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1928年6月,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死後,奉系一時群龍無首,東北政局呈不穩之勢!

為了避免日軍有可乘之機,也為了東北的穩定,時任督辦吉林軍務善後事宜的張作相,毅然出面維持局勢。

張作霖死後,東北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由誰來繼承張作霖的位置,主政東北!

在奉系軍閥中,屬張作相的資曆最老,而且又是老帥張作霖的結拜兄弟,況且他一直以來都是東北的“二把手”,張作霖死後,自然而然應當由張作相繼位。

但我們也知道,最後主政東北的并不是張作相,而是張作霖的大公子——張學良!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張學良為何能取代張作相,成為奉系的新首領呢?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有人說,張學良之是以能成為奉系集團的新首領,是因為他是張作霖的‘嫡長子’,按照封建社會時期的“嫡長子繼承制”來說,張作霖去世後,自然得由張學良來繼位。

當然了,這麼說也沒錯!

在1927年第二次直奉戰争勝利後,張作霖揮師進駐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一躍成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主政東北期間,張作霖雖然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土皇帝”,但其無論是名頭還是權力,都相對比較局限。

但在第二次直奉戰争勝利後,張作霖才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皇帝”,其名頭響,權力大!

若是按照古代的“嫡長子繼承制”,張作霖死後,自然而然得由張學良這個嫡長子繼位。

但真是這樣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張學良之是以能成為奉系集團的新領袖,都是他老叔張作相力薦的結果!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圖 | 奉系軍閥領袖-張作霖

張作霖死後不久,張學良便立即趕回了奉天,一方面着手辦理父親張作霖的喪事,另一方面則立即主持召開“東北元老會議”,準備選出奉系的新一任領袖。

在會上,東北各元老都一緻認為張作相是主政東北的最佳人選。因為無論是資曆,還是在軍中的威望,張作相都要比其他人高。

張學良也認為,隻有張作相才是主政東北的最佳人選,他說道:“大元帥殡天,群龍無首,輔帥(張作相)是父執,功在東北,德高望重,願即擁為首長,共濟時艱,請大家同意。“

在幾天後的“東北三省議會聯席會議”上,張作相果然被各位參會代表一緻推舉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

張作相成功當選後,張學良由衷感到高興,他立即将東三省議會聯合會的公推書和印信送上,以表示忠心擁護新一任的“大帥”。

東三省是張作霖打下的地盤,奉軍也是他一手帶出來的,按理說在張作霖死後,張學良應該當仁不讓地接過父親的基業才對,怎麼會如此謙恭地甘願讓給非親非故的張作相呢?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圖 | 奉系軍閥“二把手”-張作相

也許有人會說:這不過是張學良的‘假惺惺’罷了,他這是‘以退為進’,故意讓張作相覺得過意不去,然後再将大權交給他,這樣一來,東北的那些元老們,也就無話可說了!

如果僅從結果上來看的話,這樣的說法,似乎有一定道理,畢竟最後張作相确實是主動讓位給張學良了,張學良也成功當上的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一職。

但其實,張學良之是以要推舉張作相來當這個一把手,完全是出于其他考慮,并不是所謂的“以退為進”、“欲擒故縱”。

張學良這樣做的原因,大緻有以下三個: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圖 | 少帥張學良

第一、張作相德高望重

張作相與張作霖是同起于遼西的金蘭兄弟,其資格老,實力也最為雄厚。

張作相雖然出身綠林,後來又跻身進入軍閥的行列,但他并非是一個貪婪暴戾之人,反而為人坦蕩,大有儒将之風範。

比如在1925年“郭松齡倒戈反奉”失敗後,張作霖曾主持召開會議,征求其他奉系老派人對郭部的處理意見。

郭松齡起兵反奉,對于整個奉系軍閥來說,可謂是一次不小的沖擊,奉軍諸部也遭到了一定的損失。

是以在大會上,吳俊升、張景惠、湯玉麟等人都主張嚴辦,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我們知道,在當時的奉軍中,大緻可以分為三派:一是以張作霖為首的‘老派’;二是以楊宇霆為首的‘日派’,也叫“洋派”;三是以郭松齡為首的‘土派’,也稱“新派”。

“新派”在張學良的支援下,在奉軍中大搞軍事改革!

