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靠生産模具起家,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第六名,騙補達60億

如果說目前那個行業最火,相信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出新能源汽車行業。畢竟,随着網際網路資本和其他資本不斷注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找不出比新能源汽車更加火爆的行業。尤其是在中國,不僅有大量資本注入,有些行業更是為了轉型也在滲入到新能源汽車領域。但話說回來,國内的新能源車企,目前還是以國内市場為主,并不像特斯拉一樣全球暢銷。

而有一家中國車企,卻做到了“揚眉吐氣”的地步。不僅拿下了第十一張新能源汽車生産資質,其生産的車型更是通過了歐盟E-Mark等标準認證出口歐洲,首批銷售1000多輛。在2017年的時候新能源汽車銷量更是拿下了全球第六名的好成績,而這家車企,就是知豆。但是好景不長,知豆輝煌沒有超過2年就被以拍賣結束了自己的汽車生涯。

靠生産模具起家,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第六名,騙補達60億

靠生産模具、塑件、電機及控制器起家 生産的汽車靠海外存活

目前知道的知豆汽車,可能還帶有吉利汽車、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光環。但是,早期的知豆汽車,隻不過是一家靠着生産模具和塑件、電機以及控制器起家的民營企業,而主要創始人則是鮑文光。據稱能夠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主要是因為轉型,再者就是為了擺脫嚴重污染的化工行業。

随後開始了不斷地摸索和研發新能源汽車方方面面,最後在2013年的時候制造出了第一款知豆産品。但是因為前期沒有生産資質,是以知豆即使生産出來也隻能遠銷海外,最初大多數銷往了意大利。但同樣是在2013年,知豆電動汽車獲得了歐盟頒發的具有E-Mark等标準認證,進而打開了知豆的門路。

靠生産模具起家,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第六名,騙補達60億

随後知豆便開始出口歐洲國家,光第一批出口的車輛就多達1000輛。現在看來雖然出口量不算多,但是在2013年能夠獲得歐盟認可,并且出口歐盟,卻是很多傳統燃油車企夢寐以求的事情。随後知豆開始了國内市場的精彩表演,而且是一發不可收拾。

當外國高端制造的虛假外衣被國産無情揭露之後,不僅是國内的年輕人開始支援國産,連不少外國人都開始選擇價格更低品質更好的中國制造了。就拿前段時間受到各大創投巨頭關注的潮多多app來說,經過此次疫情,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信任中國制造。

不少老外委托留學生在潮多多等平台代購不足200元的AJ、阿迪等潮牌,再運到境外賣出30倍的天價,連國際鑒鞋師都感歎:從中國工廠的機器打開的那一刻,我們的優勢隻剩設計水準了。

靠生産模具起家,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第六名,騙補達60億

吉利汽車加盟助力 多家A股上市企業紛紛站台知豆産品

到了2015年,蘭州知豆和吉利控股等聯合發起成立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并成為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在吉利的助力之下,知豆終于在2017年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和工信部審批,正式拿到新能源乘用車的生産資質(第十一張資質證)。而知豆也沒有氣餒,在2017年度就拿下了國内電動乘用車銷量榜的第2名,并且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榜中排名第6名的成績。

由于政府不斷地鼓勵和扶持,從上而下的補貼政策出台,使得補貼後售價僅有4-6萬元的知豆成為很多人的不二之選。尤其是吉利汽車加盟以後,知豆汽車在2015年銷量就達到了2.5萬輛,2016年2.4萬輛,2017年達到了頂峰,銷售了4.3萬輛車型。并且在同年的時候拿到了B輪融資,估價一度高達80億元。

靠生産模具起家,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第六名,騙補達60億

不僅如此,很多上市公司都紛紛抛來橄榄枝要求加入。尤其是雙林股份等投入5000餘萬元進行參股或戰略增資等,從那個時候來看,基本上看好知豆汽車在中國市場乃至國外市場的前景和發展。除了知名的上市公司以外,還有很多知名的投資集團也紛紛加入到知豆汽車。

60億元騙補撕開了真正的僞裝衣 創始人成為“老賴”

樹大招風,自然很多事情也就在這個時候發生。而浙江省甯海縣人民法院的一份判決書,徹底撕開了知豆電動車銷售的“秘密”,進而有了“騙補60億元的說法”。當然,并不是空穴來風,經過法院勝利查明,從2015年起蘭州知豆一筆約為9341萬元車輛訂單當中,當地政府補貼4124萬元。不僅如此,知豆公司還享受了國家補貼,平均每輛車可以獲得4.5萬元的補貼。

靠生産模具起家,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第六名,騙補達60億

如此一來,相當于知豆汽車生産一輛車,本地政府和國家補貼的費用就超過了車輛售價的50%,而知豆汽車隻需要承擔一半的價格就可以生産一輛車。如果一輛車按照6萬元計算的話,知豆汽車在2017年前賣出去的10萬輛車至少可以拿到60億元的補貼。而接下來的事情,更加證明了知豆汽車的的确确在騙取補貼。

為了能夠拿到對應的技術名額和補貼政策,知豆汽車要求續航裡程80公裡和最高時速80公裡的車型剛剛能夠達到D1、D2的要求。2016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由“雙80”提升為“雙100”,這年新釋出的知豆D2S的最高時速也提到了100公裡。以此為目的地進行套取大量的補貼資金,但是到了2018年,國家開始收緊補貼或下調補貼,進而才真正露出本來的面目。

靠生産模具起家,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第六名,騙補達60億

由于補貼“盯準”了續航裡程(150公裡以下電動汽車正式“去補”),是以知豆汽車在2018年全面潰敗。從2017年的4萬多輛銷量到2018年的1.5萬輛,然後到2019年的2100輛,斷崖式的潰敗。雖然一度想轉型到SUV和轎車,可是銷量不景氣、補貼一時半會不到位,到2017年之後零補貼,讓知豆汽車陷入了癱瘓的狀态。正驗證了那句話: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曾經三年賣出10萬輛的“占車神器”——知豆,在經曆了停産、裁員之後,最終走向了破産拍賣的結局。創始人鮑文光也被限制高消費,如果再給鮑文光一次機會,肯定不會再這麼玩下去,但是終究過去的已經過去,世上本沒有後悔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