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太慫,不是因為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而是丢棄南越

美國人說,北韓戰争,我們沒有完全失敗,至少維持了半個“自由國家”(美國奧巴馬總統的吹噓),而且還可以在南韓獲得了駐軍的權利,大不了隻是丢了臉面而已,那麼強大的軍隊,那麼多的“聯合國軍”,那麼多先進的武器,面對的也是兩個那麼窮而又弱的國家,維持了這麼一個局面,還如此振振有詞,真是沒有辦法。

好吧,北韓戰争,你們奧巴馬總統,你們美國喜歡争論,那麼,越南戰争,美國人就再也無話可說了,簡直是窩囊到了極點,慫到了極點,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不算,一場戰争打了二十年,經濟被拖垮,國内一片反戰聲讨,還竟然不得不完全放棄他的 "

多米諾骨牌效應

"戰略,将“自由”的一半拱手讓出,最終讓越南獨立了。

好了,就讓我們一起回顧回顧越南戰争的那些事吧。

一、

印度支那淪陷的重要性

1948年12月30日,美國政府杜魯門總統準許了一份國家安全委員會報告,該報告從遏制共産主義的立場出發,将印度支那納入美國的勢力範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是以先後出台了《 美國對于印支的立場 》和 《美國在東南亞的目标和行動方針》,根據這兩個檔案的建議,美國有責任在東南亞采取一切切實可行的措施,支援在印度支那的法國人,以保護美國的安全利益。

其實,這個報告說是遏制共産主義,事實上和共産主義基本無關,主要是遏制蘇聯,維持美國在亞洲的利益不被蘇聯斯大林控制,因為在1949年,美國政府杜魯門總統曾經暗示當時的美國駐中國大使司徒雷登,和中共周恩來總理接觸,而同一時期,法國政府樊尚·奧裡奧爾總統也派人和北越上司人胡志明接觸,希望扶持越南,但同時都遭到了拒絕,一怒之下,美國政府關閉了和中國政府接觸的大門,法國政府轉而扶持前越南皇帝保大在西貢建立了越南臨時政府(南越)。

美國太慫,不是因為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而是丢棄南越

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率領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赤膊上陣,幹涉北韓,支援親西方的南北韓李承晚集團統一北韓半島,并不顧中國政府的嚴重警告,大肆越過三八線,将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對新中國進行威脅,不料,中國政府強勢出擊,中國人民志願軍一舉将“聯合國軍”又重新固定在三八線外,不能前進一步,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擊破了,北韓戰争也成為了美國人的噩夢;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支援在印度支那的法國人,對北越共産黨胡志明上司的越南人民軍進行圍剿,北越遊擊隊上司人胡志明在越北的原始森林裡,拖着瘦弱的身軀,徒步行走了17個晝夜,到北京向毛主席請求支援,中國政府派出了以陳赓将軍、韋國清将軍為首的顧問團,以及胡志明所需要的全部軍事物資抗法援越。1954年5月,在毛主席親自訓示、陳赓将軍的指揮下,奠邊府戰役一戰成名,殲滅法國殖民軍16,000多人,俘虜法國司令卡斯特裡将軍,法國軍隊投降,一個月後,法國殖民軍從越南、高棉、寮國撤走了全部軍隊,中國,蘇聯,美國,法國,英國,越南,寮國,高棉等23個國家在日内瓦召開會議,對恢影印度支那和平問題達成協定。雙方以北緯17度線為界,以南作為法國的的殖民地(俗稱南越),以北作為越共的勢力範圍(俗稱北越),越南政府由此分為北越和南越。

美國太慫,不是因為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而是丢棄南越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美國拒絕在《日内瓦協定》上簽字。

其實早在1954年4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就用 "

"這個術語進行了解釋,認為如果這兩個地區失敗了,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在亞洲的戰略利益将不複存在,北韓戰場上已經失敗了,印度支那不能再失去,以此來說明和論證阻止印度支那淪陷的必要性 。

1955年2月,美國從法國接收了訓練南越軍隊的工作,并宣布支援吳庭豔政權廢除越南皇帝保大的王位,成立越南共和國,開始全面介入越南戰争。

二、艾森豪威爾支援下的南越政權。

吳廷豔,因其積極反共得到了艾森豪威爾政府的支援,而其反殖民主義的立場又得到了國内的支援,最終成功上位,在他的幾個兄弟吳廷瑈、吳廷瑾、吳廷瑓的操縱下,推翻越南皇帝保大,成立越南共和國,建立了親美的南越政權。

