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僚們聊天的時候說起了泰國,我突然想起一則有關泰國的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就正好給大家當個樂子講一講。
自古以來,從農民做到皇帝之位的,不說多,但也不少見。但是一個中國農民在外國當上了皇帝,還成為了該國曆史上的五大帝之首,這種情況你敢信嗎?别說,這事還真存在。那個皇帝名為鄭信,乃是實作了泰國統一,創立了吞武裡王朝的著名泰皇,如今的泰國王室卻克裡王朝就是從吞武裡王朝繼承而來的。

鄭信的老家在廣東潮汕,滿族入關建立起大清政權,漢人地位變低,鄭信的父親鄭镛開始尋找新的出路,那就是在東南沿海進行往來貿易。不過清朝時期海禁政策非常嚴厲,鄭镛幹了一段時間的海上貿易後,被廣東的清朝海關給盯上了。無奈之下,鄭镛隻能選擇留在泰國,并在此地娶妻生子。
鄭镛娶了一位當地的泰國女性,生下兒子鄭信,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他就因為水土不服去世,隻能将幼子托付給好友拍耶節悉。拍耶節悉是當時泰國曼普銮王朝的重要大臣,他認鄭信為義子,還将他送入宮廷當護衛,為他日後的人生鋪好了路。
隻不過在鄭信剛被封為甘烹碧城城主,馬上就要走上人生巅峰的時候,緬甸大軍入侵,曼普銮王朝風雨飄搖,鄭信臨危受命,帶兵駐守王城。但士氣低落加上武器落後,導緻泰國難抵緬甸大軍的侵勢,鄭信決定帶人突圍,先脫離了包圍圈,在安全地帶令立基地,再謀反攻之事。
公元1766年初,鄭信一路向東達到位于東海岸附近的羅勇城,以羅勇城為基地,再逐漸收複周圍城市,最終兵指緬甸大軍。鄭信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收複泰國全境的,年僅34歲。
僅僅是收複了國土還不夠,當時泰國境内一片蕭條,鄭信根據國家地理位置,決定将吞武裡作為新的首都,建立吞武裡王朝,利用對外貿易地理優勢,恢複泰國民生。
緬甸的入侵給鄭信敲響了警鐘,他決定主動出擊,将周遭清理一遍,避免再度受到别國入侵的威脅。在鄭信的統治下,吞武裡王朝占據了如今寮國、緬甸、等國的部分地盤,甚至還将高棉變成泰國的屬國。
鄭信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他的名聲自然傳回了潮汕老家。老家鄉親們準備一同前去泰國給鄭信祝賀,鄭信很熱情的接待了他們,并且在他們回國時送上了18個大缸。鄉親問鄭信:"這裡面裝的是啥啊?"鄭信哈哈一笑:"這裡面裝的都是泰國當地特産的鹹菜。"
鄉親以為鄭信隻是托詞,一國之君怎麼可能隻給老鄉送18缸鹹菜呢?但是在回程的船上他們打開鹹菜缸子一看,發現這還真裝的都是鹹菜啊?鄉親們非常生氣,認為鄭信當了皇帝就忘了本,是以将17缸鹹菜全部扔到了海裡,僅留一缸準備帶回村裡,讓其他鄉親們看看鄭信到底有多小氣。
回到潮汕澄海鄉後,在衆人們七嘴八舌的訴說下,剩下的鄉親們也都知道了鄭信的"壯舉"。其中有位小夥子氣得不行,幹脆直接将最後那缸鹹菜全部倒出來想要扔掉。卻不料這一倒才倒出鹹菜缸内的乾坤。原來東南沿海海寇猖獗,鄭信覺得光用鹹菜缸掩人耳目還不夠,他還特地在缸的表層真裝了一層鹹菜,鹹菜下面才是他送給鄉親們的寶物。
一看到那藏在鹹菜裡的金銀珠寶,鄉親們差點沒哭瞎,隻是另外17缸早就沉在大海深處,撈都撈不回來了,這最後一個鹹菜缸從此成為了潮汕澄海鄉鄭氏一族的鎮宅之寶,如今還藏在鄭氏老宅中,輕易不給他人看見,隻有這曲折的故事經由衆人口流傳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