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車派試駕】由于國内汽車工業起步較晚,自主品牌車型曾長期不受國人待見。不過随着科技的進步,自主品牌車企的實力也取得了大幅的提升,特别是在10萬-20萬這一價格區間的SUV車型中,包括長城、長安、吉利等自主品牌都推出了不少極具成本效益的SUV車型,例如哈弗H6、長安CS75系列都常年穩居銷量榜前列。不過今天我們試駕的這台車型,雖然在名氣上可能不如哈弗H6那麼出名,不過自去年7月份底上市以來,該車便憑借着極強的口碑,在8月取得了銷量過萬的成績,它就是來自吉利汽車旗下的“中國星”高端系列車型——吉利星越L。

吉利星越L
初見該車時,我便被該車的顔值以及體型所驚豔了。雖然是一台吉利推出的新車,不過在外觀造型上能明顯看到不少沃爾沃的影子,該車采用了吉利全新4.0家族化設計語言,大面積直瀑式進氣格栅讓該車看上去非常有氣勢,格栅兩側較為扁平的LED大燈組一直延伸到了翼子闆附近,在提升車輛視覺寬度的同時,也讓車燈的造型更加犀利,發動機蓋上的兩條筋線也讓該車的力量感得到凸顯。該車尾部造型則較為簡潔,上方的貫穿式尾燈有效地提升了該車在夜晚的辨識度。尾部下方則是同樣造型簡潔的後包圍,而隐藏式雙邊雙出的排氣管設計也讓該車看上去更加的低調。而在車身尺寸方面,該車有着4770mm/1895mm/1689mm的長寬高,軸距更是達到了2845mm,無論是車身大小還是軸距都已經超過了部分合資中型SUV車型,而吉利卻将該車定義為緊湊級SUV,實屬是有些降維打擊了。
不僅僅外觀好看,吉利星越L的内飾也同樣有着越級的表現。打開車門後,最大的亮點便是由全液晶儀表盤、中控多媒體觸控屏、副駕駛娛樂屏組成的三連屏了,三聯屏的采用不僅為該車帶來了強烈的科技感,同時還能為副駕駛的乘客在旅途之中提供多樣化的娛樂選擇。此外,該車在内飾設計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白棕雙拼和翠綠兩種配色都讓該車内飾看上去進階感十足,同時星越L在車内使用了大量軟質材料和皮革,基本所有日常你能觸及得到的地方,均為軟質材料覆寫,觸感也非常舒适。
吉利星越L内飾
對于一輛車來說,僅有好的靜态表現并不夠,畢竟車是用來開的,而不隻是用來看的,而外觀“沃裡沃氣”的星越L的三大件也都是和沃爾沃XC60處于同一水準,是以其駕駛體驗也讓我十分期待。這次我們試駕的是一輛2.0TD DCT EVO兩驅旗艦型星越L,并且還選裝了5000元的翠羽幻彩套裝,麂皮材質的加入進一步增加了乘坐的舒适感。該車的駕駛位支援電動座椅記憶,打開車門時座椅就會自動調整到駕駛者日常最習慣的駕駛位,而在熄火準備打開車門時,座椅又會自動向後移動,可提供更大的下車空間。而這樣的小細節能出現在一輛售價不到17萬元的國産SUV上着實帶給了我不小的驚喜,這也讓我對該車試駕前的第一印象加分不少。
翠羽幻彩套裝内飾
雖然是一台定位家用的SUV車型,但是我們依然測試了該車的加速和刹車表現。在目前氣候條件下(室外氣溫8℃),該車取得了7.8s的百公裡加速成績,這甚至比起官方宣稱的7.9s還要快上0.1s,這一成績對于一台整車重量達1.67噸的SUV車型來說絕對算不上差,而搭載高功率發動機的四驅版車型據稱可以跑到7秒内,這一表現對于一台不到20萬元的SUV來說已經足夠優秀了,和某些售價更高、百公裡加速“低至”12秒的合資SUV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别。
而在刹車方面,我們對這輛車進行了5次100km/小時-0的刹停測試,5次的平均成績為36.76米,其中最好成績為35.84米,即使是最差成績也仍有37.22米,并且5次測試最大波動也隻有1.4米,沒有出現明顯的熱衰減現象。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我認為最大的功臣還是其搭載的固特異高性能輪胎,其抓地力和普通輪胎相比,的确有着可感覺的提升,而單條超千元的價格也能看出吉利對該車可謂是下足了血本。
吉利星越L後排空間
上述測試反映了星越L有着同價位領先的極限性能,但是相信更多人關注的還是該車到底有着怎麼樣的日常駕駛情況。先說結論,除了低速狀态下有時會出現頓挫的情況外,在動力響應、轉向手感、底盤支撐性、車内NVH等其他方面的表現在同級别車型中都排名前列。