事實上,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圖強,但這卻損害到了湯玉麟、張景惠這些“老派”們的利益;

由于楊宇霆等“洋派”,主要是靠依附“老派”才得以壯大的,是以新派實行的這些改革,勢必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

是以正因如此,張景惠、湯玉麟等人才會主張嚴辦,欲乘機殺一批來洩私憤,是以他們當場就表示要“斬草除根”。

尤其是楊宇霆,他更是以所謂的“若不嚴懲,就會危及總司令的事業”等冠冕堂皇的理由為依據,要求全部處決,以達到他徹底整倒新派之目的。

就在大家都主張嚴辦郭部的時候,張作相發話了!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圖 | 張作相(劇照)

張作相說:“郭松齡已經伏法,其他人都是我們的桑梓子弟,多年袍澤,應該讓他們戴罪立功,一律免究,表示我們的寬大,以安郭部之心。若非殺他們不可,那就先把我張作相給殺了吧!我可不願再看見這種不幸的慘劇在奉軍内部重演了。”

從張作相的這番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确實是一個心懷坦蕩之人。

此外,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張作相為人清白,雖然身處“老派”,但與“新派”之間并無任何利益糾葛,更無深仇大恨。

張作相的摯誠感動了張作霖,最後除了郭松齡夫婦慘遭殺害之外,其餘部衆皆未受到懲處,進而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血腥屠殺,極大程度上維護了奉系的安定與團結。

當然,張作霖之是以沒有下令清理郭部,除了張作相的極力勸谏外,也有出于對奉系中各勢力均衡的考慮!

因為一旦将郭部全部處決,那麼新派勢力必将受到打壓,如此一來,奉系中便隻有老派和新派,而這是不利于奉軍發展的,更不利于張作霖的統治。

是以在綜合考慮下,張作霖采納了張作相的建議!

張作相在督吉期間,主張“保境安民”,他積極修築吉海鐵路,興辦吉林大學,為吉林的建設與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此外,他還堅決反對種植鴉片,并帶頭不吸食鴉片,為人潔身自好,實在是難能可貴!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第二、張作相沒有野心

張作相跟随張氏父子幾十年,論其年齡比張作霖小6歲,比張學良大20歲,論其官職和在奉軍中的地位,則僅次于大哥張作霖,但他卻從未居功自傲,甘願屈居副手之位。

這在“官本位”的舊中國時期,張作相的這種精神,無疑是難能可貴的。

1921年3月,黑龍江督軍孫烈臣調任吉林督軍,張作霖原本拟任由張作相為黑龍江督軍,但被張作相婉言拒絕了,并極力推薦吳俊升出任。

他說:“論資曆,我不如興權(吳俊升字興權),論年齡他也比我大,為了表示待人公正,不徇私情,請讓興權先升,這于我們的事業有好處,這對我們的前途事業有好處。”

如此質樸而真誠的語言,着實讓人佩服!

在張作霖出任吉林督軍兼省長時,奉軍中很多人都觊觎他這個位置,尤其是楊宇霆早就虎視眈眈,張作霖怕他再謙讓,于是便特派張學良去秘密告訴他一定要當仁不讓,張作相這才肯就任。

是以你看,張作相雖然也是一個軍閥,但他跟那些視權如命的軍閥們卻不一樣,他沒有野心,而且識大體,顧大局,讓這樣一個人來主政東北,一定能不負衆望。

正因如此,張學良才會極力推舉張作相為新的奉軍領袖!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第三、張作相有家國情懷

當時的東北,雖然是奉系軍閥的天下,但日本人早已對其虎視眈眈,而且欲有占領東三省的企圖。

張作相一直以來都反對日本侵略,頗具民族氣節,這與張學良由于國恨家仇而痛恨日本的思想十分吻合。

比如在1928年5月,滿鐵代表逼迫張作霖與日本簽訂滿蒙新五路‘承造’合同時,張作霖讓張作相出面交涉簽字。

對于這樣的無理要求,張作相當然不能答應,于是在雙方交涉時,張作相便以“困難頗大,不願接受”為由,拒絕了日本人。

之後,張作相又密令吉林省議會向張作霖發出反對簽訂的電報,其電文中稱:“把鐵路建設權給予外人,将留下大患……無論日本人玩弄什麼權術,亦斷不能允許給他們以該項鐵路權利,必須堅決拒絕。”

