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前兩天,我們仔細地研究過關于“德意志”的曆史,尤其是在《巴巴羅薩》那篇文章中,我們對于“神聖羅馬帝國”有了一個非常明确的了解。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德意志”,那麼這個詞一定是“分裂”!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在中世紀的歐洲,宗教一直處于統治地位,盡管如此,宗教内部依然内鬥不斷,以基督教為首的正統教派經常和異教發生沖突,而16世紀由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将德意志内部的宗教分裂推向了高潮。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别的國家雖然也有不同程度的宗教鬥争,但是普遍還是有一個宗教勢力占據着主導地位,而德意志卻一直是各方勢力平分秋色。這也就很好了解為什麼德意志内部的宗教鬥争一直很激烈了,畢竟大家都差不多,誰也不讓着誰!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除了精神方面,在現實意義上,德意志也是不統一的。

因為沒有一個集權的中央政府,德意志一直是處于“聯邦”狀态

。就神聖羅馬帝國時期而言,整個德意志擁有城邦400多個,甚至有一些城邦僅僅是幾個小村落,但隻要是貴族分封,它的合法性就會被承認。

如果按照德意志正常的曆史演進,這種混亂與分裂的局面大機率會一直持續下去,但曆史總是充滿了各種巧合,一個大事件的發生使得德意志的發展來到了十字路口!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1789年7月13日這一天,法國國内的革命群衆攻占了巴士底獄,震驚整個歐洲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了!在大革命之前,法國實行的是“三種人等級制度”。第一、二等級均為貴族,擁有相當多的特權,但這類人所占據的人口比例僅有3%,剩下的絕大部分都是勞苦大衆,也就是所謂的“第三等級”。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因為法國國王的驕奢淫逸,第三等級的群衆十分痛恨國王和貴族,心中所積壓的憤怒終于在“三級會議籌款”活動中被點燃了,在鋪天蓋地的革命浪潮中,君主立憲制被送上了法國的政治制高點,法國迎來了嶄新的時期!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了解一些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法國和德國有多近!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這樣一場足以震驚世界的運動,德意志人對它的态度卻十分冷淡,甚至還有許多人對革命持反對态度。

盡管如此,法國大革命依然是注定要在歐洲掀起大風浪的,既然你不願意主動改變,那就會有人來幫你,但是這過程肯定是不會太溫和的。

很快,“幫助”德意志改革的人出現了——拿破侖!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為了鞏固法國革命的成果,拿破侖于1804年稱帝,并着手制定了戰争計劃,戰争的目的在于清除封建君主專制,因為在法國大革命以後,法國的國王流亡到了國外,并且歐洲許多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也開始公然反對拿破侖。

因為篇幅原因,戰争的過程在這裡并不細說,這場波及到整個歐洲的戰争,最終以拿破侖兵敗滑鐵盧告終。從戰争結果來看,拿破侖戰争似乎是失敗的,但是這場戰争所帶來的曆史影響卻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對于德意志而言。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在戰争爆發的第三年,拿破侖就迫使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退位,神聖羅馬帝國滅亡了。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戰鬥,拿破侖最終控制了德意志以及普魯士地區,将德意志納入了法國的領土之下。

從拿破侖稱帝就可以看出,他的最終目标是建立一個以“法蘭西秩序”為核心的大帝國,而要完成這一目标,

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造德意志,使它在各個方面完全和法蘭西比對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在拿破侖統治地區,原先德意志體系的各個方面都被重新整合了,而整合的依據就是《拿破侖法典》,資産階級自由民主制度開始大力推行。以最先占領的萊茵地區為例,新鮮的資産主義自由政策使得這一地區的群眾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待遇,先前被封建君主專制壓迫的各個階級也開始逐漸傾向于“拿破侖主義”。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大家可以類比一下我們中國曆史,在清王朝覆滅之後,中國各個階層當時的狀态其實就和這裡我們所提到的德意志群眾的态度差不多。

