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奪嫡之路心有餘而力不足

朱高熙是明成祖次子,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朱高熙的一生,“作死”一詞就非常的合适,朱高熙也沒有那麼不堪,畢竟生在皇室,朱高熙在靖難之役時,還跟着成祖出生入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對皇位有點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奪嫡之路心有餘而力不足

影視劇中的朱高熙

明成祖朱棣,活到成年的兒子一共就三個,在這三個兒子中,最像他的就是次子朱高熙,朱高熙不喜歡讀書,平時遊手好閑,還愛舞槍弄棒,朱高熙的手腳也不太幹淨,偷過舅舅的馬,還仗着自己是皇親濫殺官民,給朱棣惹過不少的麻煩。

朱元璋駕崩之後,朱允炆即位開始削藩,燕王朱棣被迫起兵,朱高熙還是非常靠譜的,率軍随父親一起上陣殺敵,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熙多次救朱棣于危難之中,而世子朱高熾卻一直留守于北京,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熙是立過大功的,是以朱高熙在朱棣奪取天下後,謀求更大的利益這也是合乎情理的。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奪嫡之路心有餘而力不足

靖難之役

而朱棣對朱高熙的态度明顯影響到了朱高熙,世子朱高熾身體肥胖,有時還要兩個人扶着他才能行動,朱高熾的身體也不太好,朱棣就曾經暗示過朱高熙,“你給我好好幹,你哥身體不太好!”這肯定會讓朱高熙也産生了一些想法。

朱棣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也曾經猶豫過,朱高熙和自己一樣勇武,而朱高熾則寬厚仁德,當時朱棣手下的不少大臣也比較看好朱高熙,朱高熙還是非常有優勢的。朱高熙不是嫡長子,朱棣也不是,靖難之役爆發的原因除了朱允炆削藩,朱元璋在朱标去世後,重新選接班人也是有一些問題的。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奪嫡之路心有餘而力不足

朱元璋

朱棣也一樣要面對這個難題,猶豫再三後,朱棣認為國家已經穩定,更需要的是一位賢德,能将國家治理好的君主,而不是一個争強好勝的君主,并且朱高熾世子之位是朱元璋所立,是以朱棣在永樂二年還是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

朱高熙肯定對這個決定是不服氣的,按照慣例,朱高熙應該到地方就藩,但是他并不願意就這樣放棄皇位,于是厚着臉皮留在了京城,最初朱高熙就藩于雲南,朱高熙以雲南偏僻為由留了下來,朱高熙曾自比李世民,李世民是怎麼當上皇帝的,他殺了李建成,逼李淵退位,可見朱高熙還是動過些心思的。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奪嫡之路心有餘而力不足

後來朱棣拗不過朱高熙,将他改封于青州,朱高熙還是要賴在京城,并私自募集兵士,這才引起朱棣警覺,逼朱高熙前往樂安州就藩。但是朱高熙是打定主意要和朝廷對抗到底,繼續私自募兵謀劃造反,還在京城裡派遣了不少探子,了解朝廷動向,朱棣和朱高熾的情況。

明成祖朱棣駕崩後,朱高熾即位,為明仁宗,仁宗僅在位一年就病逝了,太子朱瞻基繼位為明宣宗,朝廷在一年之内接連發生兩次劇變,加上朱高熙有老爹朱棣做榜樣,他覺得自己的機會到了,在朱瞻基回京繼承皇位時,派兵設伏準備截殺朱瞻基,朱瞻基幸運的躲過一劫。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奪嫡之路心有餘而力不足

朱瞻基

朱瞻基最初對自己的叔叔朱高熙也非常寬容,封賞了朱高熙,但朱高熙卻把這看作是朱瞻基的懦弱,繼續密謀造反,結果造反這事還被洩露了,朱瞻基不得已隻能出兵親征朱高熙,朱高熙聲勢浩大的準備迎戰朱瞻基,當朱瞻基親自率大軍到達樂安,朱高熙突然就慫了,連夜出城投降。

朱瞻基也十分仁德,他并沒有準備殺了自己的叔叔,隻是将朱高熙廢為庶人關了起來,一日朱瞻基心血來潮就跑到監獄裡看自己的叔叔,此時朱高熙已經淪為階下囚,但是他腦子一熱,伸腿将朱瞻基絆了一跤,朱瞻基火冒三丈,讓人搬來一個三百多斤的銅缸将朱高熙扣在裡面,朱高熙愣是将銅缸舉了起來,朱瞻基一怒之下讓人在銅缸旁點起柴火,讓朱高熙活活燒死,将朱高熙的幾個兒子全都處死。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奪嫡之路心有餘而力不足

朱高熙是那種眼高于頂的人,他的确有些軍事才能,也有奪儲君的野心,但是真到了執行階段,能力不足,底氣不夠的問題也就出來了,輸了也就輸了,但是又不服氣,淪為階下囚還想争匹夫之勇,最後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也十分可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