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1年北韓戰争,毛主席派去了一個人,使志願軍的防禦力增強15倍

作者:豆花評史

抗美援朝,中美裝備差距懸殊

1950年6月25日,北韓戰争爆發。這原本隻是北韓半島上南北民族間的一場内戰,卻在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參與下,使得戰火不斷向北推進,威脅着鴨綠江對面的中國。面對北韓的求助以及美軍的險惡意圖,彼時剛剛成立一年的新中國選擇了抗美援朝,堅決維護中國利益及正義。1950年10月,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趕赴北韓,開始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對峙。

1951年北韓戰争,毛主席派去了一個人,使志願軍的防禦力增強15倍

抗美援朝

在當時,美軍所裝備的武器處于世界前列,毫不誇裝的說美軍是真正武裝到了牙齒。反觀大陸人民志願軍,隻有雜亂落後的萬國造武器。兩廂對比,隻能用“敵有我無,敵多我少,敵好我差”來形容。

北韓戰争時期,美軍向戰場中投入了不計其數的先進戰鬥武器,其中飛機約一千二百架,包括戰鬥截擊機、戰略轟炸機等機型,坦克一千五百餘輛,各類火炮近六千餘門。而中國人民志願軍隻裝備了輕武器,既沒有飛機也沒用大炮,是以在作戰時極為被動。

1951年,中美雙方僵持不下,一時誰也擊退不了誰,進入對峙狀态。然而随着時間推進,中美交戰次數增加,此時兩方在武器上的懸殊差距就在傷亡人數上展現得一清二楚。我軍面對敵人還能運用戰術取得多次勝利,但面對無差别轟擊的飛機大炮卻是毫無反擊的可能,在火力壓制下損傷慘重。

當北韓戰場前線的消息傳回北京到毛澤東主席那兒時,一向愛兵的主席十分心痛。可是剛成立的新中國的工業水準仍有所欠缺,在一時之間無法彌補這種武器上的差距。

正在頭疼時,毛主席想到了一個人選,對方在簡單了解中美雙方差距的情況之後就立馬起身前往北韓戰場。在他的指揮下,大陸志願軍的防禦能力直接增加了十五倍,令美軍無計可施。這個人究竟是誰,他又有怎樣的本事能一舉扭轉大陸志願軍在美軍炮彈下的困局呢?

少國小技,王耀南在共産黨大顯身手

被毛澤東主席派遣前往北韓戰場的人叫王耀南,1911年出生于江西萍鄉上栗。王家世代手工制作鞭炮,而王耀南在年紀很小時就跟随父親去礦裡做童工,并同家裡長輩學習鞭炮制作,他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就熟練掌握。1922年,年僅十一歲的王耀南開始參加共産黨上司的中國第一個兒童團安源兒童團,在之後的幾年又先後參加共産黨組織的各類罷工與革命。

1951年北韓戰争,毛主席派去了一個人,使志願軍的防禦力增強15倍

王耀南

1928年,王耀南跟随安陽礦工參加毛澤東上司的秋收起義,并在工農革命軍中擔任爆破組長的職位;1928年,在反圍剿過程中,王耀南在會昌附近主持架設了湘水大橋,使得三萬紅軍能順利突圍;1930年,十九歲的王耀南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同年又組建了紅一軍團工兵連;1933年,王耀南率領工兵團采用坑道爆破技術炸開沙縣城牆,使敵軍全滅;1934年,紅軍長征遭到山西軍閥閻錫山部隊的阻攔,王耀南又采用自己的技術炸毀了對方的鐵甲車。

如此種種事迹,讓王耀南在積累作戰經驗的同時,也一步步擔任紅軍總部工兵營營長。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王耀南還發明了地雷戰、平原道地戰、交通運輸戰等作戰方法,并且在實戰中都有十分顯著的成果。

