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因為缺少地理知識,緻使這個水果的名字被叫錯了400年

我們知道對于在皇子成為皇帝之前也是要經過各種教育的,不僅僅是文化上需要達到很高的水準,在體力或者是對于地理上的了解也需要具備非常廣泛的認識,幾乎需要達到各方面都精通的程度,同時因為教育的老師水準比較高,是以他們的學問和技巧也能在高效率下得到提升,這也是成為統治者必須經過的一項教育,但是一種水果的名稱卻因為康熙對于地理知識的缺乏被叫錯了名字,到現在這個時間已經是四百年了,這樣的錯誤稱呼在多數人的習慣中被繼續傳達下去。

康熙因為缺少地理知識,緻使這個水果的名字被叫錯了400年

有這樣一種水果它的水分含量不高,但是味道卻非常動人,同時也比較耐存儲,是以不少地區存在着這種水果可以食用,它的名字就是哈密瓜。在現在這種水果非常受歡迎,但是它原本的名字卻并不是我們現在稱呼的這樣,而是因為皇帝的命名被改變成這樣,說到這個原因我們還需要從多年前開始講起,當時有兩個小國家位于地區比較邊緣的地方,按照規定他們應該每年向朝廷供奉,來表明對于朝廷的忠心,這兩個國家分别叫做哈密和鄯善。

康熙因為缺少地理知識,緻使這個水果的名字被叫錯了400年

兩個國家因為實力的不同也存在着鄯善向哈密每年進貢的情況,這種情況也是将兩個地區的關系維持了很久,因為國家比較弱小并不能拿出什麼像樣的貢品,隻能選擇當地的一種獨特水果來進貢,這樣的貢品因為味道非常好也是受到了哈密國家的歡迎,同時每年的貢品确實讓哈密的經濟受到了限制,國王就準備将受到的貢品轉手作為上貢的物品來向朝廷表達忠心,但是無奈朝廷兩地的距離太遠,最後的結果就是這種瓜爛在的路上。

康熙因為缺少地理知識,緻使這個水果的名字被叫錯了400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謀士建議采用邊種邊走的昂方式來獻貢,國王很高興地采納了這個建議,同時着手準備種植用的容器,将其裝在馬匹上踏上了向朝廷進貢的道路,也成功地在路上培養出了和受到的貢品一樣的瓜果,在進入朝廷的時候将其摘下作為貢品提供給了康熙,在品嘗過味道之後,這位統治者覺得這種瓜果的味道非常不錯,同時又因為是來自與哈密的貢品,是以就将其賜名為哈密瓜,直到現在這個名字還在被使用,但是卻是康熙缺乏地理知識被叫錯四百年的名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