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究“商”字的本源

探究“商”字的本源

“商”字最早來源于一個原始部族的圖騰,這個部族就是商族。商族可追溯的最早始祖名叫“契”,生于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當時人們“隻知其母不知其父”,其母名叫簡狄。據《史記·殷本記》記載,簡狄在河邊洗浴,天上飛過一隻玄鳥(燕子)并降下一枚鳥卵,正好掉入簡狄口中,簡狄不覺把卵吞入腹中,因而懷孕生下契。《詩經·商頌·玄鳥》中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這說的就是這段神話傳說,後來契就成為所在部族的首領,也成為這個部族的始祖。這個部族的圖騰就是“商”字的藍本。最初的“商”族圖騰,上面就是一隻玄鳥的形象,下面是一顆玄鳥蛋。“商”這個字形象地闡述了“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神話傳說,定義了商族的起源。

探究“商”字的本源

契的孫子相土馴服了馬,契的第七世孫王亥又馴服了牛并發明了牛車,《世本》謂相土作乘馬,亥作服牛。商人服牛乘馬,用于交通和生産,大大提高了生産力,牛車引重緻遠,為長途販運大宗貨物創造了條件,商業因而興起。《管子·輕重戊篇》說:“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馬,以為民利。”《易·系辭傳下》說:“服牛乘馬,引重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随。”商族善于長途販運貨物以謀利,連普通平民都是“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尚書·酒诰》中語),故自古就把從事貿易遠服賈的人稱為商人,其營生之業稱為商業。故“商”字又與貿易買賣聯系起來。

探究“商”字的本源

說來也巧,“商”字的字形不變,也同樣可以與貿易聯系起來。“商”字除口之外的部分,像是集市的門樓,到宋代時,集市又叫榷場。這個門樓内有一“口”字,這個口字就表示市場内讨價還價的商榷聲。傳統認為“商”字從辛,這是對的,“辛”字正是商業貿易的标志,置于集市門樓之上,以示為貿易場所。為什麼說“辛”是商業貿易的标志呢?

探究“商”字的本源

我們知道,“辛”是十天幹之一,庚與辛五行屬金,代表秋天。庚者,更也,新老更替,萬物更新換代也。辛者,五谷成熟而收割也。辛之古字形,或像斧刃,更像被割去穗子的禾杆。斷穗之禾上端的一橫是訓示禾谷從此處斷穗,“辛”作為商業貿易的标志,正是因為“辛”就是代表秋收之後,五谷之穗已被斷去,隻剩下禾杆。古人要出售某件東西,往往要在該物品上插上一棵諸如稻草之類的割去穗子的禾杆,以示有出售的意願。古代大宗貿易多在秋後進行,故“商”字和秋天有脫不開的關系。《禮記 月令》雲:“是月(仲秋之月)也,易關市,來商旅,納貨賄,以便民事。四方來集,遠鄉皆至,則财不匮,上無乏用,百事乃遂。”

探究“商”字的本源

《易經》是傳統文化之根,就卦象而言,《噬嗑卦》講集市貿易。《易經·系辭傳下》第二章有一段話講:“日中為市,緻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噬嗑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而《否卦》的天時為酉,正是仲秋之卦。《否卦》先變為《噬嗑卦》,然後《噬嗑卦》再變為《歸妹卦》。《噬嗑卦》上離下震,“離為日”,日在上,故曰“日中”;“震為足為動”,象征市場内人來人往,接踵而動,故曰“日中為市”。《噬嗑卦》變為《歸妹卦》後,《歸妹卦》上震下兌,“震為雷”,“兌為澤”。“雷”象征集聚的能量,雷在内象征能量膨脹,雷在外象征能量得以釋放;“澤”泛指物用,所謂膏澤。膏澤物用入于内,代表物各有主;集聚在内的交易能量得以釋放于外,說明交易結束,故曰“緻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探究“商”字的本源

前面還提到《随卦》,那麼《随卦》“服牛乘馬,引重緻遠,以利天下”,也有長途販運的行商之象,那麼也應該是仲秋之卦。“《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确實如此。《随卦》也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先變為《鹹卦》,然後《鹹卦》再變為《随卦》。《否卦》上乾下坤,“乾為馬”,“坤為牛”。由于《否卦》是消息卦,為天地之自然狀态,故牛馬也是野生狀态。《否卦》變為《鹹卦》後,《鹹卦》上兌下艮,“兌為口”,“艮為鼻”,這樣就像馬張開了嘴,牛露出了鼻。《鹹卦》九三為艮體主爻,故其取象為牛鼻;九三與九四以及六二組成巽體,“巽為木為繩”,這就像在牛鼻上穿了桊繩。《鹹卦》上六為兌體主爻,故其為馬口;上六與九五以及上面消去的陽爻組成離卦,離中空,于漁獵為網罟,這裡取象為籠頭。牛鼻上穿了桊繩,馬嘴上有了籠頭,說明牛馬都已被馴服了,故曰“服牛乘馬”。

探究“商”字的本源

《鹹卦》有“服牛乘馬”之象,牛馬被馴服後,就可“引重緻遠”了。《鹹卦》最終會變為《随卦》。《随卦》與《歸妹卦》對比,《歸妹卦》外震内兌,為“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之象,而《随卦》正好相反,乃是内震外兌,說明未得其所,正需外出交易。且《随卦》外兌内震,“兌”本身有交換的意思,而萬物出乎震,故“震為動為出”。《随卦》出乎内而在外交易,這屬于長途販運的生意,《随卦》是由《鹹卦》變化而來,而《鹹卦》有“服牛乘馬”之象,故《随卦》長途販運的交易就是服牛乘馬,引重緻遠而來的,故曰“服牛乘馬,引重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随》。”

探究“商”字的本源

看來商與兌卦有密切的關系,而兌卦為正秋之卦,居正西,五行屬金。“兌為口”,有商榷、交換的意思,故“商”字中的“口”恐怕就是來源于兌卦。另外,“商”還是五音之一,五音分别是角、徵、宮、商、羽,分别為春、夏、中、秋、冬之音。商音五行屬金,為秋天之音。秋天萬物衰退萎靡,其音消磨人的意志,故商音稱為靡靡之音。“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裡的《後庭花》就屬靡靡之音,這裡的“商女”就是指唱靡靡之音的歌女。

探究“商”字的本源

總之,“商”的最早來源應當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神話傳說和部族圖騰,本義就是一個原始部落的标志和稱呼。“商”字中的“口”代表鳥卵,剩下的部分就是一隻玄鳥的形象。巧合的是,商部落的人天生會以交易為謀生之本,更巧合的是“商”字不變其形,也能深刻反映我國傳統商業文化,故“商”字又成為貿易活動的專稱。貿易活動需要讨價還價,故“商”又引申為商量、談判的意思,故從“口”。這樣,“商”字中的“口”亦卵亦兌,剩餘部分既像玄鳥,又像市場門樓。古人造字,巧奪天工,其妙無窮!怪不得引得“天雨粟,鬼夜哭”。

探究“商”字的本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