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将藍玉,最後隻剩下一張人皮,為什麼他落了個剝皮的凄慘下場?

◆文:剛子聊曆史

原創作品,洗稿

抄襲必究

卷首導語

藍玉,安徽定遠人,名将常遇春的内弟。徐達、常遇春去世後,藍玉多次統兵南征北戰,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藍玉被任命為大将軍,率軍十五萬遠征北元,大勝而歸。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高興,盛贊藍玉,将他比作漢之衛青、唐之李靖。

但就是這個戰功赫赫的名将,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以謀反罪被逮捕下獄,最後被“剝皮實草”,滅三族。“藍玉案”株連蔓延,牽連出功勳宿将達一萬五千餘人,最後全被殺,而藍玉最後隻剩了張人皮,明末在四川蜀王府被發現。

名将藍玉,最後隻剩下一張人皮,為什麼他落了個剝皮的凄慘下場?

如此功勳卓著的名将,為什麼最終落得這樣凄慘的下場?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藍玉的驕橫不法

藍玉雖有大将之才,但他性情殘忍粗暴,建功後更是居功自傲,驕縱放任,蓄養的家奴、義子橫行不法。

公元1388年,征讨北元大勝後,藍玉得意忘形,私自霸占了北元的太子妃,縱容屬下搶掠财寶,這本來就讓明太祖朱元璋大為不悅。

更嚴重的是,北歸途中,藍玉更是目中無人。

途徑喜峰關的時候,僅僅因為守城将士開關慢了點,恃寵自傲的藍玉竟然下令炮轟關口,最後破關而入。

要知道的是:

喜峰關地勢險要,是抵禦北元重要軍事重鎮,結果讓自家人藍玉攻破了。

換其他人,完全可以按謀反罪處死藍玉,但朱元璋念其功績,從輕發落改藍玉為涼國公,以此來小示懲戒。

但藍玉卻沒有是以收斂,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率性而為,一點也不限制自己。

藍玉出征西藩時,捉住了建昌衛的叛帥月魯帖木兒父子,自以為功勞更大了,愈加得意洋洋。本以為回朝後會大有封賞,沒想到明太祖把他晾在一邊。冊立皇太孫時,馮勝、傅有德被加封為太子太師,而藍玉僅僅是太子太傅。他對此十分不滿,竟然狂妄叫嚣道:

“難道我就不配做太師嗎”?

名将藍玉,最後隻剩下一張人皮,為什麼他落了個剝皮的凄慘下場?

自此以後,藍玉逐漸失寵。但他還是一意孤行,甚至侍奉明太祖酒宴時也多次出言不遜,手下将領也隻聽藍玉的将令,為此,朱元璋多次下诏斥責。

朱标的英年早逝

前文已經提到,藍玉是常遇春的内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标的嶽父。有了這層關系,藍玉自然是太子朱标的鐵杆支援者。

朱标若在,還可以鎮得住嚣張跋扈的藍玉,但不幸的是,公元1392年,年僅37歲的太子朱标病逝,年幼的皇太孫朱允炆上位,藍玉功高驕縱,必為大患。

再加上燕王朱棣久與藍玉不合,曾向明太祖上奏:

“在朝諸公,有人縱恣不法,如不處置,将來恐尾大不掉”。

雖然朱棣沒有直言指明藍玉的罪狀,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藍玉确實有很多不法行為,更嚴重的是,

藍玉手下的驕兵悍将隻聽藍玉一人的将令,這對于後世之君是個巨大的威脅。

名将藍玉,最後隻剩下一張人皮,為什麼他落了個剝皮的凄慘下場?

朱标死後,也就沒人幫藍玉說話了,明太祖下定決心要除掉這個禍患。

朱元璋生性多疑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後期,生性多疑,

尤其是在太子朱标病逝後,對淮西勳貴更是不放心。

朱元璋需要給太孫朱允炆留下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對于有實力叛亂的藍玉自然是不放心,更重要的是,

太祖需要一個由頭,除去其他不放心的勳貴。

剛好藍玉多有不法,正好給了朱元璋一個清算的理由,太祖以藍玉案為契機,不光誅殺了藍玉滿門,還順帶解決了傅友德、馮勝、王弼等公侯。

《祀竈文》中有關太祖朱元璋的親述:

“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就緒。維宮城前昂後窪,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且興廢有數,隻得聽天。惟願鑒朕此心,福其子孫。”

名将藍玉,最後隻剩下一張人皮,為什麼他落了個剝皮的凄慘下場?

這段記載表達了朱元璋晚年的凄涼,希望給子孫帶來福音的願望,經過胡惟庸案、藍玉案後,與朱家關系特别親密的徐、李、湯、耿、郭、沐幾家勳貴後代都得到了善終,

說明朱元璋并非濫殺,而是有深遠的考慮。

結語

公元1393年的一天,藍玉因一句“上疑我矣”,被錦衣衛抓住把柄,而後以謀反罪四面構陷,朝廷中的勳舊,幾乎被屠戮殆盡。

藍玉因為多有不法

,況且手握重兵、威脅皇權,他的死并不冤枉。

但由于藍玉案被牽連出來的人,多少就有點“禍從天降”的感覺了。

參考文獻:《明史》等。

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從诙諧的角度解讀曆史,關注剛子聊曆史,了解更多曆史小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