先說動力響應方面,該車雖然搭載的是低功率版的沃爾沃Drive-E系列2.0T渦輪增壓發動機,但是最大功率也有218馬力,再加上吉利對于這款7速雙離合的調教愈發成熟,是以在急加速時能帶來較快的響應速度,不會出現動力滞後的現象。不過在車輛通過需要頻繁啟停的擁堵路段時,該車在1、2檔換擋時,車輛會産生“嗒嗒”的頓挫感,變速箱也能感覺到有些抖動,可能和吉利在對低速狀态下變速箱的調教有關。而在方向盤的轉向手感上,星越L一共提供了三種轉向模式:淑女、标準和型男,分别對應輕、中、重三種轉向力度,三種手感的轉向力度之間的界限還是比較明顯的,就我自身的駕駛感受來說,标準模式下的手感已經能夠滿足日常的駕駛操控,而在淑女模式下,即使是力氣不大的女生也不存在打不動方向盤的情況。同時,方向盤的随速增益也做得不錯,低速輕盈高速沉穩,随速增益幅度也較為線性,高速駕駛時能帶來較強的安全感。
底盤方面,星越L采用了沃爾沃的CMA架構,好歹也是二線豪華品牌XC60同款,是以該車底盤素質不用擔心。該車采用了前麥弗遜、後多連杆的懸架,不過在調校上,更加偏向運動操控,是以懸架的整體表現會比較偏硬,在經過減速帶或類似較高的溝坎時,車内會有比較明顯的感覺。不過好在下坎那一刻的回彈較為幹脆,不會出現過多晃動,避免了車内多餘的振動。相比那些調校偏軟的車型,星越L的确會有更加明顯的道路反潰不過懸挂偏硬也不是沒有好處的,那就是在中高速駕駛時能夠帶來更加穩重的感受,在高速過彎或者緊急制動時能有更好的車身姿态,不會出現明顯的側傾或點頭現象。
而在車身靜谧性方面,星越L在高配車型上采用了主動降噪技術,還采用了雙層隔音玻璃,能在很大程度上過濾掉一些外部的噪音。實測在普通的城市道路行駛過程中,來自前方動力總成和下方輪胎處的噪音都非常小,隻有一些雜音從後方的輪胎或底盤處傳導至前方駕駛位,不過也不會産生任何不适感。而在高速駕駛中,由于SUV車型的關系,風噪會比中低速時略大,不過相比于同級别SUV車型來說依舊控制得不錯,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内。如果你對噪音比較敏感的話,可以打開車内音樂,在10個Bose揚聲器的加持下,僅需将音量稍稍調高,便能完全蓋掉外部噪音,帶來沉浸式立體音樂享受。
星越L
接下來再說說目前各大廠商都在着重強調的智能駕駛方面。星越L中高配車型都搭載了包含ACC定速巡航、LDWS車道偏離預警等在内的全套L2級别輔助駕駛系統。在實際的駕駛過程中,ACC自适應巡航的加入讓日常駕駛友善了不少,不過可能處于安全考慮,在城市擁堵路段行駛時,在開啟ACC自動跟車時會和前車保持較大的距離,很容易被側方車輛加塞,建議吉利可以在後期的OTA更新中将跟車距離縮小一些,不然在堵車時為防加塞不得不重新切換回手動控制。不過吉利這套輔助駕駛有一點做得不錯,那就是在開啟輔助駕駛後,即使你人為接管操控,它不會像許多包含輔助駕駛的車型那樣強制退出該系統,它依舊會在背景保留,等到你人為操控結束後,繼續恢複輔助駕駛功能而不需要再次啟動和設定,有效減少了操作步驟。
試駕的最後,我們也統計了一下駕駛過程中的油耗表現。總的來看,該車的油耗表現還是給我們帶來了驚喜,經過測試,該車在市區+環線路況下百公裡油耗為8.3升,作為一款2.0排量的國産SUV的确不算高,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因為采用的沃爾沃發動機,是以該車需要加95号汽油,相比起同價位車型的92号汽油,每升貴了五毛錢左右。但是在總的用車成本上和同價位其他車型相差不大。
星越L中控大屏和副駕駛娛樂屏
此次試駕後,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随着自主品牌車企的發展,旗下車型的産品力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特别是在SUV領域,國産品牌的銷量也在不斷的提高,無論是國産SUV“永遠的神”哈弗H6,還是長安主打車型CS75系列,亦或是今天試駕的吉利星越L,都有着各自主打的賣點和超高的成本效益。而伴随着國内消費水準的提升,自主品牌也都開始推出自己的高端系列車型,既有長城的魏牌、坦克,也有長安的UNI系列,而吉利的“中國星”系列更是其中之一。星越L的出現表明,隻要廠商舍得下本,并不是不能推出表現優秀且均衡的産品,而相信随着好産品的不斷推出,消費者最終也會用實際行動來支援國産品牌,進一步推動自主品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