但是,南越政府和當時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性質是一樣的,基本都是以法國殖民者殘餘勢力控制下的買辦和賣國賊組成,其合法性不僅得不到越南人民的認可,即使是吳廷豔自己,也無法完全控制。是以,吳廷豔為了維護自己在南越的統治,一方面放縱大資本家、大地主欺壓百姓,默許官僚賣官;另一方面,大搞特務政治,清除異己,大肆監聽國民,搞白色恐怖,南越的警察和特務機構甚至可以不經審判而就地殺害平民。在春節攻勢時,越共遊擊隊控制了順化的監獄,釋放其中囚犯,發現這座幾十萬人口的城市居然關押了一萬多人,南越政權的白色恐怖可見一斑。這種腐敗、反動的統治,遭到了南越地區人民的深惡痛絕。

美國太慫,不是因為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而是丢棄南越

吳庭豔

而在南越的軍隊由于是脫胎于法國殖民者建立僞軍的基礎上,其本質上就是一支反動軍隊。不僅貪腐嚴重,派系鬥争激烈,且完全繼承了殖民者僞軍的許多惡習,如軍官可以肆意毆打、虐待士兵,軍官随意克扣士兵糧饷等,導緻官兵關系惡劣。在戰場上,習慣了聽從美國人的指令行事,缺乏獨立指揮作戰的經驗,面對北越人民軍的打擊時,往往都是驚慌失措,不堪一擊。

1955年,在美國的支援下,吳庭豔的南越政權,發動“控共”、“滅共”戰役,大肆屠殺北越共産黨,1959年,越南共産黨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推翻越南共和國,并派遣大量軍事人員滲透到越南共和國境内,開始組織武裝颠覆越南僞政府。

美國太慫,不是因為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而是丢棄南越

美國曆屆政府從艾森豪威爾到約翰·肯尼迪,向南越政權提供了大量援助,從經濟到派遣特種部隊,從軍事顧問代表團到FBI特工,不遺餘力地幫助南越對抗北越的滲透,鎮壓北越遊擊隊。

但是,吳庭豔政權并未達到美國人的期望,他們面對北越遊擊隊機動靈活的戰術和強悍的戰力時,束手無策,經常在戰鬥中處于完敗的劣勢。同時,南越政府的腐敗無能和白色恐怖也激起了百姓的反感,群眾或者奮起反抗,或者逃到北越,1960年12月,越南

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成立,全部是由南越境内支援推翻越南共和國政府的各組織組成,實際上都是由北越共産黨中央委員會控制,吳庭豔政權民心喪盡,已經到了衆叛親離的局面。

美國太慫,不是因為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而是丢棄南越

南越警察屠殺北越遊擊隊

到後來,美國人也清醒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從1963年開始,肯尼迪總統就明确表示,如果不清朝吳庭豔政府,美國根本不可能勝利,于是美國政府暗中支援南越軍方發動軍事政變,陸續重新扶植了數個如楊文明、阮文紹這樣的傀儡政權,但是,由于美國本身的殖民主義套路,就像對待當初的國民黨政府一樣,不是真正的為了越南利益,他們所培植的不過都是傀儡而已,根本沒有能力改變這一環境,以至于到了最後,南越的廣大農村地區,拱手讓給了北越遊擊隊,南越政權一片風雨飄零。

三、同時得到中國和蘇聯兩個大國全力支援下的北越。

雖然在那個時候,中國和蘇聯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的關系已經破裂,但由于歸屬于社會主義政府這同一陣營,越南戰争爆發後,兩個國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全面支援北越政府,無條件地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譴責美國這種無視國際準則,肆意幹涉别國内政,武力入侵越南的行為。

除了在抗法援越時期的大量對越援助外,1962年,中國政府又向北越政府無償提供了230個營的武器裝備,次年,中國和北越簽訂了兩軍協同作戰的相關檔案。在“北部灣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向北越派遣了大量的鐵道兵、工程兵、高射炮兵等專業部隊。同時,在1965年北越政權上司人通路中國後,雙方還簽署了向北越派遣地面部隊的協定。到戰争結束,中國給予了越南超過200億美元的援助,還為此犧牲了大約1000名以上參戰士兵。

蘇聯雖然在越南戰争開始之前,就遭到美國的物資輸送封鎖,但由于和中國的接鄰,衆多物資都經過中國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北越,雖然不如中國聲勢浩大,但其向北越提供了高精武器裝備,包括高射武器、地對空飛彈設施、小型戰艦、進階雷達探測系統及戰鬥機和轟炸機等等,派駐大量軍事專家 ,到了越南戰争後期,也直接參加了部分軍事行動 。1968-1973年,随着中美關系的突破性發展,蘇聯更加積極地介入越南戰争及其善後事務,最終促成美越雙方簽訂《巴黎和約》。

