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普通螺母所呈現的詭異現象,曾被人們當成能夠毀滅世界的機密,蘇聯科學家不惜一切将這個秘密雪藏了十多年時間。

我們知道,地球在太空中就像一個巨大的陀螺,幾十億年時間不停的自西向東轉動。如果在地球自轉的時候,北極和南極突然來個180°的互轉,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人類的文明會不會毀于一旦?
這一切都要從“禮炮七号”空間站上的一顆普通螺母說起。
失聯的“禮炮七号”空間站
1985年2月11日,距離地球400多公裡的前蘇聯空間站“禮炮七号”空無一人,它正在靜靜等候下一批到來的宇航員。
也就是這一天,地面從業人員收到了“禮炮七号”電子系統故障的回報資訊,空間站的主無線電發射機關閉。地面從業人員在分析空間站的回報資訊後,懷疑是跳閘導緻的此次事故。
既然是跳閘,那麼重新開機一下就好。當地面指揮向“禮炮七号”空間站發出重新開機指令後,空間站沒有任何反應。
更糟糕的是,5個小時以後,地面與“禮炮七号”空間站徹底失聯,這個重達20多噸的龐然大物,就像一個斷了線的風筝。
失聯之後沒有人知道它會發生什麼,姿态失控?偏離軌道?還是砸在地球的某一個角落?如果落在海面或者荒郊野嶺還好說,但如果墜落在了城市,那可就不僅僅是事故那麼簡單了。
想要拯救失聯的禮炮7号,蘇聯人隻有一條路——送宇航員上去維修。這項重任最終落在了宇航員賈尼别科夫和随航工程師維克托·薩維尼赫身上。
空間站内的一顆普通螺母,引發前蘇聯科學家的擔憂
這注定會是一次艱難的救援行動,畢竟空間站現在“又聾又啞”,兩名宇航員乘坐的飛船如何與空間站對接都是一項大難題。
在一系列驚險的操作下,兩名宇航員終于進入“禮炮七号”空間站,并徹底控制住了這個大家夥。
正當賈尼别科夫打開從地球上發來的補給時,他發現了詭異的一幕。
地球上的補給是被一個蝶形的螺母鎖住,當螺母脫落的時候,它并沒有保持原有的旋轉狀态。而是保持旋轉方向的同時,頭尾進行了一次180°的翻轉,幾秒鐘之後,又再次的翻了回來,并且在有規律的間隔内翻來翻去。(具體看下圖)
在當時,這絕對是一個違反常理的現象。當賈尼别科夫把這種情況告知地面後,把蘇聯科學家吓壞了。
要知道,我們地球在太空中就相當于這個螺母,螺母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會翻轉180°,是不是我們的地球也會翻轉180°呢?
地球要是在自轉的過程中,南北極突然來個180°的旋轉,那麼世界會不會就此毀滅?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蘇聯的科學家們打算先把這個秘密雪藏。
一個小小的網球拍最終解開了謎題
6年之後,也就是1991年,一篇名叫《扭轉的網球拍》的論文發表在學術周刊上,雖然裡面并沒有提到賈尼别科夫在空間站發現的詭異螺母,但裡面的内容卻是異曲同工。
當人們用手握住一個網球拍的拍柄,使其中一個網面(A面)與地面平行并向上,然後用力向空中抛棄網球拍。網球拍在空中旋轉一周,人們重新抓住拍柄之後就會發現,網球拍的A面就會朝下,而不是朝上。
之是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網球拍在旋轉時,所圍繞轉動軸産生的角速度分量不穩定。
我們把網球拍分為三個主軸,軸1從頭到尾貫穿整個網球拍,與球拍在同一個平面上;軸2與網球拍垂直,并與網球拍在一個平面上;軸3垂直于網球拍,與球拍所處的面相垂直。
網球拍在圍繞軸1和軸3旋轉時,所産生的角速度分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圍繞軸2旋轉時,角速度分量有所增加。
這就導緻了,網球拍在圍繞不同的主軸旋轉時,轉動慣量最大的第一主軸或轉動慣量最小的第三主軸旋轉時,都是穩定的。在繞第二主軸旋轉時,是不穩定的。
不僅是網球拍,手機、書本、遙控器等,把任何一個擁有三個轉動慣量不同主軸的物體抛向空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一現象被科學家們稱為網球拍定理,或賈尼别科夫定理。由此,科學家們才明白,為什麼一個普通的螺母會出現頭尾180°旋轉的現象。
地球再自轉過程中,會不會出現180°翻轉?
其實這種現象隻出現在剛性物體上,對于一個非剛性物體,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比如一個裝着液體的奶瓶,在繞着轉動慣量最小的軸旋轉時,由于内部質點的位置相對,奶瓶會發生位移,造成轉軸兩側因品質不均而出現離心作用。導緻奶瓶最終會繞着轉動慣量最大的軸穩定旋轉。
我們地球好比這個裝着液體的奶瓶。由于地球的造型兩極稍扁,中間略鼓,地球在轉動時,在内部耗散能量,随着時間的推移,它便圍繞着轉動慣量最大的軸進行旋轉,是以它可以保持穩定的轉下去。
其實不止是地球,太空中的大部分天體都是如此。
就拿火星來說,火星的大部分品質集中在火星赤道附近,這樣才能讓品質與火星旋轉軸距離最遠,保證火星繞着轉動慣量最大的軸穩定旋轉。
說在最後
一顆普通的蝶形螺母,居然引起了科學家們對地球的擔憂。
放在現在來看,我們或許認為這種擔憂是多餘的。在當時來說,這種現象卻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重視,因為當時的科學理念,根本無法解釋為什麼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螺母會自己進行180°的翻轉。
也正是科學家對未知的探索,才讓我們人類的技術水準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