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漢有十萬精兵和蜀道險阻,為何那麼容易被曹魏滅掉?

蜀漢末期朝政混亂、經濟凋敝,唯獨軍事不算孱弱。諸葛亮用兵謹慎、不擅長出奇制勝,卻在整軍演武方面心得獨到,蜀軍軍容之嚴整連司馬懿都贊歎不已。姜維承襲舊制、蜀軍戰鬥力得以維持、在幾次北伐中取得不俗戰果。曹魏攻蜀時,蜀漢還有十萬訓練有素的軍隊,糧食可以支撐幾年。這種情況下,蜀漢隻支撐了三個月就被消滅,到底是為什麼?

蜀漢有十萬精兵和蜀道險阻,為何那麼容易被曹魏滅掉?

圖-四川盆地及周邊地形示意圖

首先,不得人心是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劉備奪取益州與呂布偷襲徐州沒有差別,都在道義上理虧。更嚴重的是,劉備此前是以“仁義信用”的形象出現在蜀人面前,背信棄義的舉措讓蜀人憤慨,張任甯死不屈、嚴顔大義凜然、成都軍民拒不投降。一時間,原本并不認可劉璋的蜀人願意為之效死。益州平定後,劉備還有機會修複與蜀人的關系。他卻以勝利者自居、縱兵劫掠士民,差一點還瓜分士民田宅,這讓蜀人徹底死心、絕望。

蜀漢有十萬精兵和蜀道險阻,為何那麼容易被曹魏滅掉?

圖-魏滅蜀之戰示意圖

東漢一朝谶緯盛行,益州更是重要發源地。蜀中名士除了消極對待劉備,更用谶緯來解釋漢祚已終。周舒将“代漢者當途高”解釋成曹魏,杜瓊把“屬曹、侍曹”之類漢代出現的官職解釋成曹魏早已得天命,谯周更是将劉備父子的名字解釋成“具備、禅讓”。這些反對聲音在諸葛亮活着時還隻是私下流傳,當他死後則公開宣揚,并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蜀漢人心基礎之薄弱可見一斑。

蜀漢有十萬精兵和蜀道險阻,為何那麼容易被曹魏滅掉?

圖-南鄭(漢中)周邊地形及古蜀道示意圖

其次,争權奪利是蜀漢滅亡的重要原因。蔣琬、費祎、董允死後,陳祇主政,他勾結黃皓、反對北伐。為削去姜維兵權,兩人無所不用其極。先是以閻宇為姜維副手、總督巴東、分去一半兵權。姜維北伐時經常兵力不足,被迫抽調漢中兵力作為機動和後援,根源就在這裡。 而後以閻宇為右大将軍、董厥為輔國大将軍、宗預為鎮軍大将軍,加封張翼、廖化,借此來降低姜維在軍中的權威。姜維屯田沓中後,陳祇、黃皓更是準備罷免他大将軍的職務,改授沒有任何實權的益州刺史。漢中外圍守軍被撤銷後駐紮在陽平關。姜維前往沓中後,黃皓随即将這些軍隊調往成都。于是,漢中守軍不足萬人。

蜀漢有十萬精兵和蜀道險阻,為何那麼容易被曹魏滅掉?

圖-益州地形及陽平關位置示意圖

最後,軍事部署失誤是蜀漢滅亡的直接原因。放棄外圍關卡、任由魏軍進入漢中,是軍事上最大的失誤。南鄭盆地面積狹小、南北缺乏縱深,防禦重點必須放在外圍。王平鎮守時兵力不足兩萬,面對曹魏十萬大軍,通過堅守外圍來給援軍争取時間。姜維本意是讓曹魏來承擔轉運糧草的困難,隻是他沒有想到曹魏強盛的國力居然能夠承受得了。任由黃皓調走陽平關駐軍是軍事上第二個重大失誤。秦嶺道路艱險難走,大巴山路同樣不逞多讓。陽平關是蜀中門戶、南鄭後方,作為機動兵力的駐地正合适。這裡的軍隊調回成都後,不僅漢中空虛,還讓劍閣以北都沒有抵抗能力。

蜀漢有十萬精兵和蜀道險阻,為何那麼容易被曹魏滅掉?

圖-鄧艾偷渡的陰平小道路線示意圖

漢中都督胡濟死後,姜維沒有委任新的主官。這導緻魏軍來攻時,幾個孤立據點互不統屬、應對不力。姜維已經探明魏軍即将南下,他卻沒有及時回師,僅僅上表後主要求增兵。當黃皓扣下奏章後,他依然抱有幻想不回漢中。鄧艾偷越陰平時兵力不滿一萬,而且沒有補給、缺乏援兵、疲憊異常。姜維手中還有數萬兵馬,完全可以以偏師守劍閣,自己率主力回救成都。他卻放棄劍閣、全師南撤,偏偏行動緩慢沒有攔得住鄧艾,浪費了最後一個挽救蜀漢的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