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1年朝鲜战争,毛主席派去了一个人,使志愿军的防御力增强15倍

作者:豆花评史

抗美援朝,中美装备差距悬殊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原本只是朝鲜半岛上南北民族间的一场内战,却在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参与下,使得战火不断向北推进,威胁着鸭绿江对面的中国。面对朝鲜的求助以及美军的险恶意图,彼时刚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选择了抗美援朝,坚决维护中国利益及正义。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朝鲜,开始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对峙。

1951年朝鲜战争,毛主席派去了一个人,使志愿军的防御力增强15倍

抗美援朝

在当时,美军所装备的武器处于世界前列,毫不夸装的说美军是真正武装到了牙齿。反观大陆人民志愿军,只有杂乱落后的万国造武器。两厢对比,只能用“敌有我无,敌多我少,敌好我差”来形容。

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向战场中投入了不计其数的先进战斗武器,其中飞机约一千二百架,包括战斗截击机、战略轰炸机等机型,坦克一千五百余辆,各类火炮近六千余门。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只装备了轻武器,既没有飞机也没用大炮,所以在作战时极为被动。

1951年,中美双方僵持不下,一时谁也击退不了谁,进入对峙状态。然而随着时间推进,中美交战次数增加,此时两方在武器上的悬殊差距就在伤亡人数上体现得一清二楚。我军面对敌人还能运用战术取得多次胜利,但面对无差别轰击的飞机大炮却是毫无反击的可能,在火力压制下损伤惨重。

当朝鲜战场前线的消息传回北京到毛泽东主席那儿时,一向爱兵的主席十分心痛。可是刚成立的新中国的工业水平仍有所欠缺,在一时之间无法弥补这种武器上的差距。

正在头疼时,毛主席想到了一个人选,对方在简单了解中美双方差距的情况之后就立马起身前往朝鲜战场。在他的指挥下,大陆志愿军的防御能力直接增加了十五倍,令美军无计可施。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又有怎样的本事能一举扭转大陆志愿军在美军炮弹下的困局呢?

少小学技,王耀南在共产党大显身手

被毛泽东主席派遣前往朝鲜战场的人叫王耀南,1911年出生于江西萍乡上栗。王家世代手工制作鞭炮,而王耀南在年纪很小时就跟随父亲去矿里做童工,并同家里长辈学习鞭炮制作,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熟练掌握。1922年,年仅十一岁的王耀南开始参加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第一个儿童团安源儿童团,在之后的几年又先后参加共产党组织的各类罢工与革命。

1951年朝鲜战争,毛主席派去了一个人,使志愿军的防御力增强15倍

王耀南

1928年,王耀南跟随安阳矿工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并在工农革命军中担任爆破组长的职位;1928年,在反围剿过程中,王耀南在会昌附近主持架设了湘水大桥,使得三万红军能顺利突围;1930年,十九岁的王耀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又组建了红一军团工兵连;1933年,王耀南率领工兵团采用坑道爆破技术炸开沙县城墙,使敌军全灭;1934年,红军长征遭到山西军阀阎锡山部队的阻拦,王耀南又采用自己的技术炸毁了对方的铁甲车。

如此种种事迹,让王耀南在积累作战经验的同时,也一步步担任红军总部工兵营营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耀南还发明了地雷战、平原地道战、交通运输战等作战方法,并且在实战中都有十分显著的成果。

1951年朝鲜战争,毛主席派去了一个人,使志愿军的防御力增强15倍

地道战

1951年朝鲜战争,毛主席派去了一个人,使志愿军的防御力增强15倍

地雷战

后来,王耀南因为伤情逐渐淡出众人的视线。

山地坑道战初露锋芒

了解了朝鲜战场局势后,王耀南首先就从自己钻研专攻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过去所用的地雷战和地道战基本上都是针对大陆平原地区提出的战术,且较为灵活,作战人员可以随机应变。而朝鲜的地理条件与大陆有较大的不同,那里更多的是山区。

此外,地道战和地雷战都适用于近距离作战,在手枪手榴弹的射程范围内,而朝鲜战场上美军多采用飞机大炮等武器,是远距离作战。

面对这样的地形和作战方式的变化,王耀南在和毛主席的谈话中也表达了自己的顾虑。与此同时,考虑到新中国刚成立,暂时还没有足够的工业能力提供作战挖掘地道所需要的装备,大陆又用蔬菜水果向苏联换取了五百部空气压缩机准备投入朝鲜战场。

就这样,王耀南带着这五百部空气压缩机和几千支狙击步枪等武器到达了朝鲜,与大陆志愿军成功汇合。在人民志愿军的党委扩大会议上,王耀南向众人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会后他又在阵地上进行了细致地观察,最终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进行坑道式作战。

1951年朝鲜战争,毛主席派去了一个人,使志愿军的防御力增强15倍

正在思索的王耀南

首先根据朝鲜山区阵地的地势特点,确定据点的数量和位置,利用隧道式构筑据点;然后再用坑道把各个据点联通起来,坑道都要分配一定数量的可远程作战的武器,且坑道口正面对准敌人,最后再扩大坑道工事。整体上的坑道呈六边形,类似于蜂巢的形状,几个六边形紧密排列着。最后,王耀南还要求坑道有防火、防寒、防潮、防毒等功能,防止敌人破坏坑道。

