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少将向守志:老百姓為幫八路軍抗日,2個月消滅50萬隻狗

開國少将向守志:老百姓為幫八路軍抗日,2個月消滅50萬隻狗

秦基偉的機槍手

向守志,是四川省宣漢縣人,早年辍學務農。當時紅四方面軍路過他地家鄉,16歲的向守志便決定參加紅軍,成為一名紅軍戰士。别看當時他的年紀小,但是在戰場上的膽色,一點都不輸其他人。這樣年紀小又敢打的

“紅小鬼”

,自然是受到上級的欣賞!

時任副團長的劉昌毅對向守志更是欣賞有加,在某次戰鬥結束後,劉昌毅便找到向守志,想要讓他當個排長,帶領隊伍。不過當時的向守志卻選擇拒絕,因為自己的年齡太小,擔心别人不服氣,于是選擇繼續當戰士。

不過随着向守志在戰場的表現,還是得到大家的認可,在立下戰功後,便将他提拔為班長。對于這個職務,向守志選擇了接受。此後他便跟随着部隊到處征戰,在軍中的職務也不斷上升,在抗戰爆發後,他便被調到

129師771團機槍連

擔任連長!

開國少将向守志:老百姓為幫八路軍抗日,2個月消滅50萬隻狗

1938年3月16日向守志帶領機槍連參加了神頭嶺伏擊戰

,當時的向守志下令,讓所有人放開手腳打,所有的子彈都不準留。在這次戰鬥當中,共斃傷俘日軍1500餘人,繳獲長短槍支500餘支,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

此後的戰鬥中,向守志也讓日軍領略了自己的厲害,打出了自己的威風。當時的秦基偉擔任太行分區一分區司令,向守志就是他的部下。在得知向守志的事迹後,秦基偉便高興的說:

“有了向守志,我就有了一把利劍,誰也不怕!”

在此後的行動中,向守志所帶領的部隊,不管是打頭陣,還是斷後,都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

是以向守志便擁有了一個綽号叫“秦基偉的機槍手”,成為秦基偉最為看重的将領之一!

打狗背景

1938年後,随着日軍戰線的拉長,這就導緻日軍兵力不足,隻好回軍安定後方。這時候的八路軍根據地便成為日軍的主要目标,為此日軍開展多種形式的掃蕩方式,嚴重的壓縮中共的活動空間,這時候

隐蔽性便成為八路軍需要考慮的問題

當時冀中地區的地形條件加上日軍的針對,讓八路軍的行動受到很大限制。為此八路軍在夜間的行動也就大大增加,保密問題也愈發得嚴重。打狗運動的興起,主要是中共對于隐蔽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跟日軍的嚴防死守有關。

開國少将向守志:老百姓為幫八路軍抗日,2個月消滅50萬隻狗

在農村當時家家戶戶都有養狗,以此來預警、保衛家中的财富。在平時養狗無傷大雅,但是在目前這個節骨眼上,狗的叫聲會暴露中共人員的行動,直接威脅到生命安全。當時

河南村事件

,就是因為敵人通過狗叫聲,摸清八路軍行動路線,給我們帶來血的教訓!

八路軍也想過其它辦法,比如說用棉花包腳,來減少腳步聲!可是狗的嗅覺靈敏,我方人員很難保證隐蔽性,如何處理狗叫便成為中共急需解決的問題!

打狗進行時

1939年冬天,八路軍正式開展打狗運動!當時冀中地區八路軍的最高将領便是向守志,他親眼看到老百姓為能夠幫助八路軍戰勝日軍,親自将自己家的狗給殺掉,這讓他非常感動,哪怕是多年以後,向守志都經常提起冀中老百姓,對抗戰勝利作出的貢獻。

在打狗運動當中,向守志所管轄的部隊,按照上級的要求!非常注重老百姓的情緒和态度,通過各種方式,來做百姓的說服,讓百姓明白這項運動開展的原因。正是這樣,才會得到老百姓的認可,使得這項工作慢慢開展順利。

開國少将向守志:老百姓為幫八路軍抗日,2個月消滅50萬隻狗

根據史料的記載,在這場運動中,

老百姓們2個月的時間共計消滅50~60萬隻狗,使得當時的冀中地區幾乎看不到狗的蹤迹。

打狗運動的成功,讓中共人員的隐蔽性大大的增強,使得敵軍無法再輕易的發現我軍行動軌迹。

當然這50~60萬隻狗也沒有白白地死去,一方面狗肉可以充當糧食,解決當時糧食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狗皮還可以加工當成衣物。當時在士兵中還流傳有這樣的歌謠,

“狗皮好,狗肉香,吃飽穿暖打東洋,渾身上下有力量。”

呂正操的回憶

對于打狗運動,呂正操将軍曾在回憶錄中提及,他說

打狗,也可以說是冀中地區的一種一舉三得的特殊運動,也是平原遊擊戰的一種群衆性的創舉,對反擊日軍起到很大的作用。

據說這場運動一開始是冀中開始的,然後冀南随後跟上,到後來山東也跟着學起來。在當時,狗皮褥子和背心,是最受歡迎的被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