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1年美軍追擊39軍,結果吳信泉未開一槍獲勝,李奇微:這是噩夢

李奇微抵達北韓戰場的時候,他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裝備優良的美軍會被志願軍打得節節敗退,李奇微一度認為造成美軍如此尴尬的局面,是因為麥克阿瑟指揮無方,但是當李奇微接替了麥克阿瑟以後,他逐漸明白了麥克阿瑟失敗的原因,而且李奇微清楚地認識到一點,麥克阿瑟的失敗很可能會在自己身上重蹈覆轍。

北韓戰争的第三次戰役中,志願軍戰士勇不可當,曾一度攻進了南北韓的首都漢城,此戰也徹底終結了麥克阿瑟在北韓的軍事生涯,毛主席更是在此戰過後說道:“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個個都是寶貝,能打仗,能吃苦,能建功!”

1951年美軍追擊39軍,結果吳信泉未開一槍獲勝,李奇微:這是噩夢

李奇微的照片

第四次戰役發動之前,李奇微便開始研究起志願軍常用的戰術,李奇微決定效仿彭德懷的指揮風格,他搞出來的那一套“磁性攻勢”本質上就是建立在了志願軍誘敵深入,全線反擊的戰術基礎上,但是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美軍擁有絕對優勢的武器裝備,是以李奇微在運用此戰術時有強大的炮火支援。

但是這些因素并不妨礙志願軍繼續取得戰鬥的勝利,第四次戰役是一場美軍進攻,我軍防禦的作戰,這場大戰的背景和前三次戰役不一樣,我軍多支部隊開赴北韓戰場,美軍在此時發動全線進攻,彭德懷為了掩護新入朝的部隊完成集結,主動發起了一場曆時21天的防禦戰,主要交戰地點集中在漢江沿岸和橫城地區。

吳信泉擔任軍長的第39軍奉命向距離橫城不遠的華川地區集結,39軍屬于志願軍的東線集團軍,總指揮員正是志願軍的第一副司令鄧華,吳信泉軍長和鄧華是共事多年的老戰友,兩人都出身于東北野戰軍,在解放戰争期間兩人多次并肩作戰,立下過赫赫戰功。

這場戰役一開始,彭德懷總司令就定下來戰役的基調,就是“西頂東放”,西線以防禦戰為主,東線則以進攻為主,鄧華在戰役前期指令39軍等部隊快速穿插作戰,美軍的第29師和南北韓的3個師的兵力被鄧華麾下的主力部隊包圍。

首戰我軍殲滅了1.2萬敵人,剩餘的敵人主力被壓縮在一個窪地,我軍随時都能吃掉他們,但是此時美軍的第一軍和美軍的陸戰第7師趕來增援,鄧華意識到有腹背受敵的風險,立刻下令全軍後撤,美軍的增援使得東線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改變。

而我軍原本在東線的進攻戰也不得不轉為防禦戰,而且是一場沒有準備的防禦戰,全軍後撤的過程中,美軍開始組織部隊追擊,鄧華知道,隻要我軍能頂住美軍先頭部隊的追擊,就有時間建構堅固額防禦陣地,而這個作戰任務就落在了39軍軍長吳信泉的頭上。

鄧華對吳信泉是很信任的,志願軍第39軍又是當年東北野戰軍的主力部隊之一,論戰鬥力,39軍在曆史上打過太多惡仗,作戰能力很出衆。

志願軍第39軍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紅軍時期的第15軍團,軍團長正是後來的開國大将徐海東,到了抗戰時期,第39軍被改編為八路軍115師第344旅,首任旅長也是徐海東将軍,後來徐海東身體不好,楊得志擔任了344旅旅長,平型關大捷中這支部隊就立下了頭功,得到了毛主席的嘉獎。

後來344旅改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黃克誠将軍擔任了縱隊司令,并奉命率部前往蘇中地區參加抗戰,抵達蘇中不久 後,陳毅和粟裕又将這支部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黃克誠擔任師長,在蘇中的幾年,這支部隊先後擊敗過韓德勤、日軍闆垣師團等多個強悍敵人。

