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點心理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句俗語人人皆知,說的就是:因為對蛇的恐懼,看到破爛的井繩都害怕。恐懼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比如恐高的人,不到高層建築上去就沒有恐懼,對于平常生活沒什麼影響。但社恐的人,無法回避大量存在的各種社交活動,會一直深受恐懼的支配,除了宅家,一出家門他們就會異常難過。
雖然恐懼帶給我們非常不好的感受,但深究恐懼心理學,會發現,其實恐懼是一種生存所必須的情感。在《懂心理學的媽媽都很了不起》這本書裡,作者除了談到媽媽們最關注的親子關系和夫妻親密關系外,用了1/3的篇幅分析了自我關系。而在“自我關系”一開篇就分析了恐懼這件事。
是不是有點奇怪,為什麼講媽媽的書裡提到恐懼這個主題?做了媽媽的你,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曆:其實你是很怕蟲子這些東西的,但是孩子很好奇,要拿起來給你看,拉着你一起找,和你一起逗。

這時的你不僅需要克服巨大的恐懼,還要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來迎合孩子,因為這是作為媽媽保護孩子好奇心最佳的做法。
是以有了孩子,媽媽們必須變勇敢,在孩子心目中,你是超人,是無敵的。恐懼這件事,媽媽們必須要學會處理和應對。
《懂心理學的媽媽都很了不起》的作者也是一位心理咨詢師,他總結了大量的實際案例,結合心理學理論,通過一個個真實而常見的案例來告訴媽媽們:其實克服恐懼并不難,隻要三步,就可以一舉捅破恐懼這個紙老虎。
第一步 接納恐懼
因為害怕是以不去做這件事-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不去做就是逃避,但實際你逃避的不是這件事,而是你為之害怕的意識。
“人不是先感覺到恐懼再有身體反應,而是根據身體反應去認知恐懼情緒。”
每個人都有考試的經曆,如果是自己沒有把握,或者一直很差的科目,老師一說明天考試,我們馬上就開始害怕了。那這時還沒有開始考試,恐懼從哪裡來的?你的心裡,你的意識,你之前考得不好的回憶産生的。
這樣的情景媽媽們應該很熟悉:明天有重要考試了,孩子又是頭疼,肚子疼。。。其實孩子是想到考得不好被責罵的情景後産生了害怕,身體出現保護反應——不舒服,希望可以逃避被責罵的傷害。
這時正确的做法是舒緩孩子的情緒,弱化考試結果的影響力,讓孩子正視他害怕和恐懼的對象其實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并不是真實存在的。也就是接納恐懼這一意識。考試,誰都怕考不好,你擔心害怕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
第二步 熟悉恐懼
當接納恐懼,意識到恐懼是一種調動自我保護的身體機制後,作者提出要熟悉和适應恐懼。
“熟悉了就不會害怕,這是我們心理的基本特征。”
氣質高雅,自信靓麗的江疏影是觀衆眼中的女神,但是在一檔真人秀節目《說出我世界》中,她坦誠:“生活中我極度不自信,有社交恐懼症。”
在這個節目中,她不僅把自己的恐懼大膽的坦露出來,還積極的面對,不斷地讓自己去挑戰,一次次地與恐懼交鋒,進而戰勝恐懼,最後她拿到了這個節目當年的總冠軍。
當一次次不斷地接觸讓你恐懼的事物,你也在一點點看清讓你恐懼的這件事的本質或自然規律。在你看清,熟悉後,你會發現,你即使害怕做這件事,但是并沒有是以産生什麼可怕的結果。
沒有了可怕的結果,你的害怕意識就會減少,你也就越來越不害怕恐懼做這件事了。
最後,你本來恐懼的事變成了平常事,甚至因為你不斷地做還變成了你拿手的事。
第三步 放松身體做腹式呼吸
前兩步的做法,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暴露”。把自己暴露在恐懼的對象和情景中,讓自己熟悉後,就可以用客觀的方式減少恐懼的意識。
那恐懼帶來的身體反應要如何解決呢?書中詳細解釋了:放松身體配合腹式呼吸的方式。
我們平時的呼吸都是胸式呼吸,當緊張焦慮恐懼時,會快速呼吸,但因為吸得快就不能吸得深入到肺部,很快就會出現喘不上氣的情況。
身體的不适會加劇恐懼的意識,反之放松身體,用吸入和呼出空氣量都比較大的腹式呼吸,就可以減緩身體不适,進而減弱恐懼意識。
做瑜伽的時候,經常會使用到腹式呼吸,它不僅可以調息,還可以幫助放松,舒緩肩頸。當我們緊張恐懼的時候,經常是不由自主地緊繃身體,這時用放松身體和腹式呼吸來緩解,非常有效。
以上三步解決恐懼的方法是可以調整順序的。
比如遇到突發的事件,讓你始料不及,巨大的恐懼讓你身體出現心跳加速、心慌、頭暈這類情況時,可以先做第三步,讓身體放松,用腹式呼吸緩解身體不适,再來做第一和第二步。
如果你想解決的是一直困擾你的恐懼,例如當衆發言。
那就要先第一步,接受承認當衆發言引起的恐懼意識,其實是自己假想出的不好結果引起的。第二步,用不斷練習當衆發言來熟悉這種恐懼,進而克服恐懼。如果在克服中身體反應激烈,就可以用第三步來放松和舒緩。
恐懼這個紙老虎其實很容易解決,按照《懂心理學的媽媽都很了不起》裡的幫助,我們輕松地解決掉恐懼,更積極正面地看待問題和挑戰,從怕到不怕,再到戰勝!
歡迎關注明達讀書,一起探索書中故事背後的意義,照亮現實中你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