1951年朝鲜战争,毛主席派去了一个人,使志愿军的防御力增强15倍

志愿军构筑坑道

1951年9月,在王耀南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全军开始在阵地构筑坑道。不久,美骑兵第一师第五团联合英联邦第28旅企图占领我军216阵地马良山,在发现美军目的后大陆志愿军64军191师开始反抗回击,而王耀南也紧急赶往马良山指导完善坑道。也正是在这场战斗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真正领略到了坑道战的威力,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噩梦。

1951年朝鲜战争,毛主席派去了一个人,使志愿军的防御力增强15倍

因为坑道位于地下,对于飞机重炮来说很难找准位置,哪怕是无差别轰炸也很难对志愿军造成伤害。而之前王耀南强调坑道一定要呈六边形并且要像蜂巢那样密切联系,就是为了防止敌人集中火力单独摧毁某一条坑道。由于六边形的网状结构,不管敌人从哪一个方向进攻都会受到其他方向的反击。

因此,尽管191师只驻守了一个连的兵力在坑道内,但通过灵活的作战方式以及转换坑道,在一天之内就击退了联合国军多达二十一次的进攻,歼灭敌军七百余人,而191师只伤亡二十余人。双方伤亡人数对比便清晰地体现出了坑道战的优越性。

此后,联合国军曾先后五次占领我军马良山阵地的地表,但过不了多久我军又会利用复杂的坑道重新夺回阵地。在这几次坑道战中,我军始终避免为了一时输赢做出无谓牺牲,反观联合国军却是只管眼前胜利不顾士兵死活,损失惨重。最终,我军歼灭敌军四千三百余人、击落敌机十四架、摧毁敌军坦克六辆。

坑道战使我军防御力提高15倍

可以说,坑道作战的大获全胜使得联合国军对这种战术十分头疼,而美军方面在吸取了联合国军战败的经验之后,没有选择一开始就进行地表阵地的争夺,而是用密集的炮火和低空轰炸先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

然而王耀南在构思坑道战之初就已经将炮火轰炸等因素考虑了进来,一般而言,最大火力的炮弹最多可以轰炸几米的深度,而志愿军所挖的坑道与地表的距离远大于十米。所以尽管美军出动了很多飞机大炮想要攻占志愿军阵地,却每次都无功而返,顶多把阵地给炸个平,对志愿军造成的威胁和伤害极小。

而志愿军这边则是在一次次与敌军交战时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一边继续坑道作战一边又对坑道进行改良,使其具有更加利于防御和攻击。首先坑道与地表之间距离足以抵御敌军火炮和飞机的接连轰击;而坑道口则可以为野战工事提供条件,在敌人停止轰击的间隙,志愿军可以快速将炮拉到坑道口,并对敌军阵地进行精确的轰击,然后又凭借坑道复杂的结构及时将炮拉到内部安全位置。这样即便是敌军锁定了我方炮弹的位置,也赶不上我军躲避的速度。

1951年朝鲜战争,毛主席派去了一个人,使志愿军的防御力增强15倍

我军在坑道口作战

上甘岭一战中,美军将领范弗里特把美军的炮弹火力由每天43轮强势增加到了126轮,在之后四十来天里一共向我军发出了近200万炮弹、5000枚航弹,不可不谓是丧心病狂。上甘岭的山头被美军的狂轰滥炸整体削去了两米,大块的巨石也被炸成了粉末。而我军依托坑道,与敌军交手59次,一共击退敌军近900次冲锋。这一仗,联合国军伤亡两万五千余人,大伤元气。

1951年朝鲜战争,毛主席派去了一个人,使志愿军的防御力增强15倍

上甘岭战胜

据1951年的防御作战统计数据,美军的40-50枚炮弹使大陆志愿军伤亡一人;而根据1952年的数据,美军660枚炮弹才是我军伤亡一人。两厢对比,我军的防御能力足足提高了15倍!这个惊人的提升在极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王耀南和他的坑道战。

美军与我军交战数回,也终于反应过来坑道作战的利弊,于是也开始模仿我军挖坑道。他们采用的是挖掘机开道混凝土浇注的方法,凭借着先进的设备很快完工。然而,志愿军38军113师只派了4个排的军力向美军阵地袭扰,美军本以为这次是教训志愿军的好时机,不想对方用了14分钟就占领了这边阵地。

原来美军的坑道大多是按藏身为目的构筑的,坑道顶部厚度只有3-7米,远远小于志愿军的15米。此外志愿军是费了很大一番功夫把山体挖空,从而修筑坑道,而美军却没领悟到这份精髓,只以为志愿军是为了暂时躲避自己的飞机大炮。之后美军并不死心,又接连模仿了几场战斗,直到次次都被压着打得很惨,这才不敢继续模仿了。

在朝鲜战场上,大陆志愿军修筑了上万条坑道,总长达到了1250公里。三八线附近的山体几乎都被志愿军掏空修筑了坑道,极大程度地解决了养兵屯兵问题。同时,这些坑道因为能抵御敌人大口径炮火的轰击,又具有良好的攻击能力,被部队誉为打不垮、炸不烂的地下钢铁长城。

而一开始提出山地坑道战的王耀南,也在1955年9月被授予工程兵少将军衔。可以说,王耀南的这一生就是一部兵工史,而他也不负众望,在每次需要他时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了中国工兵荣耀。

1951年朝鲜战争,毛主席派去了一个人,使志愿军的防御力增强15倍

王耀南在抗战时期的奖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