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曹操在統一北方以後就着手南征之事。但卻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的頑強抵抗,最終被東吳用火攻之計破之。曹操大敗後,見大勢已去,立即帶領殘兵敗将往華容道而去。

然而,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早已算出曹操兵敗,必走華容道。但是,無論對孫權還是劉備來說,曹操都是一個必除的對象,特别是對劉備來說,不管是公仇還是私仇都是不共戴天的。那麼,此時的曹操也是最為虛弱的時候,想殺他簡直就是天賜良機,他怎麼可能會錯過。于是就尋求諸葛亮的意見,讓誰去華容道攔截曹操。
諸葛亮心中早有盤算,他早就把去守華容道的将領給定下來了,此人就是素有忠義之心的關羽。其實在劉備看來,曹操早已是驚弓之鳥,強弩之末,誰去的結果曹操都是在劫難逃。但諸葛亮偏偏派了受過曹操大恩的關羽去華容道。諸葛亮心裡也非常清楚,關羽受過曹操恩典,必會對他生出憐憫之情最終放他過去。可諸葛亮是劉備的心腹,應該是站在劉備的立場上思考人選的,那他為何偏偏關重情重義的關羽去攔截曹操,最後還真的讓曹操順利逃脫了呢?莫非諸葛亮是身在蜀營心在曹,曹孟德安插在劉備身邊的間細?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對于諸葛亮明知關羽必放曹操,但又偏讓關羽去華容道的真實用意,可謂是煞費苦心。諸葛亮深知曹操剛統一北方,但北方仍然有衆多勢力沒有完全心甘情願的臣服于他。如果這個時候曹操死了,那麼北方必然大亂,而東吳剛大敗曹軍,已然軍心大振。放眼天下,隻有曹操有足夠的實力能和東吳對抗,如果他死了,最大受益者就是東吳。此後,東吳必定會先滅尚無立足之地的劉備,然後再揮師北上。這樣統一天下的可能就是東吳了。這是劉備和諸葛亮萬萬都不想看到的局面,隻要曹操在,東吳才不敢妄動。這樣諸葛亮才能讓劉備騰出手來為取三分天下之一而做的萬全的準備。
諸葛亮此舉,可以說用心良苦。是以,放曹操回去隻是為了大局考慮,真的不得不服諸葛孔明的智慧,果真非常人可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