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崇祯十七年,假如明廷動議南遷且順利實施,能否在南方站穩腳跟?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雅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不雅不俗的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

是以說,不管崇祯皇帝是好漢還是俊傑,崇祯在内心裡,是真的動過這個念頭的。

但崇祯是個高傲的人,說不好聽點是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想走,怕大臣說他認慫、說他孬種,希望大臣們先把話說出來 ,而大臣們知道崇祯性格暴躁、剛愎自用,也揣摩不透他的心思,不敢提議南遷,怕當出頭鳥。

崇祯十七年,假如明廷動議南遷且順利實施,能否在南方站穩腳跟?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官員多了還真有不怕死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三,有個叫李明睿的大臣鬥膽提出了南遷,崇祯聽了滿心歡喜,但自己還怕大臣們笑話,就不好意思開口。

直到這年三月初四,崇祯才把球踢給了衆臣:"李明睿有疏勸朕南遷。國君死于社稷,聯将何往?又功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諸卿以為如何?"

南遷的建議遭到大臣陳演和兵科給事中光時亨一緻反對,嚴厲譴責李明睿,揚言:"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殺李明睿,何以治天下?”

光時亨還痛斥建議南遷的大臣别有用心:你們帶太子往南京,難道是想讓陛下當唐明皇嗎?

客觀說,他們的這種英勇表現很像當年的于謙于少保,但更客觀地說,他們隻會說出于謙那樣的義正言辭的話,但實際上并沒有于謙守住京城的能力甚至意願。隻學前半截的于謙,對于大明王朝的江山來說,實在是不如不學。

崇祯十七年,假如明廷動議南遷且順利實施,能否在南方站穩腳跟?

唐朝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逃出國都,太子李亨乘機奪取兵權,把皇帝架空,自己稱帝。

崇祯本就多心,聽光時亨這麼一說,心裡又犯嘀咕了。就這樣,崇祯一直猶豫到李自成進京,自己在煤山上吊。

時光不能倒流,曆史已經不能改變,我們隻能假設,如果崇祯南遷,會不會受到南方各省擁護?

回答這個問題,關鍵在于崇祯什麼時候遷都,我們來看一看時間點,李自成是在崇祯17年農曆3月17日攻陷北京的。

如果崇祯在正月就決定遷都,開始南遷,那他肯定會得到南方各省的一緻擁護。

因為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經過了孔孟之道的洗腦,忠君思想非常堅定。每個朝廷重臣都是崇祯皇帝一手提拔的,跟皇上有着深厚感情。皇上南遷,他們有了巴結皇帝,讨好皇帝,建功立業的機會。大家一定會積極踴躍、争先恐後向皇帝表忠心。

崇祯十七年,假如明廷動議南遷且順利實施,能否在南方站穩腳跟?

大家可以想一下,滿清對漢族來說是異族,但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他們還對慈禧死心塌地效忠。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出逃的時候,漢族大臣都對慈禧不離不棄,何況崇祯是漢家正統皇帝呢?那些深受皇恩的大明官員,沒有理由不表示完全擁護和堅決支援。

事實是,即使崇祯上吊了,南方軍閥也沒有一個人敢另立中央,足以說明,當時朱家在中國還具有政權合法性。

不管心裡是不是甘心情願,對崇祯的南遷,還是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的。是以說,這時候南遷,崇祯的大明政權一定會得到延續,不敢說翻盤,但苟延殘喘還是切實可行的。

盡管崇祯的威望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危急時候,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兩害相權取其輕,跟留在京城等死相比,也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崇祯17年正月初一,李自成還在西安稱帝,兵鋒尚未抵達京畿,南下道路未被切斷,那時候的崇祯還是有很大機會突圍到江南一帶。

崇祯十七年,假如明廷動議南遷且順利實施,能否在南方站穩腳跟?

但如果崇祯是臨陣脫逃,在李自成兵臨城下之前倉促跑路,那接下來會是什麼狀況呢?

崇祯十七年,是大明王朝的危急關頭,在李自成進京前夕,除了清軍,和起義軍。當時最有實力的,當屬左良玉,當時駐紮九江,旗下兵力号稱八十萬,可以說在大明朝廷的地位舉足輕重。

左良玉雖然驕橫跋扈,但除了有點私心外,對大明還是服從的,在崇祯15年曾經打敗張世忠,收複漢陽武昌。在接到崇祯去北京解圍指令時,左良玉自知寡不敵衆,猶豫再三也是人之常情。但後來福王朱由菘即位後,左良玉當即表示擁護,并接受了南明朝廷的封侯,并全權指揮長江一線的防務。

如果崇祯要是南遷,左良玉應該是更加擁護。

除了左良玉,接下來最有實力的,當屬黃得功、高傑、劉澤清、劉良佐四位,他們也承認了南明皇帝的合法性,接受了皇帝的任命。

崇祯十七年,假如明廷動議南遷且順利實施,能否在南方站穩腳跟?

而鄭芝龍也是不會輕易跟大明撕破臉的,鄭芝龍雖然是變色龍,但立場還是在漢人這邊的。

弘光元年(1645年),鄭芝龍、鄭鴻逵兄弟在福州立明唐王朱聿鍵為帝,年号隆武。而不是自己稱帝,說明他們還是有一點自知之明,至少不會挑戰崇祯的權威。崇祯南遷後,隻要不到最後關頭,鄭芝龍是不會跟崇祯作對的。

而吳三桂盡管也為了儲存實力,沒有為大明浴血奮戰,但無論如何也不會向崇祯開火。三月五日吳三桂被崇祯授予平西王,29日吳三桂就到了山海關,怎麼說吳三桂還是夠意思的。在崇祯大廈将傾的時候,吳三桂挺身而出,如果崇祯南遷,他一定是一百個擁護。

崇祯十七年,假如明廷動議南遷且順利實施,能否在南方站穩腳跟?

最後吳三桂投降滿清的結果是李自成苦苦相逼造成,是被迫而為,存在很大的變數。

綜上所述,即便崇祯正月裡沒有選擇南遷,在農民軍殺近京城後再行南遷之舉,也一樣是來得及的,不敢說鹹魚翻身,但至少可以延續大明壽命,南方将領沒有人敢于出面反對崇祯帝,大多數将領都是會全力支援的。

至于護駕軍隊能不能突破李自成的地盤封鎖,那可就要看崇祯的造化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