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5年遣返日本戰俘,日本人發現:從中國回來的戰俘都是滿載而歸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全世界人民的偉大勝利告終,包括中國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取得了最後勝利。

1945年遣返日本戰俘,日本人發現:從中國回來的戰俘都是滿載而歸

戰争結束後,戰敗國要向戰勝國進行戰争賠款,這是曆史慣例,二戰也不例外。而且按照國際法的要求,因被侵略而受到損害的國家,有權要求侵略國給予戰争補償,這是侵略國應該承擔的責任。二戰結束後,根據國際法規定,中國,美國,英國,蘇聯,澳洲等13個國家都有權向日本索要戰争賠款。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後,以英國,美國,蘇聯,中國為首的同盟國成立了一個賠償委員會,專門協商日本的賠償問題。1945年11月5日,賠償委員會一緻認為,為了剝奪日本發動戰争的産業能力,防止日本軍國主義複活,決定加重日本的戰争賠款。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是受到日本侵略最為嚴重的國家,傷亡3500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超過5000億美元,無數的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無數的古城被戰火焚毀。全國各地的萬人坑,千人坑,百人坑不計其數,尤其是戰争的前四年,也就是太平洋戰争爆發之前,中國在孤軍奮戰中艱苦支撐,打退了日寇的一次又一次進攻。

1945年遣返日本戰俘,日本人發現:從中國回來的戰俘都是滿載而歸

抗日戰争給中國四萬萬同胞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這場戰争規模之大,範圍之廣,犧牲之慘烈,痛苦之深,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二戰結束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卻放棄了向日本索要戰争賠款。

二戰結束後,日本對亞洲各國都進行了賠款,對緬甸賠款兩億美元,對印尼賠款8億美元,對菲律賓賠款8億美元,對越南賠款3900萬美元,寮國278萬美元,高棉417萬美元,南北韓(南韓)3億美元,

就連戰争初期和日本混的泰國,最後都倒打一耙,向日本索要了150億日元的戰争賠款。

而受日本侵害最深的中國,卻對日本采取了寬容的态度,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蔣介石作為抗擊日本侵略領袖,勝利喜悅之情自然是興奮至極。但是蔣介石卻在涉及對日處理問題公開言論中表現出相當克制,在廣播講話《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即涉及世界人士書》時稱: “

我們隻與窮兵黩武的日本政府為敵,不以日本人民為敵,中日兩國不需要冤冤相報,如果以暴行報複敵人暴行,将永無終止,決不是我們仁義之師的目的

。”

1945年遣返日本戰俘,日本人發現:從中國回來的戰俘都是滿載而歸

當時日本國内則得知蔣介石的這份宣言後,各家報社紛紛将其登載在頭版頭條上。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在中國的戰俘,他們很清楚自己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以他們很害怕投降後遭受到中國人民的清算,蔣介石的這份宣言,無異于是給他們消除了這種心理,讓他們放心下來。

除此之外,蔣介石還一再地向前線将領和官員要求要以德報怨,不要為難在中國的日本戰俘和日本僑民。二戰結束的時候,在中國境内(東北除外)有214萬日本戰俘和日本僑民。為此,中國制定了詳細的遣返計劃。

在遣返日本戰俘時,中國表現出的寬容讓不僅是本國群眾,就連日本人都感覺到十分意外,當時規定除了炸藥,軍刀,照相機,望遠鏡,光學儀器,古董等物品不能攜帶外,每位日本僑民和日本戰俘可以攜帶一件毛毯,三套冬季衣服,一件大衣,三雙皮靴,三條短褲,三件襯衫。

另外,軍官還可以攜帶1000元,士兵可以攜帶200元,每個僑民攜帶1000元,作為回國時的安家費。

1945年遣返日本戰俘,日本人發現:從中國回來的戰俘都是滿載而歸

中國對日本戰俘的遣返工作十分細緻,所有日本戰俘,僑民在上船前一律接種傷寒疫苗,船隻都要進行消毒。為了使受傷的日本戰俘安全回國,中國政府專門組織了1.2萬多副擔架和兩萬餘人的護送隊伍,對傷病的日俘,日僑進行特殊護送。

當時擔任日本海撤僑對策特别委員會的大久保傳藏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從蘇聯占領區,還有從東南亞回來的日本戰俘,都是赤裸裸地回來的,很多人都隻穿着一條褲衩回來,還有很多人因病死在了回來的途中;

但是從中國大陸歸來的,不管是糧食,衣服,都很充足,甚至還有不少人帶了現金,藥品,大包小包的拎着回到日本,可以說是滿載而歸,這些日本戰俘不像是戰敗逃回國的,反而倒像是出國購物了一趟。

1945年遣返日本戰俘,日本人發現:從中國回來的戰俘都是滿載而歸

二戰剛結束的時候,日本國内形勢混亂,物資極度匮乏,根本就沒有人去在意這些回國的日本老兵。是以從蘇聯占領區和北韓半島回國的日本戰俘,後面的生活都很慘,而從中國回來的日本戰俘,由于帶了一定的生活物資,生活不比一直留在國内的百姓差。

在1907年的海牙國際公約中規定:“交戰國可以利用戰俘勞動力,根據其能力進行生産恢複。”當時的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損失慘重,鐵路,橋梁,公路,工廠等基礎設施遭受了嚴重破壞,很多土地也因為連年戰亂被荒蕪下來,急需大量勞動力,但是中國卻沒有用這些現成的戰俘當勞動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聯把60多萬的日本關東軍戰俘拉到了西伯利亞,進行生産活動,澳洲也為了報仇,殺掉了大量日軍戰俘。

1945年遣返日本戰俘,日本人發現:從中國回來的戰俘都是滿載而歸

當時蔣介石“以德報怨”的政策為日本保留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是日本從虛弱和混亂中強大起來的最大力量,這也是後來日本能迅速發展起來的基礎,對日本後來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1950年,在蔣介石率領國民黨殘餘勢力潰退到台灣不久,日本裕仁天皇對派到台灣的首任“大使”芳澤謙吉說:“日本軍隊在中國大陸戰敗時,由于蔣總統對部下發出以德報怨的指令,我不能忘記我數百萬軍民以平安回國的事實,在會見蔣總統時,望代為轉達深深感謝之意!”

1945年遣返日本戰俘,日本人發現:從中國回來的戰俘都是滿載而歸

日本有很多神社,最出名的莫過于靖國神社,二戰期間的很多日本戰犯,均被供奉在靖國神社之内。但是二戰結束後,日本人為了感謝蔣介石的“以德報怨”,還在日本愛知縣幸田町建造了一座“中正神社”。神社碑文的大意是沒有蔣介石的寬容大度,就沒有200萬日本戰俘和僑民的平安回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