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詩人筆下的廬山

古代文人墨士為廬山寫下了太多壯麗的詩篇。說到廬山,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

最早關于廬山名稱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尚書·禹貢》中:"岷山之陽,至于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

古代詩人筆下的廬山

從司馬遷"南登廬山,觀禹所疏九江",到陶淵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轼、王安石、黃庭堅、陸遊、朱熹、康有為、胡适、郭沫若等文壇巨匠1500餘位登臨廬山,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的文化名山的确立。

1.《望廬山瀑布》

唐朝·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古代詩人筆下的廬山

陽光的照射下,香爐峰生起紫色的煙霞,遠遠望着,百瀑布好像白色的絹綢般懸挂在山前。高崖上飛落而下的瀑布像是長有幾千尺,度讓人恍惚以為這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2.《題西林壁》

宋朝·蘇轼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古代詩人筆下的廬山

它是蘇轼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從中揭示一種生活哲理來啟發讀者的思考和領悟。這首絕句的長處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3.《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别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挂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淩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裡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古代詩人筆下的廬山

它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詩先寫作者之行蹤,次寫廬山之景色,末寫隐退幽居之願想;

不僅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廬山秀麗雄奇的景色,更主要的是表現了詩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滅後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詩人一方面想擺脫世俗的羁絆,進入飄渺虛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戀現實,熱夫妻間的美好風物的沖突複雜的内心世界。

古代詩人筆下的廬山

全詩風格豪放飄逸,境界雄奇瑰玮,筆勢錯綜變化,詩韻亦随着詩人情感的變化幾次轉換,跌宕多姿,極盡抑揚頓挫之美,富于浪漫主義色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