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夺嫡之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朱高熙是明成祖次子,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朱高熙的一生,“作死”一词就非常的合适,朱高熙也没有那么不堪,毕竟生在皇室,朱高熙在靖难之役时,还跟着成祖出生入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皇位有点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夺嫡之路心有余而力不足

影视剧中的朱高熙

明成祖朱棣,活到成年的儿子一共就三个,在这三个儿子中,最像他的就是次子朱高熙,朱高熙不喜欢读书,平时游手好闲,还爱舞枪弄棒,朱高熙的手脚也不太干净,偷过舅舅的马,还仗着自己是皇亲滥杀官民,给朱棣惹过不少的麻烦。

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即位开始削藩,燕王朱棣被迫起兵,朱高熙还是非常靠谱的,率军随父亲一起上阵杀敌,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熙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而世子朱高炽却一直留守于北京,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熙是立过大功的,因此朱高熙在朱棣夺取天下后,谋求更大的利益这也是合乎情理的。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夺嫡之路心有余而力不足

靖难之役

而朱棣对朱高熙的态度明显影响到了朱高熙,世子朱高炽身体肥胖,有时还要两个人扶着他才能行动,朱高炽的身体也不太好,朱棣就曾经暗示过朱高熙,“你给我好好干,你哥身体不太好!”这肯定会让朱高熙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朱棣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也曾经犹豫过,朱高熙和自己一样勇武,而朱高炽则宽厚仁德,当时朱棣手下的不少大臣也比较看好朱高熙,朱高熙还是非常有优势的。朱高熙不是嫡长子,朱棣也不是,靖难之役爆发的原因除了朱允炆削藩,朱元璋在朱标去世后,重新选接班人也是有一些问题的。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夺嫡之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朱元璋

朱棣也一样要面对这个难题,犹豫再三后,朱棣认为国家已经稳定,更需要的是一位贤德,能将国家治理好的君主,而不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君主,并且朱高炽世子之位是朱元璋所立,因此朱棣在永乐二年还是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熙肯定对这个决定是不服气的,按照惯例,朱高熙应该到地方就藩,但是他并不愿意就这样放弃皇位,于是厚着脸皮留在了京城,最初朱高熙就藩于云南,朱高熙以云南偏僻为由留了下来,朱高熙曾自比李世民,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杀了李建成,逼李渊退位,可见朱高熙还是动过些心思的。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夺嫡之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来朱棣拗不过朱高熙,将他改封于青州,朱高熙还是要赖在京城,并私自募集兵士,这才引起朱棣警觉,逼朱高熙前往乐安州就藩。但是朱高熙是打定主意要和朝廷对抗到底,继续私自募兵谋划造反,还在京城里派遣了不少探子,了解朝廷动向,朱棣和朱高炽的情况。

明成祖朱棣驾崩后,朱高炽即位,为明仁宗,仁宗仅在位一年就病逝了,太子朱瞻基继位为明宣宗,朝廷在一年之内接连发生两次剧变,加上朱高熙有老爹朱棣做榜样,他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在朱瞻基回京继承皇位时,派兵设伏准备截杀朱瞻基,朱瞻基幸运的躲过一劫。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夺嫡之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朱瞻基

朱瞻基最初对自己的叔叔朱高熙也非常宽容,封赏了朱高熙,但朱高熙却把这看作是朱瞻基的懦弱,继续密谋造反,结果造反这事还被泄露了,朱瞻基不得已只能出兵亲征朱高熙,朱高熙声势浩大的准备迎战朱瞻基,当朱瞻基亲自率大军到达乐安,朱高熙突然就怂了,连夜出城投降。

朱瞻基也十分仁德,他并没有准备杀了自己的叔叔,只是将朱高熙废为庶人关了起来,一日朱瞻基心血来潮就跑到监狱里看自己的叔叔,此时朱高熙已经沦为阶下囚,但是他脑子一热,伸腿将朱瞻基绊了一跤,朱瞻基火冒三丈,让人搬来一个三百多斤的铜缸将朱高熙扣在里面,朱高熙愣是将铜缸举了起来,朱瞻基一怒之下让人在铜缸旁点起柴火,让朱高熙活活烧死,将朱高熙的几个儿子全都处死。

朱高煦“作死”路上一路向左,夺嫡之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朱高熙是那种眼高于顶的人,他的确有些军事才能,也有夺储君的野心,但是真到了执行阶段,能力不足,底气不够的问题也就出来了,输了也就输了,但是又不服气,沦为阶下囚还想争匹夫之勇,最后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也十分可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