美國太慫,不是因為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而是丢棄南越

胡志明上司下的北越人民軍何其幸運,一場戰争竟然同時得到了中國和蘇聯兩個大國全力支援,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兩個國家源源不斷的軍事和物資的支援,隻要那條在今天叫着胡志明小道物資輸送的道路被美軍切斷,越南也早就不是今天的越南了。

但是,随着後來中蘇關系徹底破裂,這個昔日中國的藩屬國,受到中國無私援助抗法抗美的越南,忘記了中國人民的恩情,全面倒向蘇聯,延續依附于大國背後的政策,成為了蘇聯對抗中國的工具。

四、北緯17度線,美國政府的尴尬。

有些中國的公知質疑說,中國政府根本沒有說過“美國軍隊不得越過17度線,否則中國政府必将向北韓戰争一樣派兵參戰”這句話,那不過是後來人的杜撰而已,美國人根本就沒有想到要越過北緯17度線,因為美國政府要的是一個分裂的越南。

但我就要問,既然美國政府希望越南分為南越、北越,為什麼不在日内瓦會議上簽字?實際上,美國杜魯門政府的亞洲戰略、艾森豪威爾的 "

"戰略,包括後來的肯尼迪總統、安德魯·約翰遜總統,再到尼克松總統,都一直在延續這種政策,希望将越南變為遏制中國和蘇聯的前沿陣地,隻是因為他們懾于強大的中國陸軍恐怖的陸戰能力的威懾,不敢越過這條紅線,隻能寄希望于南越政府,武裝他們,通過南越軍隊消滅北越。

美國太慫,不是因為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而是丢棄南越

1955年,越南戰争爆發,同北韓戰争一樣,美國基于自己的利益扶植南越對抗北越,随着戰争的逐漸更新,美國公然宣布把中國當作主要敵人,陰謀在亞洲發動一場更大規模的、世界性的戰争。

中國政府對全世界宣告:中國不會主動挑起對美國的戰争,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但是,如果亞洲、非洲或世界上任何國家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是一定要給以支援和援助的;“

美國對越南民主共和國的侵犯,就是對中國的侵犯,中國人民絕不會坐視不救!

”;面對美國政府部分軍方人士狂妄言語,中國政府方面聲明:“中國人民不怕這一套,我們從來不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美國不來侵略的善心上,對于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走狗,中國是做好了準備的,如果美國把戰争強加于中國,不論它來多少人,用什麼武器,包括核子武器在内,可以肯定地說,它将進得來,出不去,戰争一旦打起來,那就沒有界限。”

對于越南戰争的爆發,毛主席說:“美國敢冒險打到北越,中國軍隊就應該開過去。我們依舊采用志願軍的形式,用不着怕美國的幹涉,無非就是再來一次北韓戰争,如果他們轟炸或登陸,我們就要打,美國能出兵,中國人就不會出嗎?中國人去越南,跨一步就到了。”

周恩來總理就此訓示制定了一個計劃:美國走一步,中國走一步;美國出兵,中國也出兵。

毛主席明确表态:美軍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

後來,

北部灣事件

爆發

戰争開始大規模更新,美軍派出了轟炸機大量越過17度線,連續不斷地對北越進行轟炸,中國政府也是以針鋒相對的派出了防空兵、工程兵、鐵道兵進入北越支援。

美國太慫,不是因為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而是丢棄南越

1965年7月,當美國軍方要求總統約翰遜向南越增兵時,并明确指出,隻要美國地面部隊直接參戰,越過17度線,就能在越南取得完全勝利,但約翰遜擔憂此舉可能刺激中國,約翰遜說:“麥克阿瑟當年也認為中國不會......”。盡管美國軍界人士說這同北韓不一樣,約翰遜還是表示:“我必須考慮到中國會不會參戰”。從戰争開始到結束近20年時間裡,美國進行了無數次大轟炸,包括什麼“飽和轟炸”和“焦土政策”,什麼美國空軍參謀長李梅上将實施的“滾雷”計劃,要把北越炸回到“石器時代”等,但自始至終,美國地面部隊都不敢越過17度線一步,美國人心裡清楚北韓戰争是怎麼回事,中國人是說話算數的,他們心底裡不希望再與中國人進行正面較量,那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1967年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這對美軍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也讓他們徹底放棄了跨越17度線的想法。