解放戰争爆發,東北成為前期的主戰場,毛主席下令調集多支部隊開赴東北作戰,黃克誠的這支部隊也奉命前往,到了冬季攻勢以後,這支部隊被改編我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由劉震擔任了縱隊司令,這支部隊參加過錦州戰役、平津戰役,錦州戰役中,第二縱隊在劉震的指揮下第一個攻進了錦州城。

平津戰役中,劉亞樓攻打天津時,将劉震的第二縱隊當做攻城的主力部隊,劉震沒有辜負劉亞樓的信任,率部又第一個攻進了天津城,孫連仲的主力部隊皆敗在我軍第二縱隊之手。

1951年美軍追擊39軍,結果吳信泉未開一槍獲勝,李奇微:這是噩夢

吳信泉将軍的軍裝照

平津戰役結束後,毛主席訓示全軍完成大改編,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改編為解放軍第39軍,劉震擔任軍長,吳信泉擔任政委,直到建國以後,劉震将軍前往空軍工作,吳信泉成為了39軍的第二任軍長,北韓戰争爆發,吳信泉率領第39軍成為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

在第一次戰役中,彭德懷就三令五申地說道:“毛主席多次強調要打好入朝後的第一仗!”而志願軍在北韓的第一個大勝仗就是吳信泉的第39軍取得的。

吳信泉接到鄧華安排的作戰任務後,他一刻也不敢耽誤,下令全軍殿後,為友軍部隊的撤退赢取寶貴的時間,擋在東線集團軍前面的有一條北漢江,此時正好是1951年2月份,天氣變暖,原本冰封的北漢江也已經解凍,渡河成為目前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如此一來吳信泉阻擊美軍主力的任務就更加重要了,他必須率領第39軍死死頂住敵人的進攻,掩護我軍主力順利渡過北漢江。

但是當時的吳信泉面臨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美軍的先頭部隊是美軍陸戰第七師,他們的行蹤一直不能準确捕捉,這給阻擊任務添加了不确定因素。

吳信泉隻好在地圖上仔細分析,華川地區和北漢江相連接配接,此處地勢較為平坦,是渡過北漢江的最佳地點,吳信泉認為,如果敵人想要渡江追擊我軍主力,此地是敵人最會選擇的渡江地點,原因很簡單,美軍擁有大量的重武器,一般狹小的地區不利于美軍重武器的展開,是以他們一定會選擇在華川地區渡江。

吳信泉大膽地将自己的推測上報給鄧華,鄧華仔細考慮一番後對吳信泉說道:“老吳!我還不了解你嗎?你的判斷我很相信,你大膽按照自己的想法執行,就算出問題,有我擔着呢!”

鄧華對吳信泉是十分信任的,他很了解吳信泉的能力,前三次戰役吳信泉率領第39軍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與美軍作戰,吳信泉已經連續取得了幾十場戰鬥的勝利。在彭德懷和鄧華看來,吳信泉的第39軍是目前最了解敵人的部隊。

有了鄧華的許可,吳信泉立刻率軍開拔,雄赳赳地向華川地區挺進,39軍的主力剛剛抵達華川,就驗證了吳信泉的想法是正确的,在華川地區39軍的偵察兵發現了美軍的蹤迹,這一發現讓吳信泉更加确信美軍會從華川地區渡江。

但是此時39軍又面臨了新的難題,我軍和美軍幾乎同時到達了華川,39軍此時根本來不及建構防禦陣地,美軍的先頭部隊是陸戰7師,後面還跟着南北韓首都第一師、第二師、第七師,這些敵人的部隊都配備了重武器,擁有多門榴彈炮、一百多架飛機,還有三十幾輛坦克,如果我軍與其硬拼的話,傷亡一定會很大。

吳信泉急得四處亂轉,他一邊下令戰士們先在前沿陣地建構防禦工事,一邊将自己鎖在指揮所裡苦思退敵良策,他一遍遍地研究着華川地區的地圖,希望從地圖上能找到适合阻擊敵人的有利地形。

2月16号的這天,志願軍第39軍的參謀長沈啟賢一邊拍打着肩膀,一邊抱怨着走進了指揮所,沈啟賢說道:“怎麼碰上這麼個鬼天氣,這雨下得太大了,漢江的水位都猛漲了!”