張作相拒絕簽署喪失主權的條約,使得日本人對他恨之入骨,欲有除之以絕後患的念頭。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1933年東北全境淪陷後,張作相被迫退居天津,由于走的比較倉促,是以家中大部分财産都還留在關外。

那時候,張作相在天津要養活全家70餘口人,開銷很大,生活一度過得十分艱難。

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在得知張作相的處境後,立即派使者前去請他回東北掌握軍政大權,并表示如果他同意,就将他的财産全部歸還。

結果,張作相義正言辭地回答道:“我姓張的甯願餓死,也不會去當漢奸!”

過了不久,日本人又派人到天津,告訴張作相:“府上财物均封存,并派專員看守,輔帥可随時前來領取,如果輔帥不便前往,夫人來取也可以。”

當時,張作相的原配夫人趙氏已故,由二夫人操持家務。

二夫人知道張作相在吉林、奉天等地都有房産、存款和金銀珠寶,加上現在家庭條件又不好,于是就對張作相說:“既然日本人都這樣說了,那我就去一趟吧,能拿回來一點也是好都。”

不料,張作相頓時大發雷霆,怒斥道:“你好胡塗!日本人叫你還不是要拉着我,你去了還能回來?”

其實,日本人這樣做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東北淪陷後,他們就用類似的方法對付過張學良。

但張學良與張作相一樣,并沒有拿回自家的财産,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要還,就還整個東三省。”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日本人見張作相毫無反應,于是又通過僞滿政府通知張作相:“貴府财物現已集中在錦州,望派親屬來點交,并附上清單一份。”

張作相看後,立即哈哈大笑起來,嘲諷道:“小鬼子,小鬼子,你玩老子還差老鼻子遠呐!”

然而,張作相最後也沒有叫親屬去取,并告誡子女,誰也不準插手此事。

為了節省開支,張作相家中的主食裡經常摻有苞米,而他每天則以生菜蘸大醬佐餐。

後來,遠在西安的張學良聞訊後,便立即讓人送去15萬元,并祝告張作相要保重身體。

華北淪陷後,原奉系中的一批将領紛紛投靠日本人,并在日本人的慫恿下,前來拉張作相下水。

結果卻遭到了張作相的譏諷:“我總還得給子孫後代留點德行吧!也不能叫東北父老兄弟姐妹罵我!”

當時,還有人威脅他:“輔帥,恐日本人不容啊!”

原本以為張作相會感到害怕,誰知他聽後仰天大笑,說道:“我這個臭皮囊早已置之度外,就等着憲兵隊來傳我了!”

從此之後,他便吩咐下人,凡是在僞政府做事當漢奸的人,無論是誰,一律擋駕不見。

是以,正是由于張作相身上的這種愛國情懷,才使得張學良能不遺餘力地推舉他主政東北。

然而盡管如此,張作相還是力辭不就,他說:“大元帥生前對我的恩情天高地厚,我就是給漢卿(張學良字漢卿)牽馬墜蹬也是應該的,請諸位和我一緻擁護漢卿掌管東北大業。”

無論是資曆、威望,抑或是戰功,張學良都比不上張作相,那他為何還要極力推舉張學良來主政東北呢?年輕氣盛的張學良身上,又有什麼突出的優點呢?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為此,張作相給出的理由很簡單,而且也很有說服力!

他認為,張學良雖然年輕,但他的文化水準、學識和才能,以及他在奉軍中的影響力,都在自己之上。

自己雖然身經百戰,閱曆豐厚,但文化水準畢竟太低,才氣不足,根本無法應對當下動蕩不安、千頭萬緒之複雜局面。

事實上,張作相所言不虛,張學良的文化水準高,而且具有很高的學識和遠見,年富力強,能很好地應對當下複雜之局面,是以讓他來主政東北,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

此外,“君臣觀念”和“氏族觀念”在奉系中已是根深蒂固,奉軍中大部分将士都認為自己是“老張家”的兵,在張作霖去世後,也勢必将由他的兒子接任。

當然,張作相之是以“讓位”張學良,最重要的,還是張作相足夠了解他!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張作相從小看着張學良長大,對他的可謂十分了解!

