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掃戰場時,閻錫山為何讓士兵先搜鬼子褲兜,而不是拿走武器彈藥

在抗日戰争時期,湧現了一大批愛國将領,他們為了保衛國家,付出了很大的貢獻。正式由于他們的奮勇抵抗,才把日軍的鐵騎趕出中國,而小編今天說的就是統治山西長達38年之久的閻錫山。

清掃戰場時,閻錫山為何讓士兵先搜鬼子褲兜,而不是拿走武器彈藥

閻錫山是清朝陸軍步兵舉人出身,曾任山西省主席,國防部長等要職,但他對于帶兵打仗,也有着自己的一套,在抗日戰争期間,閻錫山率領的第二戰區與日軍展開戰鬥,當時隻有是閻錫山的部隊打完勝戰之後,都會做一件事。

清掃戰場時,閻錫山為何讓士兵先搜鬼子褲兜,而不是拿走武器彈藥

那就是不去撿鬼子的武器彈藥,而是去摸他們的褲兜,看看裡面有沒有地圖。很多人會問了,在戰争期間,武器裝備是最值錢的,也是擴充實力的表現,更何況,我軍也有地圖,為何要鬼子的地圖?這讓屬下的士兵紛紛向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

清掃戰場時,閻錫山為何讓士兵先搜鬼子褲兜,而不是拿走武器彈藥

其實,這和閻錫山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閻錫山在山西38年,他養成了一種商人的性格,那就是很注意細節,在當時,日軍侵略中國的時候,是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的,而他們的地圖甚至可以精确到一棵樹那麼仔細。

清掃戰場時,閻錫山為何讓士兵先搜鬼子褲兜,而不是拿走武器彈藥

而我軍雖然說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對地形相對熟悉,但經過戰火的洗禮後,很多的建築都被摧毀,是以,地圖相對而言都不是特别的精細。反觀日本人,在準備發動戰争前的五到十年,都會派遣大量的特務對我國的地形進行描繪,而且還會學習中國的文化,風俗來對中國人進行了解。

清掃戰場時,閻錫山為何讓士兵先搜鬼子褲兜,而不是拿走武器彈藥

是以,日本的地圖可以精确到一個荒無人煙的村莊,甚至有的未通的山路,日軍都有記載,為侵略戰争做準備。而閻錫山正式看中了這一細節,拿到了日軍最新的軍事地圖,對後面的戰争布陣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第二次直奉戰争期間,奉軍張作霖率領17萬人攻打吳佩孚的25萬直系軍隊,剛開始奉軍慘敗,少帥張學良找當時的日本顧問借來了一份日軍的軍事地圖,最後才得以找到一條地圖上沒有的山路進行撤退,由此可見,日本人對中國的地形勘探熟悉到什麼程度。

清掃戰場時,閻錫山為何讓士兵先搜鬼子褲兜,而不是拿走武器彈藥

而閻錫山正式看中了這一點,畢竟清掃戰争的時候,說明我軍已經大獲全勝,那些武器彈藥遲早都是自己的,而日軍的地圖第一時間進行收集,然後對我軍地圖進行對比,進行填充。對于打了一輩子仗的閻錫山來說,這其中的道理他還是看的很清楚的。對此,你怎麼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