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希特勒的計劃中,在打敗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标将會是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納粹德國、日本帝國和意大利王國為主的三個法西斯軸心國發起了世界性的戰争。從戰争的範圍來看,全球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及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争,軍民傷亡人數達到9000多萬,直接經濟損失達到5萬多億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争,它無疑是人類的一場災難。

希特勒的計劃中,在打敗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标将會是誰?

二戰時期的德國,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歐洲國家,其強大的軍事實力令世界各國刮目相看。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最終以法西斯國家戰敗而告終,但赢得這場戰争的勝利并非易事,反法西斯國家所承受的代價是巨大的,整個歐洲險些被德軍侵占,強大的蘇聯也差點被吞噬殆盡。當年的納粹德國在名義上是有意大利、日本等盟友的,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德國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挑戰整個歐洲列強,包括蘇聯和美國。

希特勒的計劃中,在打敗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标将會是誰?

希特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争狂人,很多人都認為希特勒太過于狂妄,所謂的稱霸世界簡直是癡人說夢。其實,若不是當年蘇聯拼死抵擋德軍的進攻,最終的結果還真的不好說,後果将不堪設想,納粹德國也不是沒有稱霸的可能。事實上,意大利和日本在戰争中并未給納粹德國任何幫助,反而還一直拖後腿。

希特勒的計劃中,在打敗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标将會是誰?

納粹德國曾表示:若意大利是我們的敵人,隻用20個師就可以将其滅亡;若意大利是自己的盟友,我們還需要用50個師來保護他。在蘇德戰争期間,德國請求日本出兵在蘇聯遠東地區同時發起進攻,以夾擊之勢來打敗蘇聯,日本卻最終選擇“南下”方案,導緻兩國都吃了敗仗。希特勒為了援救墨索裡尼的軍隊,導緻“巴巴羅薩計劃”推遲近一個月,錯失了不少機會。當時法西斯國家都在“各忙各的”,納粹德國将重心放在歐洲大陸,意大利這個盟友又指望不上,日本則将重心放在了亞洲。

希特勒的計劃中,在打敗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标将會是誰?

在戰略上,希特勒與拿破侖的眼光非常接近。在進攻英國受到阻礙後,他們都将目光轉向了蘇聯(俄國),自始至終,蘇聯對于他們而言都是潛在的隐患。希特勒進攻蘇聯的目的非常明确,首先是看中了烏克蘭這個天然的糧倉;其次是看中了高加索地區的豐富的資源;最後是擔心蘇聯在背後捅刀子,與其受制于人,不如先發制人(相較于英國,蘇聯對德國的威脅更大)。日本當年制定“北上”和“南下”兩個大戰略也是取決于能源的限制。

希特勒的計劃中,在打敗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标将會是誰?

假如德國征服了蘇聯,緊接着肯定會強行占領英國。希特勒的野心在英美等國的眼中已經完全暴露,盡管當時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與蘇聯有意識形态上的沖突,但面對強大的德國,英美必須與蘇聯合作。倘若蘇聯這個大個子倒下了,英國則會成為德國的囊中之物。1941年,英國還曾組織大規模的船隊給蘇聯送物資,美國也曾支援武器裝備給蘇聯抵抗德軍。

希特勒的計劃中,在打敗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标将會是誰?

或許有人會認為德國不可能征服蘇聯,其實從當時的戰争情況來看,德軍的實力的确能夠攻下蘇聯,若不是遇到極寒天氣和蘇聯落後的基礎設施(如公路),加上日本引發太平洋戰争招來美國,蘇聯很可能會扛不住。經過諾門罕戰役後,日本對蘇聯這塊“肥肉”是又愛又怕,最終隻好實施“南下”計劃,招惹了美國這個更為兇狠的角色。美國趁此機會宣布加入二戰,并在不久後出兵歐洲攻打德國。

希特勒的計劃中,在打敗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标将會是誰?

那麼, 在希特勒的計劃中,打敗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标将會是誰?

如果德國打敗了蘇聯,英國便會孤立無援,德軍便沒有後顧之憂,定會全力攻占英國本土。那麼,德國最大的敵人便隻剩下美國了。希特勒稱霸世界的戰略目标分為三步:打敗蘇聯、征服英國、決戰美國。隻有徹底打敗蘇聯,納粹德國才能夠稱霸歐洲,在掌握整個歐洲的工業基礎和各類資源後,便可以開始不斷擴張,最終達到其目的。

希特勒的計劃中,在打敗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标将會是誰?

1941年12月,日本海軍突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争由此爆發,美國正式宣布“被迫”卷入戰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也是以達到最大化。美軍除了在太平洋戰場牽制大量日軍,還與歐洲戰場的英法等國組成盟軍,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也是以陷入兩線作戰的尴尬境地,最終使得希特勒的計劃徹底落空。對于日軍偷襲珍珠港一事,希特勒憤怒地說:“日本如同掉進陷阱的野豬!”

近現代的戰争,主要是綜合國力的對拼,美國參戰後使得戰争的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德國最終無力與世界各國相抗衡。希特勒“蛇吞象”的野心最終沒有實作,他所譜寫的征服世界的“三部曲”,終止于“打敗蘇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