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漢族 (hàn zú)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
2、回族 (huí zú)
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
3、苗族 (miáo zú)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4、傣族 (dǎi zú)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
5、傈僳族 (lì sù zú)
傈僳族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杆節”扣人心弦。
6、藏族 (zàng zú)
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
7、壯族 (zhuàng zú)
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8、北韓族 (cháo xiǎn zú)
北韓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北韓(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為老人安慰日。
9、山胞 (gāo shān zú)
山胞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10、納西族 (nà xī zú)
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由神靈主宰。
11、布朗族 (bù lǎng zú)
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
12、阿昌族 (ā chāng zú)
阿昌族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
13、怒族 (nù zú)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谷神、祭山林節。
14、鄂溫克族 (è wēn kè zú)
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衆性。
15、鄂倫春族 (è lún chūn zú)
“鄂倫春”是民族自稱,一是 “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
16、赫哲族 (hè zhé zú)
赫哲族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遊”的人們。
17、門巴族 (mén bā zú)
“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沿用藏曆,節日也與藏族相同。
18、白族 (bái zú)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
19、保安族 (bǎo ān zú)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
20、布依族 (bù yī zú)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
21、達斡爾族 (dá wò ěr zú)
“達斡爾”意即“開拓者”。
22、德昂族 (dé áng zú)
(崩龍族)德昂族原名“崩龍族”。
23、東鄉族 (dōng xiāng zú)
東鄉族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
24、侗族 (dòng zú)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系在一起。
25、獨龍族 (dú lóng zú)
獨龍族過去的宗教信仰尚處在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萬物有靈階段,即使是唯一的年節(獨龍語:卡雀哇)。
26、俄羅斯族 (é luó sī zú)
中國俄羅斯族多信東正教,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複活節”最為隆重。
27、哈尼族 (hā ní zú)
據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彜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南。
28、哈薩克族 (hā sà kè zú)
哈薩克族過去信仰薩滿教,公元十一世紀前後,改信伊斯蘭教。
29、基諾族 (jī nuò zú)
基諾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原始宗教,但對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
30、京族 (jīng zú)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數人信仰天主教。
31、景頗族 (jǐng pō zú)
目瑙縱歌(目腦縱歌)是景頗族人民驅惡揚善,預祝吉祥幸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之後舉行,為期2—3天。
32、柯爾克孜族 (kē ěr kè zī zú)
“柯爾克孜”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33、拉祜族 (lā hù zú)
在曆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
祜族傳統節日有拉祜年,也吃擴塔節(即春節)、火把節、月亮節和嘗新節等節日。
34、黎族 (lí zú)
黎族自稱“孝”、“歧”、“美孚”等。黎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和“三月三”等。
35、珞巴族 (luò bā zú)
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
36、滿族 (mǎn zú)
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甯省最多。
37、毛南族 (máo nán zú)
毛南族的節日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開展唱歌對歌活動。
38、仫佬族 (mù lǎo zú)
“仫佬”一詞就是“母親”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廣西羅城等縣。
39、普米族 (pǔ mǐ zú)
普米族過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節日大都與祭祀活動密切相關。
40、羌族 (qiāng zú)
農曆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
41、撒拉族 (sā lā zú)
養蜂是撒拉人最喜愛的副業生産,園藝也是他們的特長。
撒拉族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等。
42、畲族 (shē zú)
畲族自稱“山哈”,意為住在山裡的客戶。
43、水族 (shuǐ zú)
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
44、塔吉克族 (tǎ jí kè zú)
塔吉克族的節日與當地維吾爾族、烏孜别克族、柯爾克孜族等。
45、塔塔爾族 (tǎ tǎ ěr zú)
塔塔爾族信仰伊斯蘭教。
46、土家族 (tǔ jiā zú)
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
47、仡佬族 (gē lǎo zú)
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
48、土族 (tǔ zú)
“七日會”是土族慶祝豐收的狂歡節。土族許多節日與宗教的關系十分密切。
49、佤族 (wǎ zú)
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節”上,佤族人都将舊火熄滅。
50、維吾爾族 (wéi wú ěr zú)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
51、烏孜别克族 (wū zī bié kè zú)
烏孜别克族信仰伊斯蘭教。烏孜别克族主要節日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
52、錫伯族 (xī bó zú)
錫伯族民間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
53、瑤族 (yáo zú)
瑤族除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
54、裕固族 (yù gù zú)
裕固族的節日習俗反映着本民族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裕固族的幼兒剃發儀式别具特色。
55、彜族 (yí zú)
彜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
56、蒙古族 (měng gǔ zú)
蒙古族是一個曆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被譽為“草原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