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棣很有才能,朱元璋卻傳位給黃毛小子而不是給他,另有隐情!

說實話,其實我也有這個問題。我感覺朱元璋孩子衆多,即便是朱标死了,也有其他的兒子即位。為什麼朱元璋卻選擇将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呢?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分析吧。

一、朱元璋需要的是守成之主

說實話,從朱元璋對于朱标的培養方式來看,朱元璋需要的是一個守成之主,即能夠幫助他守住大明江山的人,而不是一個像他一樣有進取心的人。我們來看一下朱元璋對于朱标的培養:

“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儉,為守成令主。”

從朱元璋的這一段話,我們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希望朱标做一個守成之人,可以體恤民間疾苦,進而讓百姓過得好一些。是以朱元璋對于朱标的培養也是朝着這個方向去的。而且朱标本人的性格也是這樣:

“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辄調護之,得返國。”

朱标而且性格仁慈,不像自己父親一樣殘忍嗜殺,這樣的君主對于百姓來說可是福分,是以朱元璋讓朱标做了這個太子。

此後朱标身死,朱元璋便又要選擇一個太子了。這時候朱标就選擇了朱允炆。為什麼呢?因為朱允炆符合朱元璋心中的守成之主的樣子。在《明史》中記載:

“太子性仁厚,于刑獄多所減省。至是以命太孫,太孫亦複佐以寬大。”

這句話說得是,太子朱标為人仁厚,在刑罰一方面常常采用比較寬松的态度;後面讓朱允炆去處理相關政務,朱允炆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是像自己的父親朱标一樣寬容仁厚,是以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選擇了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仁厚之主,希望日後能帶給大明百姓一絲安甯的生活。

我們再來看朱棣,在朱棣早年,有這樣一個事迹說明朱棣是一個非常有進取心的人,據記載:

“晉王怯不敢進,王倍道趨迤都山,獲其全部而還”

說實話,面對着敵人勢力強大的時候,其他藩王想的是怎麼逃走,朱棣想的卻是如何進攻,這便是朱棣進取心的展現。這種進取心,說好聽了叫做進取心,說難聽了叫做野心。朱棣有了這份野心,自然就會像漢武帝一樣好大喜功,想要建立前人沒有建立的功績,而這份負擔則會轉移到老百姓的身上,是以這并不符合朱元璋心中的守成之主的形象。

說實話,後面朱棣的表現也完全是一副開拓之主的樣子,雖然功勞不少,但是老百姓也吃了很多苦。

是以綜上來看,朱允炆更加符合朱元璋心中的守成之主的形象。

朱棣很有才能,朱元璋卻傳位給黃毛小子而不是給他,另有隐情!

二、“好聖孫”

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之中,為我們展示了爺爺朱棣和孫子朱瞻基之間的感人親情。當時在朱棣手下,大哥朱高熾和二哥朱高煦在激烈争奪太子之位。為什麼最後朱棣敲定了太子為朱高熾呢?因為解缙說了一句:“好聖孫。”可見朱瞻基的個人才能最後幫助了自己的父親奪取了王位。

是以我認為在這場位置的争奪之中,朱允炆的個人才能也是朱元璋選擇他的重要原因。對于朱允炆的才能,史書上記載:

“帝生颍慧好學,性至孝。”

這一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到朱允炆的三個特點:聰明,好學,孝順。在古代,一個這樣性格的太孫勢必會受到皇帝的關注和疼愛的。并且還有以下這樣的事例作為佐證:

“嘗請于太祖,遍考禮經,參之曆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條,天下莫不頌德焉。”

也就是說,朱允炆曾經考察各種經書,并且以前朝的各種刑法作為借鑒,然後矯正了《洪武律》中過重的刑罰七十三條,天下人都在稱贊他。

當時朱允炆有多大?這件事情應該是發生在洪武二十九年到洪武三十一年間,朱允炆出生在洪武十年。也就是說朱允炆在19-21歲期間便能夠編讀各家經書,然後修訂本朝法律了。可見朱允炆其人實際上是一個很厲害的政務天才。

是以如此聰明的皇太孫,自然會引起朱元璋的重視和喜愛。這樣一個富有才華的繼承人,朱元璋自然也會重視他并且重用他了。

朱棣很有才能,朱元璋卻傳位給黃毛小子而不是給他,另有隐情!

三、隔代親的猜想

大家都有這種感受吧,就是隔代親。老年人一般對于自己的孫子輩都會非常疼愛甚至說是溺愛。看了《大明風華》之後,我猜測會不會朱元璋也對朱允炆有着隔代親呢?

我覺得朱允炆對于自己的爺爺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的。例如說朱元璋死之後,朱允炆真的給自己的爺爺結結實實行了三年喪。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據記載:

“朝則麻冕裳,退則齊衰杖绖,食則饘粥,郊社宗廟如常禮。”

如果朱允炆僅僅是擺擺樣子,完全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沒必要非要服喪三年。可見朱允炆應該是出自對于爺爺的深厚感情。

朱允炆年少喪父,在父親死後朱允炆基本上都是跟随自己的爺爺朱元璋生活。朱元璋教導朱允炆為君之道,帶他處理政務,可見朱元璋本人也是非常喜歡自己這個孫子的,是以隔代親很有可能出現。

以上三點便是我的猜想,我推測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才選擇了朱允炆充當他的繼承人。

朱棣很有才能,朱元璋卻傳位給黃毛小子而不是給他,另有隐情!

文:日航通鑒圖:來自網絡與站内,侵删

朱棣很有才能,朱元璋卻傳位給黃毛小子而不是給他,另有隐情!

繼續閱讀