1951年北韓戰争,毛主席派去了一個人,使志願軍的防禦力增強15倍

道地戰

1951年北韓戰争,毛主席派去了一個人,使志願軍的防禦力增強15倍

地雷戰

後來,王耀南因為傷情逐漸淡出衆人的視線。

山地坑道戰初露鋒芒

了解了北韓戰場局勢後,王耀南首先就從自己鑽研專攻的角度進行分析。首先過去所用的地雷戰和道地戰基本上都是針對大陸平原地區提出的戰術,且較為靈活,作戰人員可以随機應變。而北韓的地理條件與大陸有較大的不同,那裡更多的是山區。

此外,道地戰和地雷戰都适用于近距離作戰,在手槍手榴彈的射程範圍内,而北韓戰場上美軍多采用飛機大炮等武器,是遠距離作戰。

面對這樣的地形和作戰方式的變化,王耀南在和毛主席的談話中也表達了自己的顧慮。與此同時,考慮到新中國剛成立,暫時還沒有足夠的工業能力提供作戰挖掘道地所需要的裝備,大陸又用蔬菜水果向蘇聯換取了五百部空氣壓縮機準備投入北韓戰場。

就這樣,王耀南帶着這五百部空氣壓縮機和幾千支狙擊步槍等武器到達了北韓,與大陸志願軍成功彙合。在人民志願軍的黨委擴大會議上,王耀南向衆人傳達了毛澤東主席的訓示。會後他又在陣地上進行了細緻地觀察,最終給出了自己的意見——進行坑道式作戰。

1951年北韓戰争,毛主席派去了一個人,使志願軍的防禦力增強15倍

正在思索的王耀南

首先根據北韓山區陣地的地勢特點,确定據點的數量和位置,利用隧道式構築據點;然後再用坑道把各個據點聯通起來,坑道都要配置設定一定數量的可遠端作戰的武器,且坑道口正面對準敵人,最後再擴大坑道工事。整體上的坑道呈六邊形,類似于蜂巢的形狀,幾個六邊形緊密排列着。最後,王耀南還要求坑道有防火、防寒、防潮、防毒等功能,防止敵人破壞坑道。

1951年北韓戰争,毛主席派去了一個人,使志願軍的防禦力增強15倍

志願軍構築坑道

1951年9月,在王耀南的指導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全軍開始在陣地構築坑道。不久,美騎兵第一師第五團聯合英聯邦第28旅企圖占領我軍216陣地馬良山,在發現美軍目的後大陸志願軍64軍191師開始反抗回擊,而王耀南也緊急趕往馬良山指導完善坑道。也正是在這場戰鬥裡,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真正領略到了坑道戰的威力,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噩夢。

1951年北韓戰争,毛主席派去了一個人,使志願軍的防禦力增強15倍

因為坑道位于地下,對于飛機重炮來說很難找準位置,哪怕是無差别轟炸也很難對志願軍造成傷害。而之前王耀南強調坑道一定要呈六邊形并且要像蜂巢那樣密切聯系,就是為了防止敵人集中火力單獨摧毀某一條坑道。由于六邊形的網狀結構,不管敵人從哪一個方向進攻都會受到其他方向的反擊。

是以,盡管191師隻駐守了一個連的兵力在坑道内,但通過靈活的作戰方式以及轉換坑道,在一天之内就擊退了聯合國軍多達二十一次的進攻,殲滅敵軍七百餘人,而191師隻傷亡二十餘人。雙方傷亡人數對比便清晰地展現出了坑道戰的優越性。

此後,聯合國軍曾先後五次占領我軍馬良山陣地的地表,但過不了多久我軍又會利用複雜的坑道重新奪回陣地。在這幾次坑道戰中,我軍始終避免為了一時輸赢做出無謂犧牲,反觀聯合國軍卻是隻管眼前勝利不顧士兵死活,損失慘重。最終,我軍殲滅敵軍四千三百餘人、擊落敵機十四架、摧毀敵軍坦克六輛。

坑道戰使我軍防禦力提高15倍

可以說,坑道作戰的大獲全勝使得聯合國軍對這種戰術十分頭疼,而美軍方面在吸取了聯合國軍戰敗的經驗之後,沒有選擇一開始就進行地表陣地的争奪,而是用密集的炮火和低空轟炸先對志願軍陣地進行狂轟濫炸。

