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東北軍“二當家”,卻秘密送兒子參加紅軍,後成八路軍司令員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藥紮成重傷,随後不治身亡。張作霖去世後,東北的局勢一時間很亂,張學良被緊急招回來繼承他父親的事業,當時跟随張作霖的一下老部下中有聲望的人很多,年少資曆淺的張學良如何能讓大衆信服呢?關鍵時刻,一個人站在了他這邊,那就是東北軍的二把手——張作相。

張作相祖籍直隸深縣太古莊花盆村,後舉家輾轉來到東北。光緒七年(1881年2月9日)生于錦縣南雜木林子,父母均為農民,家境較為殷實,父親為泥瓦匠,此外還耕種幾垧地,生活比較充裕。張作相小時候曾在附近的私塾讀書,受過蒙學教育,但三年後父親就讓他棄學,跟他一起學習泥瓦匠手藝,賺錢謀生。

光緒二十年,即1894年,甲午戰争爆發,這一年張作相剛剛13歲,他的家鄉正處在戰争中心,日本的侵略導緻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張作相家的生計受到嚴重影響,導緻年幼的張作相開始出外賺錢,養家糊口,他到他的叔父家幫忙,堂兄張作正與他的禀性相像,趣味相投。

他是東北軍“二當家”,卻秘密送兒子參加紅軍,後成八路軍司令員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修從山海關到新民的鐵路,張作相決定離開叔父家,去修築鐵路。而此時,與他相交甚好的堂兄張作正被人誣告,投入監獄,後來證明沒有違法行為而被釋放。但仇家并沒有是以而罷休,在張作正從監獄傳回家裡的路上,被仇家郭玉所殺害,臨死前,張作正對張作相說出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要他為其報仇。

為了躲避仇家的迫害,張作相離家出走,1901年,張作相結束颠沛流離的生活,找到并殺了已經成為清軍官兵的郭玉,之後傳回家鄉錦縣,糾集數十人到郭家複仇,殺死幾人後為了躲避官府追捕帶領手下四處流浪,沒有立腳之地,靠打家劫舍生存。這時候,張作相聽說八角台的張作霖為人仗義,深得綠林的擁戴,于是帶領手下投靠張作霖。

張作相投靠張作霖時,正值張作霖身處危境,附近的土匪項昭子正在進攻張作霖的八角台,張作相帶領40多人堅守炮樓,成功掩護張作霖出城,為擊斃項昭子立下汗馬功勞。從此張作相越發受到張作霖的重用,并與張景惠、張作霖結拜為兄弟,張作相也成為了二當家。

他是東北軍“二當家”,卻秘密送兒子參加紅軍,後成八路軍司令員

1902年,張作霖這支土匪隊伍被清廷收編後,張作霖被任為新民府遊擊馬隊管帶,張作相為哨官。張作霖歸順清政府後,張作相搖身一變,也成為“官家人”,先後任清軍遊擊馬隊哨官、管帶等職,清宣統三年(1911年)從東三省講武堂畢業。

清朝覆滅之後,袁世凱竊得辛亥革命果實,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張作霖在東北也服從中華民國管理,地位不斷攀升,張作相也扶搖直上。1916年,張作霖任奉天督軍兼省長,張作相被任命為二十七師步兵旅長。1918年段祺瑞任命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張作相任巡閱使署總參謀長、參議,兼任二十七師師長和衛隊旅旅長。

他是東北軍“二當家”,卻秘密送兒子參加紅軍,後成八路軍司令員

張作相為人忠厚,是張作霖最為信任的幹将和兄弟,但張作相并不是以而自命不凡、咄咄逼人,而是十分的厚道和謙讓,從對郭松齡的倒戈事件的處理上就可看出張作相的為人。當時張作霖主張把參加倒戈的将領全部槍決,以免除後患。同時也是對其他軍隊将領的一種警示,避免日後類似事情發生。但張作相堅持建議寬大處理,給這些将領和士兵一次機會,不再追究此事的責任,還不惜用自己身家性命換取對郭松齡部下的赦免。張作霖接受了張作相的建議,赦免了郭松齡部下,避免了一次血腥的屠殺,為奉軍儲存了實力。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沈陽皇姑屯被日軍炸死,奉系軍閥内部大多數人主張由張作相接替主政奉系,但他再次拒絕,力主由少帥張學良接替,之後憑借自己的威信和地位,團結奉系内部成員,一心輔佐少帥,任東北邊防軍副司令長官,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吉林省政府主席等職,由于輔佐張學良有功,是以,人們又稱其為輔帥。

他是東北軍“二當家”,卻秘密送兒子參加紅軍,後成八路軍司令員

抗戰前夕,張作相因不滿南京政府與日本簽訂《何梅協定》,憤然辭職,退出軍政界。此後,他一直在天津英國租界隐居。隐居期間,日僞當局一直想利用張作相的聲望出面組建僞政權,但均遭到張作相的嚴詞拒絕。蔣介石方面也多次請張作相出山,在抗戰後出來在東北任職,也遭到拒絕。

随着局勢的緊張,張作相安排自己的兒子張廷樞去駐守長城與日軍作戰,而且還悄悄讓兒子加入了紅軍,在中共的上司下,張廷樞參與了八路軍第一支遊擊隊的組建,并被任命為八路軍第一遊擊縱隊司令員。在抗日戰争中,張廷樞帶領軍隊浴血奮戰,有很多驕人的戰績。

可以說,張作相在國共兩面都收到相當的禮遇,他的民族氣節更是時人的表率,也是後人學習的榜樣。錦州解放後,張作相被解放軍誤俘,得知身份後,受到解放軍禮遇,派人用汽車由熱河草道護送回到天津寓所。1949年3月,張作相患腦溢血忽然去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