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东北军“二当家”,却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八路军司令员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药扎成重伤,随后不治身亡。张作霖去世后,东北的局势一时间很乱,张学良被紧急招回来继承他父亲的事业,当时跟随张作霖的一下老部下中有声望的人很多,年少资历浅的张学良如何能让大众信服呢?关键时刻,一个人站在了他这边,那就是东北军的二把手——张作相。

张作相祖籍直隶深县太古庄花盆村,后举家辗转来到东北。光绪七年(1881年2月9日)生于锦县南杂木林子,父母均为农民,家境较为殷实,父亲为泥瓦匠,此外还耕种几垧地,生活比较充裕。张作相小时候曾在附近的私塾读书,受过蒙学教育,但三年后父亲就让他弃学,跟他一起学习泥瓦匠手艺,赚钱谋生。

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一年张作相刚刚13岁,他的家乡正处在战争中心,日本的侵略导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张作相家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年幼的张作相开始出外赚钱,养家糊口,他到他的叔父家帮忙,堂兄张作正与他的禀性相像,趣味相投。

他是东北军“二当家”,却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八路军司令员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修从山海关到新民的铁路,张作相决定离开叔父家,去修筑铁路。而此时,与他相交甚好的堂兄张作正被人诬告,投入监狱,后来证明没有违法行为而被释放。但仇家并没有因此而罢休,在张作正从监狱返回家里的路上,被仇家郭玉所杀害,临死前,张作正对张作相说出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要他为其报仇。

为了躲避仇家的迫害,张作相离家出走,1901年,张作相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找到并杀了已经成为清军官兵的郭玉,之后返回家乡锦县,纠集数十人到郭家复仇,杀死几人后为了躲避官府追捕带领手下四处流浪,没有立脚之地,靠打家劫舍生存。这时候,张作相听说八角台的张作霖为人仗义,深得绿林的拥戴,于是带领手下投靠张作霖。

张作相投靠张作霖时,正值张作霖身处危境,附近的土匪项昭子正在进攻张作霖的八角台,张作相带领40多人坚守炮楼,成功掩护张作霖出城,为击毙项昭子立下汗马功劳。从此张作相越发受到张作霖的重用,并与张景惠、张作霖结拜为兄弟,张作相也成为了二当家。

他是东北军“二当家”,却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八路军司令员

1902年,张作霖这支土匪队伍被清廷收编后,张作霖被任为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张作相为哨官。张作霖归顺清政府后,张作相摇身一变,也成为“官家人”,先后任清军游击马队哨官、管带等职,清宣统三年(1911年)从东三省讲武堂毕业。

清朝覆灭之后,袁世凯窃得辛亥革命果实,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张作霖在东北也服从中华民国管理,地位不断攀升,张作相也扶摇直上。1916年,张作霖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张作相被任命为二十七师步兵旅长。1918年段祺瑞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张作相任巡阅使署总参谋长、参议,兼任二十七师师长和卫队旅旅长。

他是东北军“二当家”,却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八路军司令员

张作相为人忠厚,是张作霖最为信任的干将和兄弟,但张作相并不因此而自命不凡、咄咄逼人,而是十分的厚道和谦让,从对郭松龄的倒戈事件的处理上就可看出张作相的为人。当时张作霖主张把参加倒戈的将领全部枪决,以免除后患。同时也是对其他军队将领的一种警示,避免日后类似事情发生。但张作相坚持建议宽大处理,给这些将领和士兵一次机会,不再追究此事的责任,还不惜用自己身家性命换取对郭松龄部下的赦免。张作霖接受了张作相的建议,赦免了郭松龄部下,避免了一次血腥的屠杀,为奉军保存了实力。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日军炸死,奉系军阀内部大多数人主张由张作相接替主政奉系,但他再次拒绝,力主由少帅张学良接替,之后凭借自己的威信和地位,团结奉系内部成员,一心辅佐少帅,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政府主席等职,由于辅佐张学良有功,因此,人们又称其为辅帅。

他是东北军“二当家”,却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八路军司令员

抗战前夕,张作相因不满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愤然辞职,退出军政界。此后,他一直在天津英国租界隐居。隐居期间,日伪当局一直想利用张作相的声望出面组建伪政权,但均遭到张作相的严词拒绝。蒋介石方面也多次请张作相出山,在抗战后出来在东北任职,也遭到拒绝。

随着局势的紧张,张作相安排自己的儿子张廷枢去驻守长城与日军作战,而且还悄悄让儿子加入了红军,在中共的领导下,张廷枢参与了八路军第一支游击队的组建,并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司令员。在抗日战争中,张廷枢带领军队浴血奋战,有很多骄人的战绩。

可以说,张作相在国共两面都收到相当的礼遇,他的民族气节更是时人的表率,也是后人学习的榜样。锦州解放后,张作相被解放军误俘,得知身份后,受到解放军礼遇,派人用汽车由热河草道护送回到天津寓所。1949年3月,张作相患脑溢血忽然去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