然而王耀南在構思坑道戰之初就已經将炮火轟炸等因素考慮了進來,一般而言,最大火力的炮彈最多可以轟炸幾米的深度,而志願軍所挖的坑道與地表的距離遠大于十米。是以盡管美軍出動了很多飛機大炮想要攻占志願軍陣地,卻每次都無功而返,頂多把陣地給炸個平,對志願軍造成的威脅和傷害極小。

而志願軍這邊則是在一次次與敵軍交戰時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一邊繼續坑道作戰一邊又對坑道進行改良,使其具有更加利于防禦和攻擊。首先坑道與地表之間距離足以抵禦敵軍火炮和飛機的接連轟擊;而坑道口則可以為野戰工事提供條件,在敵人停止轟擊的間隙,志願軍可以快速将炮拉到坑道口,并對敵軍陣地進行精确的轟擊,然後又憑借坑道複雜的結構及時将炮拉到内部安全位置。這樣即便是敵軍鎖定了我方炮彈的位置,也趕不上我軍躲避的速度。

1951年北韓戰争,毛主席派去了一個人,使志願軍的防禦力增強15倍

我軍在坑道口作戰

上甘嶺一戰中,美軍将領範弗裡特把美軍的炮彈火力由每天43輪強勢增加到了126輪,在之後四十來天裡一共向我軍發出了近200萬炮彈、5000枚航彈,不可不謂是喪心病狂。上甘嶺的山頭被美軍的狂轟濫炸整體削去了兩米,大塊的巨石也被炸成了粉末。而我軍依托坑道,與敵軍交手59次,一共擊退敵軍近900次沖鋒。這一仗,聯合國軍傷亡兩萬五千餘人,大傷元氣。

1951年北韓戰争,毛主席派去了一個人,使志願軍的防禦力增強15倍

上甘嶺戰勝

據1951年的防禦作戰統計資料,美軍的40-50枚炮彈使大陸志願軍傷亡一人;而根據1952年的資料,美軍660枚炮彈才是我軍傷亡一人。兩廂對比,我軍的防禦能力足足提高了15倍!這個驚人的提升在極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王耀南和他的坑道戰。

美軍與我軍交戰數回,也終于反應過來坑道作戰的利弊,于是也開始模仿我軍挖坑道。他們采用的是挖掘機開道混凝土澆注的方法,憑借着先進的裝置很快完工。然而,志願軍38軍113師隻派了4個排的軍力向美軍陣地襲擾,美軍本以為這次是教訓志願軍的好時機,不想對方用了14分鐘就占領了這邊陣地。

原來美軍的坑道大多是按藏身為目的構築的,坑道頂部厚度隻有3-7米,遠遠小于志願軍的15米。此外志願軍是費了很大一番功夫把山體挖空,進而修築坑道,而美軍卻沒領悟到這份精髓,隻以為志願軍是為了暫時躲避自己的飛機大炮。之後美軍并不死心,又接連模仿了幾場戰鬥,直到次次都被壓着打得很慘,這才不敢繼續模仿了。

在北韓戰場上,大陸志願軍修築了上萬條坑道,總長達到了1250公裡。三八線附近的山體幾乎都被志願軍掏空修築了坑道,極大程度地解決了養兵屯兵問題。同時,這些坑道因為能抵禦敵人大口徑炮火的轟擊,又具有良好的攻擊能力,被部隊譽為打不垮、炸不爛的地下鋼鐵長城。

而一開始提出山地坑道戰的王耀南,也在1955年9月被授予工程兵少将軍銜。可以說,王耀南的這一生就是一部兵工史,而他也不負衆望,在每次需要他時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雙手鑄就了中國工兵榮耀。

1951年北韓戰争,毛主席派去了一個人,使志願軍的防禦力增強15倍

王耀南在抗戰時期的獎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