1951年美軍追擊39軍,結果吳信泉未開一槍獲勝,李奇微:這是噩夢

鄧華将軍的照片

沈啟賢的話讓吳信泉心中為之一顫,吳信泉擡起頭問道:“老沈!你剛才說什麼?”

沈啟賢又将自己剛才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吳信泉突然大笑起來,他一把抱住沈啟賢說道:“老沈!我在找到擊敗敵人的辦法了!”

吳信泉這個突如其來的擁抱讓沈啟賢都愣住了,雖然沈啟賢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他從吳信泉的話裡可以得知,我軍要打勝仗了,沈啟賢也跟着吳信泉哈哈大笑起來。

随後吳信泉說道:“我這個打法是你老沈給我的靈感!你聽說過三國時期,關羽水淹七軍的故事嗎?”

此時沈啟賢明白了吳信泉的意思,他的眼睛裡也開始放出光芒,吳信泉指着地圖上一處地方說道:“這裡是華川水庫,美軍主力目前在北漢江的西岸,那裡是華川水庫的下遊,如今華川到處都在下暴雨,我們隻要将華川水庫蓄滿水。。。”

接下來的話吳信泉沒有繼續說下去,沈啟賢幫着說道:“這樣子敵人就要在大水裡喝湯了!”

吳信泉立刻找來幾個偵察兵,他拉上沈啟賢一起去華川水庫實地考察,吳信泉發現華川水庫一共有12道閘門,他下令将12道閘門全部關閉,暴雨一刻也沒有停息,回到指揮所後吳信泉下令說道:“現在前沿部隊一定要時刻觀察美軍的動向,在接到我的指令之前,所有人不準向美軍發起進攻!”

吳信泉的這道軍令目的很明顯,他不想打草驚蛇,這樣的雨季,華川地區的道路變得泥濘不堪,美軍的榴彈炮等重武器是無法快速推進的,敵人的進攻肯定會比預計的時間推遲很多,是以吳信泉要好好利用這個戰機。

華川的暴雨持續下着,吳信泉為了遲滞美軍的行軍速度,他指令三個團的兵力迅速破壞了美軍必經的公路,并布置了多個雷區,這樣一來,美軍不得不忙于修路搭橋,加上雨天,他們的地雷探測器遭到了破壞,一時間美軍陸戰第七師寸步難行,其主力部隊被滞留在了北漢江西岸。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真正六天,美軍陸戰第七師隻向前推進了不到五公裡,此時華川水庫的水基本已經蓄滿,2月22日的淩晨一點,吳信泉下令第39軍115師前往華川水庫打開閘門,12個閘門打開了一半,水流如萬馬奔騰向北漢江西岸湧去。

當時有人建議将華川水庫爆破,這樣一來水勢會更猛,吳信泉拒絕了這個建議,他歎了一口氣說道:“我們畢竟是在北韓的土地上作戰,能少破壞一點是最好的事情!”

吳信泉是善意的,戰争已經很慘烈了,無論是北韓人民,還是我軍戰士,大家犧牲的東西已經夠多了,吳信泉不忍心将華川水庫全部毀掉。

此時的美軍陸戰第七師正在北漢江的水面上搭建浮橋,他們終于抵達渡江的地點,美軍陸戰第七師的指揮官感到很奇怪,這麼多天來他們的部隊沒有遭到志願軍的阻擊,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名指揮官認為這是志願軍已經崩潰的迹象,可惜的是他将這一切都想錯了!

