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拉加西爆發饑荒,人們吃樹皮養活自己,袁隆平雜交水稻救了他們

說到馬拉加西,許多人可能擁有風景秀麗的熱帶度假勝地,也許是為富人準備的,但事實是,馬拉加西人民長期以來一直生活在饑餓的陰影下,甚至使用泥土,樹皮和仙人掌作為食物。幸運的是,中國的雜交水稻為他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馬拉加西爆發饑荒,人們吃樹皮養活自己,袁隆平雜交水稻救了他們

馬拉加西近年來一直受到幹旱的困擾,特别是在2020年,這是40年來最嚴重的幹旱,這對當地農業産生了直接影響。馬拉加西的主食是大米,幹旱導緻糧食産量大幅減少。此外,馬拉加西的沙漠和森林較多,适合用作耕地的土地并不多,更糟糕的是,近年來的水土流失和沙塵暴加劇了耕地的荒漠化,進一步加劇了當地的饑荒。

馬拉加西爆發饑荒,人們吃樹皮養活自己,袁隆平雜交水稻救了他們

為了不把自己的孩子餓死,馬拉加西的父母用盡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有的甚至很奇怪:把草根挖熟,樹皮煮熟,再加一些粘土,混合在一起,這是孩子們的食物,可想而知這隻能使孩子的胃暫時飽滿,沒有任何營養,孩子們甚至沒有力氣拿勺子。根據馬拉加西衛生部的官方資料,南部地區大約16%的5歲以下兒童患有急性營養不良,而患有急性營養不良的兒童的死亡率是健康兒童的四倍。

去年開始的新皇冠的爆發也加劇了該地區的饑荒。由于檢疫措施,許多貨物和交易中斷,導緻食品價格進一步上漲,富人可能隻抱怨幾句話,但對于貧困家庭來說,價格上漲意味着他們買不起,隻能挨餓。

馬拉加西爆發饑荒,人們吃樹皮養活自己,袁隆平雜交水稻救了他們

在關鍵時刻,我國伸出援助之手。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不僅阻止了中國人的饑餓,也使非洲國家受益,馬拉加西是其中之一。自2008年以來,中國一直在馬拉加西推廣袁老的雜交水稻。袁老的團隊來到島上時,發現比他們想象的要困難,因為不同國家的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有些水稻在中國生長良好,但在這裡卻沒有。比如馬拉加西就有一隻本土青蛙,它不像中國青蛙喜歡吃害蟲而是吃米飯,水稻隻是靠這種青蛙的"偷襲"而長得好;類似的問題也很多,袁老的團隊并不氣餒,而是冷靜,專心研究,一個接一個地攻克問題,攜手教當地農民種植。

馬拉加西爆發饑荒,人們吃樹皮養活自己,袁隆平雜交水稻救了他們

起初,當地人對中國的新大米隻有一半的信念,因為馬拉加西有着悠久的農業發展曆史,并信任其技術和經驗。然而,"修行是真理的唯一檢驗",說千次不如再做一遍。在一個案例中,馬拉加西爆發了洪水,這對水稻來說是緻命的,農民們認為他們今年的辛勤工作正在淡化。沒想到,當洪水退去時,當地的幼苗已經倒下,從東到西被沖刷歪斜斜,隻有中國的雜交水稻還很強。此外,到收獲時,雜交水稻的産量比以前增加了兩倍,現在是每公頃10噸。馬拉加西對此完全相信,當地人稱雜交水稻為"灌木叢",意思是"最好的東西"。

推廣雜交水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到2020年,馬拉加西一半的耕地将種植中國雜交水稻。由于馬拉加西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問題,該地區容易出現極端天氣,對農業産生重大負面影響。是以,解決馬拉加西的饑荒需要時間。但雜交水稻的出現大大緩解了這個問題,給當地人帶來了希望。雜交大米印在馬拉加西最大面額的紙币上,讓全國知道來自東方的神奇種子幾乎拯救了這個國家。

馬拉加西爆發饑荒,人們吃樹皮養活自己,袁隆平雜交水稻救了他們

袁隆平院士去世後,馬拉加西農業部長特緻慰問,稱"通過雜交水稻技術的發展,袁院士'讓整個世界充實'的夢想在馬拉加西得以實作。"是的,袁老雖然去世了,但他留下的物質和精神财富,确實造福了全人類。當我們吃飯的時候,别忘了那位畢生都獻身于稻田的老人。吃得好,珍惜每一粒米,才能負擔得起袁老的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