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忽必烈真拿不下日本和爪哇?曆史學家:就是借刀殺人,戰馬都不給

有的史學家對于忽必烈征伐諸國的另外一個原因歸結為“追滅南宋移民,防止他們借助于諸國兵力圖興複”。這種歸結是有依據的。南宋滅亡之後,面對南宋遺留下的軍隊,忽必烈對此是很不信任的。在襄陽和崖山之戰中,元朝收編的南宋軍隊為新附軍,達十萬餘衆。

忽必烈真拿不下日本和爪哇?曆史學家:就是借刀殺人,戰馬都不給

對于這樣一緻數量很大訓練有素的軍隊,元朝統治者既不敢輕易殺降,又不敢輕率遣散。對于這樣一支不信任的軍隊,每遇戰事,都往往首先被調發出征。第二次征伐日本的時候,“範文虎請求戰馬和回回炮時,忽必烈說:這是海戰,用那些幹什麼”,拒絕了範文虎的請求,最終新附軍在對日作戰中幾乎全軍覆沒。而作為統帥的範文虎在征伐失敗真相敗露後,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

忽必烈真拿不下日本和爪哇?曆史學家:就是借刀殺人,戰馬都不給

在罷官一年後,于至元二十一年(1284)庚子,忽必烈仍舊以範文虎為左垂,商量樞密院事。這些情況,反映了忽必烈的輕敵和對新附軍的輕視,同時也反映了忽必烈對新附軍的不信任。忽必烈希望通過對外作戰,消耗南宋遺留的軍隊,達到了“不殺降而降人自消的目的”。忽必烈雖然征服了南宋,但是江南仍舊多有反抗元廷之舉,元朝為了穩固江南局勢,對當地的叛亂給予了殘酷的鎮壓,同時又不斷抽取江南壯丁充當士兵。湖廣行省曾經有奏:“本省鎮戍凡七十餘所,連歲征戰,士卒精銳者罷于外,所存者皆老弱,每一城邑,多不過二百人”。通過連續的征兵,使得江南的反抗力量逐漸的被削弱,可以間接的打擊江南“抗元複宋”的有生力量。

忽必烈真拿不下日本和爪哇?曆史學家:就是借刀殺人,戰馬都不給

南宋滅亡之後,“諸文武臣流離海外,或仕占城,或婿交趾,或别流遠國”。“除左垂相陳宜中走占城外,尚有吏部尚書陳仲微、參知政事兼廣西宣谕使曾淵子等,這些南宋移民不忘故國,頗有與南洋諸國聯結謀興複的圖謀”。是以在面對内有叛亂,外有聯結圖謀的形勢下,忽必烈為了防止南宋遺民借助南洋諸國的兵力“複宋”意圖,通過對内征兵,對外征伐的政策,消耗南宋遺民的反抗力量,打擊海外支援勢力,來實作其統治的穩定性。至元二十二(1285)年對安南的征伐中,元軍就“于安演州、清化、長安、獲亡宋陳尚書婿、交趾梁奉禦及趙孟信、葉郎将等四百餘人”。是以,防止南宋殘餘勢力的興起,也是忽必烈所發動戰争的原因之一。

忽必烈真拿不下日本和爪哇?曆史學家:就是借刀殺人,戰馬都不給

日本是回絕元朝最堅決的國家,多次遣使或遇殺戮或遭驅逐,因而最早遭到忽必烈的用兵。至元十一年(1274)三月,在南宋還沒有被滅掉之前,忽必烈“遣木速塔八、撒木合持招使高麗簽軍五千六百人助征日本”。同月,“命鳳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以千料舟。撥都魯輕疾舟、涉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載士卒一萬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

八月,忻都等将領率領蒙軍、漢軍以及高麗軍從合浦出發,十月,攻占日本對馬和一岐二島。随後,日本軍隊集結主力與元軍大戰于博多灣,孤軍深入的元軍遭到猛烈阻擊,并且在敵衆我寡的情況下,兵疲箭盡,不得已于當年十一月全軍撤到船上。然而,在夜晚時分,元軍遭到了海上狂風暴雨的襲擊,元軍損失慘重,将領以及戰士們都無再戰之心,元軍逐漸撤回國境,此次征伐以失敗而告終。日本史書稱之為“文永之役”。

忽必烈真拿不下日本和爪哇?曆史學家:就是借刀殺人,戰馬都不給

滅宋之後,忽必烈緊接着就發動了對日本的第二次戰争。至元十八年(1281)正月,忽必烈“命日本行省右垂相阿刺罕、右垂範文虎及忻都、洪茶丘等率十萬人征日本”。此次東征,元軍一路由阿塔海(代替阿刺罕)、範文虎等率新附軍十萬之衆從慶元出發,另一路由忻都、洪茶丘等率蒙古、漢軍、及高麗軍四萬人從金州合浦征出發,兩路軍準備聚合于一岐島。範文虎所部未能夠如期和忻都所部會合,忻都和洪茶丘部獨軍在一岐島以火炮擊敗日軍,進至志賀島、宗像洋。此後軍中疫情嚴重,士氣低落,接連失利。而範文虎所部率新附軍停至鷹島時,再次遇到海上飓風襲擊,導緻元軍“震撼擊撞,舟壞且盡。軍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範文虎棄船“獨自走高麗”。剩下的元軍除少數外遭到日本軍全部殺戮,最終元軍“十萬之衆得還者三人耳”,征日大軍最終喪師十餘萬,慘敗而歸。日本史書稱之為“弘安之役”。

這幾次大戰之後南宋降兵的力量基本耗盡,元朝在江南的統治得以安穩。

參考資料

【1】元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