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2年美軍俘虜一名炊事員,引起我方上司重視談判組:務必放人

1953年中美朝三方共同簽署了北韓停戰協定,之後便按照規定,開始遣返戰俘。

七月,一名被美軍俘虜的志願軍“炊事員”回到了國内,之後這位炊事員立即受到了有關中央上司人的親自接見!

那麼這名炊事員是誰?他為什麼能獲得中央上司人的接見?他又是怎樣被美軍俘虜的?這件事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

下面我們就走進這位被俘的志願軍“炊事員”,了解他背後的英勇事迹。

1950年,北韓首相金日成在斯大林的默許下,發動北韓統一戰争,戰争初期,北韓人民軍進展順利,南北韓僞軍一路潰敗。

随後,美國政府為了保證自己在東亞地區的利益,保護這個東亞“橋頭堡”,

于是便組建聯合國軍出兵北韓。

1952年美軍俘虜一名炊事員,引起我方上司重視談判組:務必放人

南韓戰俘營

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聯合國軍從仁川登陸,切斷人民軍的退路,戰局逆轉,人民軍一路北撤,聯合國軍進逼中朝邊境地區。

此外麥克阿瑟無視新中國政府的嚴正抗議,悍然派遣戰機越境轟炸中國東北,新中國的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黨和國家上司人毛主席,排除萬難

,任命彭德懷為中國志願軍總司令,率領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

在志願軍連續發起四次戰役後,聯合國軍潰敗,一路南逃至三七線附近,為了盡快結束戰争,殲滅聯合國軍的有生力量。

在軍委的訓示下,志願軍總司令部發起第五次戰役,可是此次戰役,因為後勤補給線過長,前期準備不足,是以使得志願軍蒙受重大損失。

彭德懷元帥也把第五次戰役看做自己軍事生涯中四次失敗之一,并且一直無法忘懷。

五次戰役開始後,志願軍依照戰前部署,不斷向聯合國軍發起沖鋒,而此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已經被替換為李奇微。

1952年美軍俘虜一名炊事員,引起我方上司重視談判組:務必放人

吳成德

李奇微此人不像他的前任麥克阿瑟那樣狂妄自大,反而十分謹慎,他通過前四次戰役的經驗分析,得出志願軍補給不足的結論。

為此他創造性地提出“磁性戰術”的理論,

李奇微發現,志願軍所攜帶的補給,隻有七天左右,七天後志願軍必定會因補給不足撤退。

是以,他指令聯合國軍在志願軍發起進攻時,不要與志願軍正面作戰,立即後撤,而志願軍每天進攻的距離大概在二十公裡左右,他便下令,聯合國軍撤退距離保持在二十五公裡即可。

因為聯合國軍的機動性遠超志願軍,再加上志願軍的補給不足,後勤路線遭受聯合國軍的轟炸,是以志願軍不得不在補給消耗前撤退。

第五次戰役中,李奇微就是依靠“磁性戰術”,不僅避免了聯合國軍出現大量傷亡的情況,

而且還有能力向志願軍發起反攻!

1951年5月中旬,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彭德懷元帥下令志願軍後撤,可是此時已經遲了一步。

李奇微已經明了聯合國軍展開反攻,他下令聯合國軍,利用自身機動性的優勢,緊緊咬着志願軍不放,

直至志願軍補給消耗完

,才指令聯合國軍以火力的優勢,向志願軍發起進攻。

1952年美軍俘虜一名炊事員,引起我方上司重視談判組:務必放人

美軍虐待志願軍戰俘

一時間,後撤的志願軍陷入險境,彭德懷總司令是以在5月21号下令,60軍承擔殿後任務,

180師則接到了具體的作戰指令。

180師師長鄭其貴,副師長段龍章,參謀長王振邦,代理政委,政治部主任吳成德,下轄538,539,540三個步兵團,共計11300人。

在接到任務後,180師便留在陣地上組織防線,阻擊追擊的聯合國軍,可是敵我力量過于懸殊,聯合國軍擁有坦克,重型火炮,飛機,而180師在戰鬥中,減員嚴重,僅剩七千餘人。

是以在堅守三日後,總部下令180師撤退,于是180師準備按照規劃的撤退路線開始後撤,

可是此時已經來不及了。

聯合國軍依靠其強大的機動能力,分兵兩側,包圍了180師,頓時180師陷入了絕境。

在吳成德的組織下,180師召開會議,最終決定分散突圍,各部化整為零,分頭出擊,能走一個是一個!

