和監管的壓力。
而此次傳出的獨立融資消息,既有阿裡本身組織和架構方面的考慮,同時和生鮮行業本身發展規律有關——有時候烈火烹油的擴張有效,而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做好手中現有市場,細水流長的發展,可能是更好的答案。
127 億美元!遊戲界最大規模收購案誕生
2022 年開年,遊戲圈就震動了。GTA 母公司主機遊戲巨頭 Take-Two 宣布,将以約 127 億美元現金加股票的形式收購移動遊戲廠商 Zynga。
1 月 10 日,Take-Two 釋出的公告顯示,Take-Two 将以每股 9.86 美元的價格收購 Zynga 的全部流通股——Zynga 每股折合 3.5 美元現金及價值 6.36 美元的 Take-Two 股票,這一報價較 Zynga 上周五的收盤價溢價 64.4%。
這筆交易預計将在 Take-Two 的 2022 年第一财季完成。收購完成之後,Zynga 将作為 Take-Two 的獨立子公司繼續營運,繼續由目前的 CEO 上司,并在 Take-Two 董事會占據兩個席位。
這筆交易非同小可,規模不僅超過了 2016 年騰訊收購 Supercell 的 86 億美元,也超過 2020 年微軟收購 B 社母公司 ZeniMax 的 75 億美元,成為全球遊戲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收購案。若交易完成,Take-Two 将成為最大手機遊戲商,遊戲市場格局或将就此改變。(來源:北京商報)
2021 年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同比小幅增加 6% 預示社會開始恢複正常
根據 Rhodium 估計,美國去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比增加了 6%。這是一個看似小但意義不小的上升,表明世界正在開始恢複正常,至少在燃料需求方面。
與 2019 年末 COVID-19 大流行之前的日子相比,2021 年的排放量仍然全面降低。在 2019 年期間,美國僅交通方面就有遠遠超過 1800 公噸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在 2020 年,這一數字一直下降到 1600 以下的水準,但在 2021 年,它反彈到 1700 公噸以上——當然,仍然明顯低于 2019-2020 年的數字。
Rhodium Group 指出,2021 年的排放量使美國在實作其《巴黎協定》環境目标方面「進一步偏離軌道」。當然,鑒于 2020 年是一個非正常的年份,期望該國在這一年之後繼續保持排放下降的軌迹并不完全合理。
盡管如此,正如 Rhodium 所指出的,《巴黎協定》的目标要求美國在 2030 年之前比 2005 年的水準減少 50-52% 的排放量。截至 2020 年,美國達到了 22% 的目标,但在 2021 年,經濟的回暖讓其進展反而縮減到 17.4%。(來源:cnBeta)
新能源汽車去年産銷超 350 萬輛 預計今年同比增 42%
1 月 12 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最新釋出的統計資料顯示,2021 年我國汽車産銷分别完成 2608.2 萬輛和 2627.5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3.4% 和 3.8%,結束了連續 3 年的下降趨勢。
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 352.1 萬輛,同比增長 1.6 倍,連續 7 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搭載組合輔助駕駛系統的乘用車新車市場占比達 20%。
2021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繼續領跑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連續 7 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全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 13.4%,高于上年 8 個百分點。
其中,純電動汽車産銷分别完成 294.2 萬輛和 291.6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1.7 倍和 1.6 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産銷分别完成 60.1 萬輛和 60.3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1.3 倍和 1.4 倍;燃料電池汽車産銷完成 0.2 萬輛,同比呈現增長。(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