在張學良少年時期,就已經展現出了不同凡響的才華。比如在1921年秋,張學良在日本參觀甲午戰争中從中國掠奪過去的“戰利品”時,日本人曾故意問他有何感想,當時張作相也在場。

弱冠之年的張學良,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不過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甲午戰争時的中國了!”

張作相聽後,心裡立即給張學良豎起了大拇指!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張作相便覺得,将來大哥張作霖百年之後,張學良一定是他的接班人。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張學良親任鎮威軍第二梯隊司令,由于他的軍隊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在霸縣戰鬥和山海關阻擊戰中大獲全勝,成為了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奉軍唯一取勝的部隊。此時的張學良,年僅21歲。

張學良23歲的時候,就被任命為鎮威軍第三軍軍長,24歲時又任第三方面軍軍團長。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中,張學良率領第三軍和姜登選的第二軍為東北入關的主力軍,經過張學良部隊的猛攻,奉軍很快便攻破山海關,直搗北平。

戰後,張學良還被升任為京榆地區衛戍總司令。在他27歲的時候,曾指揮第三和第四方面軍作戰。

當然了,張學良升遷得如此之外,跟他老爸張作霖的重點關照是分不開的,但試想一下,如果張學良是個庸才,那麼就是讓他當了奉軍領袖,最後也會搞得一團糟。

是以,張學良本身,還是具有一定能力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張學良不僅帶兵有方,而且培養的新勢力雄厚,加上又經過幾年的磨煉,此時的張學良已經是羽翼豐滿,完全可以掌管一方了!

正因如此,張作相才更加堅定了由張學良繼承父位的想法,讓張學良來主政東北,比起張作相自己,要強得多。

不過,為了能服衆,張作相還特地秀了一波操作!

他先是不厭其煩地将自己的意思一一向奉系元老們說清楚,然後再做了大量的解釋工作,讓這些人的思想得以轉變。

接着,東三省議會聯合會再次召開會議,在準許張作相“辭職”後,然後再當場表決,推選張學良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第二天正式宣誓就職。

之後,張學良又兼任東北政務委員會主席一職。至此,張學良正式成為東三省的最高上司者,全權主持東北軍政。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張學良主政東北後,張作相曾在東三省議會聯合會上帶頭表示:“我們要堅決聽從總司令的指令。”

是以,正是由于張作相的極力推舉,張學良才得以成為東北的實際上司人。

在私底下,張作相又極為誠懇地對張學良說:“小六子,你放心,我們都會支援你的。在公事上面,如果我們不服從你的指令,你隻管用軍法來辦我們;在私下裡,你還是我的侄兒,你要好好幹,你要是不好好幹,我到屋子裡拎着你耳朵,我打你耳光子。”

張作相說到做到!在張學良掌權後,張作相始終都盡心竭力輔佐他,對他的号令無所不從。

即便是後來張學良下令處決了楊宇霆和常蔭槐,張作相聞訊後雖然也感到突然,但卻沒有責備的語言,而是對他說:“辦就辦了吧,隻是要好好辦兩人的後世,以安楊、常左右。”

張學良遵照執行,對楊、常二人加以厚葬,并撫恤了家屬,很快便樹立了個人威信,穩定了東北局勢。

後來,張學良為了使國家走向統一,并一緻對外抗擊日本侵略者,便于1928年末宣布東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的指揮。

張作相一直以來都不太信任蔣介石,是以在最初的時候,張作相對東北易幟的事情并不十分贊同,但見張學良決心已定,他也隻能表示無條件的服從,最終實作了南北統一。

張作霖死後,衆人一緻推舉張作相繼位大元帥,張作相:讓小六子來

張作相和張學良,一個是屢建功勳、德高望重的奉系元老,一個是幹練有為、才華橫溢的将門虎子,他們倆無論是誰出來主政東北,都是無可非議的。

當然,如果按照當時官場仕人們的心理來說,既然他們都具備這個資格,那就應該當仁不讓。

然而,他們彼此卻互相推舉,都想讓對方成為東北的一把手,如此真情實意、肝膽相照,着實令人羨慕。

而這件事,也對奉系集團内部的穩定和團結,以及一緻對外等,都起到了非常積極地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