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威故事|毛忠勇武守甘涼

毛忠勇武守甘涼

明朝的時候,古浪有位叫毛忠的名将,他骁勇善戰,所向披靡,所到之處敵人無不聞風喪膽,被後世譽為“塞上長城”。

毛忠(1393—1468),字允誠,原名哈喇,蒙古族,扒沙(今古浪縣大靖鎮)人。毛氏一族,曆代從軍,戰功赫赫。毛忠的曾祖叫哈喇歹,是元朝時帶兵打仗的名将。洪武年間,他帶領部隊歸附了明廷,被封為千戶,後來在作戰中犧牲。毛忠的祖父叫拜都,一直駐守在新疆哈密一帶,犧牲在了哈密戰場上。毛忠的父親叫毛寶,骁勇善戰,官至總旗。明永樂年間,因平定了沙州的叛亂,被朝廷封為伍長,并授永昌衛百戶。

武威故事|毛忠勇武守甘涼

毛忠繼承父親毛寶的官職時年僅二十歲。他身材高大,膂力過人,善于騎射。永樂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北征,毛忠在主帥年寶的指揮下出征甯夏,至賀蘭山。後又北征,足迹幾乎踏遍多半個國家,殺敵無數,立下了赫赫戰功。後來因征讨叛軍曲先有功,被升為了永昌副千戶。毛忠在戰場上英勇無比,多次打敗敵人,将敵人首領捕獲歸來,深得朝廷信賴,後來榮升為指揮同知。因為守邊疆有功,毛忠升為同知、都指揮使,并得到皇帝賜姓。

毛忠不僅武功過人,軍事指揮才能也十分出衆。有個哈密使臣到朝廷觐見,回去的路上被玉門至安西一帶的劫匪給綁架了,于是朝廷指令毛忠帶兵去救援。毛忠到達哈密使臣被劫之處,并沒有直接動用武力征讨,而是同綁匪和談。他親自出面,向綁匪頭目講道理、論是非,用仁義之道說服了他們。最後,綁匪不僅心甘情願地歸還了所劫掠的财物,還和氣地送哈密使臣回去。同一年,沙州都督喃哥的弟弟僞祁王鎖南奔,暗通蒙古瓦剌部,被毛忠利用智謀抓獲,同時俘虜了他的手下一千兩百餘人。毛忠文武兼備,智慧過人,深得朝廷信賴,皇帝十分高興,賜名“忠”。不久,升任右參軍,協守甘州和肅州。

景泰元年(1450年),毛忠遭奸臣陷害,被處以死刑,幸虧明代宗念他功勞卓著,刀下留人。死刑雖然得以免除,但因罪他被降職并發配福建一帶戴罪立功,同時朝廷下令甘肅守臣将毛忠的家眷送往京師。後來到明英宗時才又将毛忠召回京城,為他平反昭雪,賜玉帶和明甲鳳翅盔,官升都督同知,任左副總兵,并命他和西甯侯宋晟一起出征甘涼一帶。

明英宗時,鎮番一帶兵亂頻繁,毛忠領兵向敵人發起進攻,三戰三捷,大大挫敗了敵人的銳氣。毛忠論功升為右軍左都督。

不久,蒙古哈喇慎部領主孛來帶領數萬騎兵分幾路進攻西甯、莊浪等地,毛忠與總兵衛穎分兵追擊,首戰告捷,将敵人打得四散逃走。

初步取得勝利,毛忠帶領三千騎兵,在涼州十三鋪安營紮寨。一天晚上,突然遭到數萬敵兵的四面偷襲。一撥又一撥敵騎兵不斷沖來,毛忠率領将士苦苦迎戰一晝夜。箭矢幾乎都射盡了,但敵人越來越多,包圍圈越來越小。毛忠以堅強的意志和超人的膽識,立馬目前,沖鋒陷陣,并安慰将士們與敵展開殊死搏鬥。毛忠的戰馬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竭力逃竄。毛忠一邊殺敵,一邊大罵逃跑的敵人。士兵們在他的帶領下愈戰愈勇。敵人看到無法戰勝毛忠,而且毛忠的援軍也已趕到,随即敗走。毛忠在這場戰鬥中,殺敵無數,自己竟傷亡很小。

武威故事|毛忠勇武守甘涼

成化年間,甯夏固原有個叫滿四的,在石城聚集了數萬人準備謀反。明憲宗命右副都禦史項忠帶兵到固原平叛,同時又指令毛忠率領甘涼軍馬在石城彙合共同征讨。項忠命毛忠帶領甘涼軍從木頭溝進軍。毛忠指令部下:“你們聽到炮聲響起就往前沖,看到煙火舉起就往回撤。”次日,毛忠親自帶領兩百騎兵向炮架山進攻,殺敵無數,連續攻破七座山峰,特别是奪得了山北、山西兩座主峰,為奪取勝利奠定了基礎。正當敵人絕望之時,忽然天邊升起濃霧,軍士們以為哨兵點燃了撤退的煙霧,紛紛後撤。敵人見狀,集中優勢兵力将毛忠包圍,以死決戰。毛忠與剩餘将士同敵軍相持,戰到日落。箭射盡了,拾起敵人箭再射;拾的箭也射盡了,還在堅持戰鬥。不幸的是毛忠最終被流箭射中,為國捐軀,終年七十五歲。

聽到毛忠英勇寇敵、為國捐軀的消息,明憲宗不禁落淚。追封毛忠為奉天翊運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追賜為伏羌侯,谥号武勇,子孫世襲伯爵。同時,賜以鐵券制書。

文章轉載自“涼州文化研究”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