五、20年不赢,深陷戰争泥坑,經濟崩潰,美軍黯然撤軍。

從1955年美國從法國接收了訓練南越軍隊的工作,并派出大量的軍事顧問團進入越南開始,到1962年美國政府借口北部灣事件爆發,美軍正式進入越南,發起越南戰争,一直到1975年3月美軍地面部隊撤出南越,越南戰争結束近20年時間裡,美軍在越南戰場上先後投入了50多萬地面部隊,還不包括南韓、日本、聯邦德國、中國台灣、紐西蘭、澳洲、泰國、菲律賓、寮國、高棉等國家的參戰士兵,巅峰時期含南越軍隊達到200萬人以上,花費了至少2500億美元,包括了南越政府的經濟和軍事援助,犧牲了近6萬、傷30多萬的美國大兵,損失8612架飛機,其中1100多架被擊落,成為美國在二戰以後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時間跨度最長的一次戰争,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最後竟然連南越境内的北越遊擊隊都無法肅清,不得不突然就抛棄了南越政府,黯然回國,悄悄的結束了越南戰争。

美國太慫,不是因為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而是丢棄南越

據說最侮辱美國人的一張擺拍照片

雖然越南戰争中有很多的因素,導緻美軍不能取勝,徹底消滅北越人民軍,如不敢派出地面部隊越過北緯17度線,戰争中畏手畏腳,讓北越的火種始終不滅,如中蘇兩國源源不斷的對越軍事和經濟援助,如無法消滅越軍的後備補給線—胡志明小道,緻使北越軍隊各種裝備、武器與補給源源不斷的輸送前線,如南越政權的腐敗無能等等,但是,按照美國的世界最強悍的實力,以及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且中蘇并沒有明确宣布直接參戰的形勢下,至少在建立和維持一個穩定的南越政權上,應該沒有任何的問題,但美軍就是那麼熊,這麼慫,竟然沒有保住南越的半壁江山,打了20年,竟然不得不灰溜溜的滾回了美國。

美國太慫,不是因為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而是丢棄南越

北越人民軍

長達20年都無法打赢的戰争,徹底毀掉了美國人的信心,從1967年開始,随着美國大兵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特别是越南戰場上那些極端殘酷、極端悲慘的戰争場面的照片,在美國各大媒體上的公開,美國國内開始爆發了一波又一波反戰高潮,同時,戰争初期推動了經濟繁榮的利好全部不複存在,美國國内出現了通貨膨脹,經濟出現大幅度滑坡,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擊,并出現了巨額财政赤字,這一切,都迫使美國政府開始不得不考慮談判,希望以最體面的方式盡快脫離這場得不償失的戰争泥坑。

美國太慫,不是因為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而是丢棄南越

引發美國反戰的一張越南戰争照片

1973年1月15日,美國政府決定無限期停止了對北越的轟炸,1月27日,參加關于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在法國首都巴黎正式簽署了《關于在越南結束戰争、恢複和平的協定》的所謂《巴黎和平條約》,随後兩個月内,美國除部分軍事顧問外,所有軍隊全部撤出越南。

1975年4月30日,搭載最後一批美國顧問的直升機飛離西貢,5個小時後,北越坦克轟鳴着沖入了南越總統府,南越總統楊文明随即宣布投降。1976年1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統一越南共和國,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西貢市被更名胡志明市,越南戰争結束。

六、美國人永遠不停的檢討。

記得北韓戰争結束後,美國人也經曆了許多檢討過程,寫了很多的回憶錄,對于越南戰争,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也開始了檢討:“

越南戰争也許是一場悲劇,美國本來是根本不應該闖進去的。

"美國資深參議員喬治·麥戈文說:"

我認為,印度支那戰争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和道義的錯誤。

"言語何其像!

美國太慫,不是因為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而是丢棄南越

美越戰争中越南婦女

越戰之後卸任了近30年的美國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于1995年發表《回顧:越南的悲劇與教訓》一書。麥克納馬拉認為,美國政府決策人沒有意識到,"

無論是我們的人民,還是我們的領袖,都不是萬能的。在不涉及我們自身存亡的事務中,要判斷什麼是另一個國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應由國際社會進行公開辯論來決定,我們并不擁有天賦的權力,來用我們自己的理想或選擇去塑造任何其他國家。可是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我們仍然在重複着類似的錯誤。

"

越戰也徹底改變了美蘇兩霸争奪的格局:整個20世紀70年代,美國轉為戰略守勢,而蘇聯則處于戰略攻勢地位。

美國政府尼克松總統為了對抗蘇聯的攻勢,盡快地恢複戰争創傷,讓美國的經濟重新得到振興,将目光投向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尋求與中國的和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