按照正常的撤退而言,應該標明某個方向作為主攻,一個或兩個作為佯攻,集中全軍主力,從主攻方向打開道路才對。

1952年美軍俘虜一名炊事員,引起我方上司重視談判組:務必放人

可是當時的180師已經被四面八方而來的聯合國軍團團圍住,聯合國軍火力猛,機動性強,180師已經精疲力竭,在這種形勢下,

分散突圍變成了最好的選擇,能走一個就是一個。

随後各部開始按照部署開始撤退,吳成德騎着馬巡視着部隊,在吳成德路過一個山溝時,忽然聽見了有人在叫自己,

“吳政委,我們挂彩走不了了。”

吳成德立刻下馬檢視,借着微弱的光亮,吳成德隻見山溝中黑壓壓的一片,原來是三百多傷兵,因為行動不便掉隊,聚集在這裡。

見此情形,吳成德指令通訊員尋找他們的團長,組織傷員的撤離工作,可是因為戰場環境複雜,通訊員遲遲無法聯系到該團團長。

此時,聯合國軍的追兵就在身後,一顆又一顆的照明彈不斷升空,把黑夜照得就像白天一般。

望着眼前的傷員,吳成德心中極為的不忍,此時吳成德如果想走,完全可以騎馬離開,也完全來得及逃出包圍圈。

可是看着傷員們,吳成德決定,要走就一起走,

于是他果斷掏槍當着所有傷員面,擊斃了自己的戰馬,用來表示自己的決心!

1952年美軍俘虜一名炊事員,引起我方上司重視談判組:務必放人

巨濟島戰俘營

在吳成德的行動下,傷員們的情緒得到了極大的安撫,随後吳成德下令,以40人為一組,分散撤離,

吳成德親自帶領傷情最嚴重的40人撤退。

趁着夜色,吳成德帶領着40人成功突出重圍,可是此時前路已經被聯合國軍截斷,北撤無望。

于是,吳成德便決定進山打遊擊,堅決不投降,在吳成德的帶領下,

他們一共堅持了420天的遊擊戰!

糧食吃光了,彈藥消耗完了,他們就從南北韓僞軍那裡搶,很快南北韓僞軍便知道了有一支志願軍殘部留在山中。

于是他們便進山展開圍剿,直至最後,40人的隊伍隻剩下兩個人,加上吳成德一共三人。

在一天的戰鬥後,彈盡糧絕的吳成德三人被南北韓僞軍俘虜,之後便送往美軍處接受審訊。

美軍從别處獲知吳成德是180師代政委,政治部主任,是一個“大官”,是以便對他嚴刑利誘,

企圖逼迫吳成德屈服。

1952年美軍俘虜一名炊事員,引起我方上司重視談判組:務必放人

可即使是面對美軍審訊人員的嚴刑拷打,吳成德也沒有透露自己的身份,

隻說自己是一個炊事員,叫武德。

美軍見此氣急敗壞,不斷對吳成德施以酷刑,他們把吳成德綁在電椅上,對他使用電擊。

鞭打更是常有的情況,還把他關在狹窄陰暗的小黑屋中,斷絕糧食水源,

吳成德的生理達到了極限。

可是吳成德依舊緊咬牙關,堅稱自己叫武德,是一個炊事員,美軍更是暴怒。

于是他們便放棄生理上的拷打,

改變為精神上的摧殘

,他們在吳成德的牢房上安裝一個大喇叭,日夜不停地播放着雜音,還禁止吳成德睡覺。

他們企圖用這種方式逼迫吳成德屈服,但是結果依舊讓美軍大失所望,

吳成德自始至終不曾改口。

1953年,随着戰場局勢的變換,美軍決定簽署停戰條約,不過按照規定美軍需要釋放志願軍戰俘。

1952年美軍俘虜一名炊事員,引起我方上司重視談判組:務必放人

志願軍戰俘

可是美軍不想釋放吳成德,而且當時志願軍并不知曉吳成德被俘,是以美軍便想暗中殺害吳成德。

幸好此時,一名與吳成德關在一起的志願軍戰俘,成功被釋放,他立刻向上級通報了此事。

吳成德還活着,而且他并沒有屈服,這個消息使得志願軍震動,于是中方談判代表,

強硬的再三要求美軍立即釋放吳成德,并且還利用國際輿論向美軍施加壓力!

最終美軍迫于無奈釋放了吳成德,七月吳成德作為最後一批被遣返的志願軍戰俘,回到了北京,

随後便受到中央上司的接見。

可是之後吳成德的生活過得并不容易,尤其是十年特殊時期,吳成德作為被美軍俘虜的戰俘,

受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對待。

1952年美軍俘虜一名炊事員,引起我方上司重視談判組:務必放人

不過在1980年中共中央下發了《關于志願軍被俘歸來人員問題的複查處理意見》,内容詳細規定了志願軍被俘人員正确對待方法。

吳成德也終于恢複了名譽,之後便帶着自己的家人回到了山西運城養老,1996年3月,吳成德在運城軍幹所逝世,享年84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