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禅一生犯下的最大錯誤,殺了一個該放之人,放了一個該殺之人

在現代社會,對于一些擁有良好先天條件卻依然一事無成的人,不少人都習慣用“扶不起的阿鬥”來加以形容。由此可見,蜀漢後主劉禅在後世衆人心中的形象是有多麼昏庸糊塗。誠然,作為亡國之君,劉禅的風評自然不會有多好。不過真要算起來,劉禅倒也不是所謂隻知享樂的無能之輩。

劉禅一生犯下的最大錯誤,殺了一個該放之人,放了一個該殺之人

蜀漢後主劉禅劇照

在三國十一位皇帝(不含追封的魏武帝曹操)之中,劉禅是在位時期最長的一個,長達41年之久。不僅如此,劉禅自小跟随劉備東征西走,吃過很多苦,是以他深知百姓疾苦,執政時期非常注重民生問題,蜀漢是以保持着相對平靜,并沒有發生過什麼大的動亂。從當時局勢來看,蜀漢地理位置的局限性使其必然會走向滅亡,不過是時間早晚問題。退一步來說,在三國後期,蜀漢國力由于連年征伐已經十分疲弱,然而在姜維外出征戰時,糧草供應依然順暢充足,這能說明什麼?起碼證明劉禅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劉禅一生犯下的最大錯誤,殺了一個該放之人,放了一個該殺之人

蜀漢将領魏延劇照

當然,要說劉禅作為皇帝沒有一點兒錯誤,那是不現實的。劉禅犯下的最大的錯誤便是在用人方面,他殺了一個該放之人,卻放了一個該殺之人。前者指的是魏延,他的枉死使得蜀國再失一國柱。受小說《三國演義》影響,不少讀者覺得魏延是咎由自取,其實魏延是真正枉死于小人之手。魏延出身行伍,有着軍人的直爽和粗魯,楊儀作為一介文官,同時和魏延又不屬于同一個派系,自然瞧不起魏延的好大喜功。經年累月之下,兩人的沖突越來越深,“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劉禅一生犯下的最大錯誤,殺了一個該放之人,放了一個該殺之人

諸葛亮及楊儀劇照

在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為争奪兵權,終于爆發了一場争鬥。兩人先後上書劉禅,互相指責對方的錯誤。此時劉禅的态度,便決定了最終誰能勝出。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疑延。”要知道,董允、蔣琬和楊儀都屬于荊州派,他們三人自然會互相支援,這樣一來,魏延便徹底失去了劉禅的信任。不久之後,魏延争權失敗,被馬岱斬殺。這場内鬥使得魏延冤死,直接削弱了蜀漢國力。倘若魏延不早死,後期姜維北伐怎麼會無将可用?

劉禅一生犯下的最大錯誤,殺了一個該放之人,放了一個該殺之人

劉禅及黃皓劇照

至于劉禅放過的“該殺之人”則是宦官黃皓。諸葛亮死後,其軍政大權一分為二,政治方面交由蔣琬、費祎等人繼承,軍事方面則由姜維接手。由于姜維乃是降将出身,又在費祎之死中存在很大的嫌疑。這樣一來,劉禅很難對姜維真正放心,是以他寵信宦官黃皓,其實也是有着借後者之手來制約姜維的意味。《三國志》注引《華陽國志》曰:“維惡黃皓恣擅,啟後主欲殺之。後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維見皓枝附葉連,懼於失言,遜辭而出。後主敕皓詣維陳謝。維說皓求沓中種麥,以避内逼耳。”

劉禅一生犯下的最大錯誤,殺了一個該放之人,放了一個該殺之人

姜維劇照

從這段記載中不難看到,姜維看到劉禅如此寵信黃皓,生怕惹來殺身之禍,是以主動請求前往沓中。姜維離開朝堂之後,黃皓這下徹底得勢,再也沒人加以挾制,劉禅聽信黃皓讒言,緻使蜀漢後期的朝堂不穩,不少官員離心離德。平心而論,劉禅如此縱容黃皓,确實為後來蜀漢政權的滅亡埋下了巨大隐患。

參考文獻:

《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三·後主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