當然,僅僅做到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進一步推行具有“法國資本主義”的政策,拿破侖指令強化對德意志地區的改革,包括行政、司法、農業等各個領域,這就好比先是“試點運作”,再到全面推行。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而除了萊茵地區,德意志的其他區域“資本主義化”的進展也十分順利,雖然并不是所有的地區都是資本主義主導,例如萊茵河以東,因為這個地區主要以農民為主,是以當資産階級變革之風吹到這裡時,農民就成為了變革的主要獲益者,在繳納了一定贖金之後,農民也可以獲得與資産階級同等的權利。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但是,拿破侖所做的這一切歸根結底不是為了德意志的進步,而是為了鞏固法國的革命成果。基于這樣的目的,在德意志地區推行資本主義制度時,無可避免地會使用暴力或者強制手段,例如經常把德意志人強行拉入法國軍隊中服役,這就導緻了德意志内部其實是存在反對拿破侖的勢力的,隻不過這種勢力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

總而言之,通過戰争方式,拿破侖還算比較順利地将法國的資本主義紮根在了德意志的“土壤”之上。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從拿破侖戰争促使神聖羅馬帝國滅亡開始,德意志就處在了一個曆史交錯的十字路口。在戰争的催化作用下,原先神聖羅馬帝國的大部分邦國都因為無法适應突如其來的變革而很快衰敗,但是有一個邦國卻是個例外——普魯士。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普魯士這個種族十分特殊,它自始至終都捍衛德意志的傳統信條,他主張德意志各民族應該劃歸為一個統一的民族,進而形成德意志民族合力。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舊普魯士時代”,普魯士一直是德意志的傑出代表,并且受到帝國内部諸多邦國的支援。

在拿破侖滅亡神聖羅馬帝國的戰争中,普魯士一度是法軍最為頭疼的對手,因為它堅持德意志民族的獨立而拒絕拿破侖的入侵,這就導緻了雙方必定會有一場“以決勝負”的争鬥。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1806年10月,著名的“耶拿戰役”爆發了!因為普魯士臃腫的行政體系,法軍在拿破侖的帶領下,法軍僅以5000人為代價就擊敗了普魯士軍隊,一舉拿下了普魯士。“舊普魯士”宣告覆滅,所謂“成王敗寇”,和德意志大部分地區一樣,等待普魯士的隻能是“拿破侖主義”的到來!

雖然對于普魯士來說,這樣的結果很難接受,但是好在這個民族并沒有消亡,痛定思痛之後,普魯士強大的一面展現了出來——自發性改革。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首先是一大批自由主義貴族開始覺醒,雖然他們十分痛恨法國人和拿破侖,但是不得不承認,法國在國家形态轉換這方面,已經走在了德意志的前面,是以他們也試圖實行其中的許多改革,以加強自己的國家實力。

和法國不同的是,普魯士對于“革命”的了解側重點是不同的。法國人是為了自由而革命,資産階級自由是他們追逐的目标;而普魯士則不一樣,他們把戰争失敗的根本原因歸結為軍事實力——普魯士人需要建立一個“極權主義”的軍事國家。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改革中,普魯士的上司人十分重視把德意志人民的道德和物質力量全部整合起來,實作德意志民族主義的新生。

不過,可能連普魯士人自己都不會想到,這場變革完成了德意志内部多年的“夙願”——民族統一。

在拿破侖戰争之前,德意志因為沒有一個能對所有德意志人都産生限制力的對象,是以在對抗拿破侖的過程中,整個德意志的民族都顯得十分松散,在普魯士被迫與拿破侖簽訂喪權辱國的《提爾西特和約》之後,普魯士人意識到“成為一個民族的根本在于民族精神。”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侖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在吸收了來自“法國大革命”的資本主義思想後,普魯士人将本民族的特點和這一思想進行了結合,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其他方面,以普魯士為首的德意志民族都展現出了一種新的面貌!

尤其是在農民方面,除了取消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外,農民還獲得了諸多合法權利,這就使得大部分農民成為了“資本主義的生力軍”,給德意志的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原動力。

其實,與其說是拿破侖改變了德意志,倒不如說是德意志“利用”了拿破侖,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改革中,能夠快速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這是德意志民族最大的“幸運”!

有時候,我也在想,假如當時清朝末年也能有如此清醒的認識,那100多年的屈辱還會發生嗎?誰知道呢!曆史本沒有如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