就在天快亮的時候,美軍陸戰第七師正在組織人馬渡江,幾處浮橋上聚集了2000多名美軍士兵,突然大水從高處傾瀉而下,将美軍的幾處浮橋全部沖走,美軍的2000多名士兵也被大水卷走,距離北漢江不遠的美軍陸戰第七師的大學營立刻陷入一片汪洋之中,水很快就漲到了半截人高的地方,美軍的重武器和物資全部泡在了水裡。

1951年美軍追擊39軍,結果吳信泉未開一槍獲勝,李奇微:這是噩夢

美軍陸戰第七師的師長不斷地請求救援,李奇微很快得知了此事,美軍高層炸開了鍋,有人說這是遇上了 天災i,也有人說這是運氣不好造成的,但是時任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的範佛裡特卻不這麼認為,他堅稱這一定是志願軍的戰術。

範佛裡特的話讓李奇微很詫異,李奇微不禁發問:“仗還可以這麼打嗎?”為了救援自己的部隊,李奇微還和範佛裡特特意坐上飛機前往華川地區檢視,當李奇微看到美軍陸戰第七師泡在水裡的慘狀時,他的情緒很激動,李奇微抱着頭說道:“這樣的場景簡直是一場噩夢!整整一個王牌師全變成了無法動彈的泥鳅!”

而簽收締造美軍這個噩夢的人正是吳信泉,一千多年前關羽水淹于禁七軍的場面如今在北韓戰場上重制了,吳信泉立刻下令39軍的各個主力部隊占據北漢江地區的有利高地,将全軍的火炮布置在有利位置,向被困在水裡的美軍陸戰第七師開炮。

這一戰吳信泉差點全殲了美軍陸戰第七師,美軍傷亡過半,李奇微緊急調動了200多架飛機掩護美軍陸戰第七師撤退,至此吳信泉這才主動結束了此戰,此時我軍其他的主力部隊早就渡過了北漢江,并建構了堅固的防禦陣地,靜靜等待美軍後續部隊的到來。

此戰,吳信泉的39軍沒開一槍就擊敗了美軍的王牌部隊,這是一次奇迹,鄧華得知了此戰的經過後十分欣喜,他将吳信泉的表現彙報給了彭德懷,彭德懷哈哈大笑說道:“古有關雲長水淹七軍,經由吳信泉水淹美國大兵,這是一段佳話啊!”

吳信泉率領39軍撤退到了北漢江對岸,此時鄧華緻電向吳信泉說了一個好消息,就是新入朝作戰的志願軍第19兵團已經集結完畢,随時都可以投入戰鬥,吳信泉大聲喊道:“我的老首長來了!這可太好了!”

第四次戰役勝利後,彭德懷按照慣例将全軍戰鬥的過程詳細彙報給毛主席,毛主席仔細看完後,他指着報告說道:“39軍越來越能打了,這個吳信泉連水淹七軍的戰術都用上了,打得真好!”

毛主席盛贊吳信泉的話很快就随着電報發到了彭德懷的指揮所,彭德懷将毛主席的電報向全軍展示,這份榮譽是屬于39軍軍長吳信泉的。

志願軍第19兵團的司令員正是楊得志将軍,抗戰時期,吳信泉在八路軍115師344旅擔任團長,楊得志正是344旅的旅長,當時楊得志就很信任吳信泉,現在楊得志率軍來北韓作戰,吳信泉再次和自己的老首長并肩作戰,心情自然很好。

39軍在吳信泉的率領下,打出的戰績是有目共睹的,第一次戰役中的雲山阻擊戰,39軍立下大功,全殲了南北韓的三個團兵力,第二次戰役中吳信泉率領第39軍率先打進平壤,成為彭德懷口中的全軍表率,第三次戰役中吳信泉又率部攻進漢城,一戰殲敵1.1萬,吳信泉還将39軍的軍旗插在了漢城的土地上。

1951年美軍追擊39軍,結果吳信泉未開一槍獲勝,李奇微:這是噩夢

吳信泉将軍(左)和戰友的合照

1955年吳信泉作為最後一批撤離北韓的志願軍部隊,他正好趕上了授銜大會的舉行,這一年吳信泉被授予了中将軍銜,回國後吳信泉還擔任了沈陽軍區參謀長等要職,後來得到毛主席的提拔,還成為了解放軍炮兵部隊的副司令員,成就很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